
第84章 卷七十七·南·齐明帝纪
高宗明皇帝名叫萧鸾,字景栖,是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小名玄度。他年少时父亲去世,由太祖萧道成抚养,太祖对他的恩宠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刘宋泰豫元年,萧鸾担任安吉县令,有着严厉能干的名声。被补任为武陵王左常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元徽二年,担任永世县令。昇明二年,担任邵陵王的安南记室参军,还没上任,就升迁为宁朔将军,兼任淮南、宣城二郡太守。不久进号为辅国将军。太祖萧道成登基后,萧鸾升迁为侍中,被封为西昌侯,食邑一千户。建元二年,担任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又进号为征虏将军。
世祖萧赜即位后,萧鸾转任度支尚书,兼任右军将军。永明元年,升迁为侍中,兼任骁骑将军。当时王子侯出行习惯乘坐缠帷车,只有萧鸾乘坐下帷车,随从仪制如同普通士人。有一次因公务混杂,一个卖吃食的人挑着火担,不小心烧到了牛鼻子,豫章王将此事告诉世祖,世祖听后笑了。后来萧鸾转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出行时会清道,皇帝对此很满意。永明二年,出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永明四年,升迁为中领军,常侍的职务依旧保留。永明五年,担任持节、监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永明七年,担任尚书右仆射。永明八年,加领卫尉。永明十年,转任左仆射。永明十一年,兼任右卫将军。世祖临终遗诏任命他为侍中、尚书令,不久加任镇军将军,赐予班剑武士二十人。
隆昌元年,萧鸾以原职晋升为大将军,赐予鼓吹乐队一部,亲兵五百人。不久又加任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郁林王被废,海陵王即位后,萧鸾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军事、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开府的待遇照旧,班剑武士增加到三十人,被封为宣城郡公,食邑二千户。镇守东府城,朝廷拨给五千士兵、二百万钱、一千匹布。九江发生叛乱时,朝廷授予他假黄钺,叛乱平定后,他上表送还。不久又加授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兼任大将军、扬州牧,班剑武士增加到四十人,赐予幢络三望车,配备前后部羽葆鼓吹乐队,允许他佩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用小步快走,朝拜时司仪不直呼其名,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各四人,被封为宣城王,食邑五千户,持节、侍中、中书监、录尚书事等职务照旧。还没正式接受任命,太后就下令废黜海陵王,让萧鸾入宫继承皇位,作为太祖的第三个儿子。群臣多次恳请,他才接受了皇位。
