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章 伯乐来信
“学文,这道物理题我们几个不太明白,能帮我们看看吗?”王强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虚。
顾学文抬起头,放下笔温和地笑了笑:“哪道题?我看看!”
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也没有流露任何的优越感,这让王强他们几个顿时松了口气。
顾学文接过草纸,看了一遍题目和演算过程。
不得不说,这道物理题确实有些难,考查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还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不过,经过系统增幅和自身接近一个月的努力,所谓“难题”在他眼中也已经算不了什么。
很快就看出王强解题失误的关键点——滑轮组的受力分析和浮力的计算方式偏差。
找到问题的症结,自然就很容易帮忙。
顾学文开始讲解,一针见血地指出几个错误点,原本一团乱麻的题目,在他的引导下,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哦!我明白了!这里受力分析错了!”王强猛地一拍大腿。
“对!浮力应该用阿基米德原理算,不能直接用重力减拉力!”赵磊也恍然大悟。
顾学文笑了笑,继续引导:“受力分析清楚,浮力公式也对,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是不是就能列出方程了?”
几个男生连连点头,拿起笔重新演算起来。这一次,思路顺畅,计算过程也清晰起来。没过多久,他们就激动地得出了正确答案。
“学文!太谢谢你了!你这么一讲,我们全明白了!”赵磊由衷地感谢道,看向顾学文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是啊学文,你这脑子咋长的?比老师讲得还明白!”王强也感慨道。
顾学文只是笑了笑:“没什么,多想一步,把基础概念弄扎实了就好。”
几个同学再次“千恩万谢”,这时,班主任李老师笑着走了进来。
他来到顾学文身前,笑道:“学文,校长去县里开会,恰好碰到吴老师,这是他让给你捎来的!”
说着,拿出一个包裹。
听到是吴建国让人捎来的,教室里引起一片惊呼,原本学生们并不知道吴建国是何方神圣,可自打三大重点高中抢人过后,吴建国特级教师,“伯乐”之名早已尽人皆知。
众人眼中都露出好奇的神态,都想知道“伯乐”给千里马捎来啥好东西。
顾学文感受到周围好奇的目光,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打开包裹。
最上面的是一本封面略显陈旧,但保存完好的硬皮书——《数学分析初步》,作者署名是毛熊数学家名字,显然是国内翻译引进的版本。下面还有一本《组合数学入门》和一本《初等数论》。这三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初中甚至普通高中的范畴,直指大学数学和数学竞赛的核心领域。
显然,这三本书不是让顾学文现在就