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亥日,萧鸾正式登上皇帝位。他下诏说:“我大齐接受天命,建立政权,执掌大权,太祖神武英明,光辉重耀,后继之君也圣明美好,国运长久,根基稳固。然而中途王运受阻,皇位传承遭遇波折,继位者多有违逆,藩王叛乱危急,国家的宏伟蓝图和历运,几乎坠入深渊。宣德皇后深谋远虑,借鉴朝代兴衰,遵循旧有典制,与大臣们商议,确定良策,将天命集于我一人之身。我才德浅薄,继承大业,上承宏大的基业,下临万民,永远怀念先帝的功绩,如履薄冰,从早到晚都忧虑警惕,不知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只希望与天下万民一起,开启新的局面。现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宫廷宿卫人员普遍晋升一级,其余文武官员,赐位二等。拖欠的田租、旧债以及亏欠官府的财物,在建武元年以前的,全部免除。因抢劫犯罪被牵连拘留在台府的人员,都可以释放。身负罪愆被流放的人,一并返回故乡。”任命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加骠骑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皇子萧宝义为扬州刺史,中护军王玄邈为南兖州刺史,新授职的右将军张瑰为右光禄大夫,平北将军王广之为江州刺史。
乙丑日,下诏禁止各地进献礼物。丁卯日,下诏说:“从今往后,那些雕饰浮华、追求新奇的事物,以及每年节庆时的新花样,都可全部停止和节省。藩王、州牧、郡守等官员,如有进献非本地特产的,要严加禁止。”追赠安陆昭侯萧缅为安陆王。己巳日,任命安陆侯之子萧宝晊为湘州刺史。下诏说:“近来在职的官吏,大多违背旧有典制,心存私心,损害公家利益,实在是百姓的祸害。如今在石头后渚对商旅征收的税,以及各种借调摊派,一概停止。各地所有类似的公务事宜,可立即下符令禁止。主管部门要详细制定制度,监察部门要明察监督。”
十一月癸酉日,任命西中郎长史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刺史,晋寿太守王洪范为青、冀二州刺史,尚书令王晏兼任太子少傅。甲戌日,大司马寻阳公王敬则等十三人,根据各自情况进爵并增加食邑。下诏撤销新林苑,此前苑中占用的民地,全部归还原主,免除他们原本应缴纳的田赋。庚辰日,封皇子萧宝义为晋安王,萧宝玄为江夏王,萧宝源为庐陵王,萧宝夤为建安王,萧宝融为随郡王,萧宝攸为南平王。甲申日,下诏说:“地方长官俸禄微薄,不足以维持生计,虽然按惯例有各地的贡赋,但也是一种劳民伤财的行为,从今往后全部停止。”又下诏说:“宣城国五品以上官员,都给予全部叙用。五品以下的,都听任他们解职遣散。那些想要做官的人,可到他们乐意去的地方任职。”乙酉日,追尊始安贞王为景皇,王妃为懿后。丙戌日,任命辅国将军闻喜公萧遥欣为荆州刺史,宁朔将军丰城公萧遥昌为豫州刺史。丁亥日,下诏说:“细作中署、材官、车府等部门的所有工匠,都可以轮流放假,让他们依次休息。”戊子日,立皇太子萧宝卷,赐天下嫡长子爵位一级,对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普遍加以甄别赏赐、表彰宣扬。在他们的家门立表旌表,赐予束帛。己丑日,下诏说:“东宫刚刚建立,各地或许有庆贺之礼,都可以全部禁止。”壬辰日,任命新授职的征虏将军江夏王萧宝玄为郢州刺史。
永明年间,御史中丞沈渊上表建议百官年满七十岁都要退休,退休后很多人在家中穷困潦倒。庚子日,下诏说:“此前允许百官中年龄大的人自行陈请退休,东西二省退休官员还能领取微薄俸禄,但离职归家后,荣耀和俸禄都没有了,说起关爱老人,实在令人怜悯。从今往后,官员到了年龄,可一律遵循永明七年以前的铨叙制度。”萧鸾在辅政期间诛杀的各位藩王,当月恢复他们家族的宗室属籍,各自封他们的儿子为侯。
十二月壬子日,下诏说:“君主在上,容易遗漏下情,而下情难以传达,所以有甘棠之美谈,肺石之咏唱。从今往后,每月审阅一次百姓的诉状,如果有含冤未申、心怀正直却未被举荐的,负责治理百姓的官员,都要承担失职之责。”
建武二年春季正月辛未日,萧鸾下诏:“京师判处死刑的在押囚犯,可降罪为五年刑期;三署中服刑五年以下的囚犯,全部赦免遣散。王公以下的官员,各自举荐所了解的人才。王公卿士以及朝廷内外的官员,也都指出我的过错,尽情地直言劝谏。”北魏侵犯司州、豫州、徐州、梁州四州。壬申日,派遣镇南将军王广之督率司州的征讨事宜,右卫将军萧坦之督率徐州的征讨事宜,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率豫州的征讨事宜。己卯日,下诏要求对京师两县内被毁坏发掘的坟墓,酌情加以修理。又下诏说:“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这在周代典籍中就有很高的重视;养蚕是民生的基础,轩辕氏的经典中也着重教诲。前代贤哲的盛美典范,后世君王的美好法则,发布政令、审视规范,都必须遵循这些。我在朝堂恭敬执政,想要弘扬风化训导,深切关注国家的八项政事,时刻铭记勤奋的重要性,从早到晚思考这些,睡觉和起床都不会忘记。地方长官是亲近百姓的主管,州郡长官是调和风俗的官员,应当严格督促农桑之事,不要让百姓游手好闲,根据时节努力劳作,务必充分利用地利,加固修筑堤防,考核政绩优劣。如果有在耕种养蚕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详细上报其姓名;对游手好闲、损害农桑之事的人,立即上奏。主管部门要详细制定条例。”乙未日,北魏攻打钟离,徐州刺史萧惠休将其击败。丙申日,加授太尉陈显达使持节、都督西北征讨诸军事。丁酉日,朝廷内外进入戒严状态。
三月戊申日,下诏说:“南徐州的侨民和本地民丁,大多充入军旅,免除今年的三项赋税。”己未日,司州刺史萧诞与众军攻击北魏,将其击败。下诏说:“雍州、豫州、司州、南兖州、徐州五州遭遇敌寇侵扰的人家,全部停止征收今年的税赋和户调。那些与北魏有往来的人,不再追究以往的罪过。”丙寅日,停止征收青州的麦租。北魏军队从寿春退走。甲申日,解除戒严。夏季四月己亥朔日,下诏说:“三百里内的诉讼案件,一同集中到京师,限期审理。除此以外的委托州郡审讯考察。三署的刑徒,根据不同情况赦免遣返。”北魏围攻汉中,梁州刺史萧懿抵御并击退敌军。己未日,任命新授职的黄门郎裴叔业为徐州刺史。
五月甲午日,宗庙建成,下诏说:“负责监造的长官,可赐位一等;参与劳役的人放假一年,没有参与劳役的人,免除租税的期限与放假期限相同。”六月壬戌日,诛杀领军将军萧谌、西阳王萧子明、南海王萧子罕、邵陵王萧子贞。乙丑日,任命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秋季七月辛未日,任命右将军晋安王萧宝义为南徐州刺史。壬申日,任命冠军将军梁王为司州刺史。辛卯日,任命氐族人杨馥之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八月丁未日,任命右卫将军庐陵王萧宝源为南兖州刺史。庚戌日,任命新授职的辅国将军申希祖为兖州刺史。九月己丑日,改封南平王萧宝攸为邵陵王,蜀郡王萧子文为西阳王,广汉王萧子峻为衡阳王,临海王萧昭秀为巴陵王,永嘉王萧昭粲为桂阳王。冬季十月癸卯日,下诏说:“治理天下要去除奢侈之风,这是历代贤明君主所重视的,用俭朴的道理训诫百姓,前代君王已有借鉴。我处在社会风气流弊、人心浇薄轻浮的末世,虽然恭敬执政、弘扬教化,一心想要使国家太平昌盛,但礼让之风仍未兴起,奢侈华丽的风气却依旧盛行。长久地回顾前代的淳朴之风,惭愧之情油然而生,思考着如何使风俗恢复淳朴,回归古风、改变民心。可以罢除东田,拆毁兴光楼。”同时下诏让水衡官员酌量裁减御用车辆。乙卯日,皇太子纳妃褚氏,宣布大赦天下。王公以下的官员,分别赐予不同的赏赐。禁止各地进献礼物。
十二月丁酉日,下诏说:“旧都的城邑,遥望令人心生感慨。更何况是曾经称帝,在朝堂执政,有的功绩惠及当时,德行流传于世,而他们的坟墓却杂草丛生,封土和树木无人修整,这岂止是让牧童感叹、让信陵君悲痛而已呢?过去西晋京城沦陷,传国玉玺东迁,晋元帝开创东晋之时,晋简文帝的遗风仍留在百姓心中,而如今晋帝陵寝的墓门倾颓,墓道荒芜。虽然年代久远,但回顾这些事仍令人感慨。晋朝各位皇帝的陵墓,都要加以修理,并增加守卫。吴郡、晋陵郡歉收的地方,酌情减免三项赋税。”
建武三年春季正月丁卯日,朝廷任命阴平王杨炅的儿子杨崇祖为沙州刺史,封阴平王。北中郎将建安王萧宝寅出任江州刺史。己巳日,皇帝下诏重新申明地方长官任职六周的制度。乙酉日,下诏称:“去年北魏侵犯边境,边境各州郡将士有在战场上阵亡以及因疾病死亡的,都要送回他们的家乡。”
三月壬午日,下诏要求:“车府中凡是有金银装饰的御用车辆,都要剔除这些装饰。”夏季四月,北魏进犯司州,戍守的士兵将其击败。
五月己巳日,任命征虏将军萧懿为益州刺史,前军将军阴广宗为梁、南秦二州刺史,之前新任命的宁州刺史李庆宗正式赴任宁州刺史。秋季九月辛酉日,任命冠军将军徐玄庆为兖州刺史。冬季十月,任命辅国将军申希祖为司州刺史。闰十二月戊寅日,皇太子举行冠礼,皇帝赐给王公以下官员数量不等的布帛,赐给嫡长子爵位一级。禁止各地进献礼物。又下诏说:“今年不需要准备节庆时的新物品,可以用现钱作为百官的供给。”
建武四年春季正月庚午日,大赦天下。皇帝下诏说:“美味佳肴放在食案上,一定要确定其味道甘美;美玉经过雕琢,完成后才能展现出珪璋的品质。因此治理万物,务必以根本为重;治理天下,兴办教育最为重要。过去因为时世太平,兴建学校,后来遭遇战乱,暂且将其省去废弃,如今百姓不再歌颂,转眼间多年过去,常常回顾往昔,从早到晚都不敢忘记。如今华夏太平,偏远之地也向往归附,此时兴建太学,确实符合时宜。可以依照旧有的典章制度,广泛招收贵族子弟,弘扬大业,福泽后世。”壬寅日,下诏说:“百姓生育子女的,免除其父母一年的户调和劳役,再赐给十斛米。新婚的人,免除新郎一年的劳役。”丙辰日,尚书令王晏被处死。
二月甲子日,任命左仆射徐孝嗣为尚书令,征虏将军萧季敞为广州刺史。三月乙未日,右仆射沈文季兼任护军将军。秋季八月,追尊景皇萧道生的生母王氏为恭太后。北魏侵犯沔北地区。冬季十月,又进犯司州,甲戌日,派遣太子中庶子梁王、右军司马张稷前去讨伐。
十一月丙辰日,任命氐族人杨灵珍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武都王。丁亥日,下诏说:“各地对房屋、田产、桑园的征税,可详细斟酌后降低旧有的税额。”十二月甲子日,任命冠军将军裴叔业为豫州刺史,冠军将军徐玄庆为徐州刺史,宁朔将军左兴盛为兖州刺史。丁丑日,派遣度支尚书崔慧景率领众人救援雍州。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未初一,朝廷大赦天下。四年之前的所有拖欠田租和旧债,一律全部免除。中军大将军徐孝嗣以原职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沔北的各个郡县遭到北魏侵犯,相继沦陷。乙巳日,派遣太尉陈显达持符节前往救援雍州。丁未日,朝廷诛杀河东王萧铉、临贺王萧子岳、西阳王萧子文、衡阳王萧子峻、南康王萧子琳、永阳王萧子珉、湘东王萧子建、南郡王萧子夏、桂阳王萧昭粲、巴陵王萧昭秀。二月癸丑日,派遣左卫将军萧惠休假节前往寿阳救援。辛未日,豫州刺史裴叔业在淮北地区攻打北魏军队,将其击败。辛巳日,平西将军萧遥欣兼任雍州刺史。
三月丙午日,免除雍州遭北魏侵犯的各县的田租和布帛赋税。戊申日,皇帝下诏说:“孔子自身具备圣明之德,确实是光辉的先哲,弘扬高雅的道义,对百姓进行重要的教诲,成为历代帝王的师范,其规范准则流传千载。人们立身需要仰仗他的教导,忠孝之道也源于此,他的大功默默泽被后世,至高的品德愈发彰显。虽然距他离世已十分久远,但祭祀他的宗庙从未缺失,按照旧例按时祭祀,其规格等同于诸侯。近年来,祭祀的典制衰败,祭祀的器具空荡荡的,牺牲祭品无人陈设,这怎么能彰显他盛大的功业,使风俗教化永远兴盛呢?可以依照旧有的典制,重新审定祭祀的规格,使祭祀的牺牲和礼品完备合礼,既恭敬祭祀又能表达心意。”夏四月甲寅日,更改年号,赦免三署在押囚犯,根据不同情况免除罪行。文武官员赐位二等。丙戌日,任命镇军将军萧坦之为侍中、中领军。己未日,封武陵昭王萧晔的儿子萧子坦为衡阳王。丙寅日,任命西中郎长史刘暄为郢州刺史。丁卯日,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起兵反叛。
五月壬午日,派遣辅国将军刘山阳率军向东征讨。乙酉日,斩杀王敬则并将其首级传送至京城。特赦浙东、吴郡、晋陵等七郡。任命后军长史萧颖胄为南兖州刺史。丁酉日,任命北中郎将司马元和为兖州刺史。秋七月,任命辅国将军王珍国为青、冀二州刺史。癸卯日,任命太子中庶子梁王为雍州刺史,太尉陈显达为江州刺史。己酉日,皇帝在正福殿驾崩,享年四十七岁。遗诏说:“徐孝嗣可再次晋升官职。中书监的本官全部照旧,沈文季可任左仆射,常侍、护军的职务照旧,江祏可任右仆射,江祀可任侍中,刘暄可任卫尉。军政大事委托给陈太尉。朝廷内外所有事务,无论大小,委托给徐孝嗣、萧遥光、萧坦之、江祏,大事则与沈文季、江祀、刘暄共同商议。心腹重任可委托给刘悛、萧惠休、崔惠景。”皇帝死后葬于兴安陵。
皇帝精明审慎,有治理官吏的才能,执法严格,不徇私情,对亲信也严格管束,使得臣下整肃清正。他规定寒族出身的人出行不得使用四幅伞,大力提倡节俭。他废除了世祖所建的新林苑,将土地归还给百姓。废弃文帝所建的太子东田,并将其变卖。永明年间的御用车辆舟船,他都剔取上面的金银装饰,归还到主衣库。太官进献御膳,其中有裹蒸,皇帝说:“我吃不完这个,可分成四片,剩下的留作晚餐。”然而世祖后宫中的宫殿和服饰用物,他却一概没有改动。皇帝生性猜忌多疑,所以频繁进行诛杀。他暗自信奉道术,喜欢用权谋之术,出行之前,先占卜吉凶,向南出行就宣称向西行,向东出游就宣称向北行。他很少外出,最终都没有去南郊祭祀。皇帝起初生病时,仍不停处理政务,病情隐秘没有外传。等到卧病很久之后,下令台省府署的文簿官员寻找白鱼治病,外界才知晓他生病。他身穿绛色衣服,服饰都用赤色,认为这样可以辟邪。巫师说:“后湖的水从宫内流过,导致皇帝生病。”皇帝便亲自前往太官的行水沟查看。左右侍从启奏说:“太官如果没有这些水就无法运作。”皇帝仍决意堵塞水沟,想要从南面引入淮河水。恰逢驾崩,此事便搁置了。
史臣评价说:高宗以旁支庶子身份继承皇位,从以侄子身份即位这一点来说,他能走到这一步,确实并非初心,只是因为受托寄命,大概无法推脱。杀害宗亲之事,背后缘由众多,有的出自于雄心和残忍,有的则是因为畏惧。让同宗的亲人,在自己手中先被抛弃,对于自己提拔任用的亲信,估量他们必然会违背自己。内心疑虑恐惧既深,猜忌就会不断滋生,流着泪进行诛杀,这算不上正义之举,行事只求安稳,内心怎能不愧疚。之后虽然努力树立本族根基,但子孙孤弱,导致后代不昌盛,最终使国家覆灭。如果说命运的征兆,必定取决于天命,就像盘庚继承阳甲的祭祀一样,顺应天命行事,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赞语称:高宗以旁支身份崛起,这是国家的福庆。他追慕节俭的品德,制定法令条文。行事小心谨慎,吏治明察严苛。然而沔阳地区失陷,国运如同南风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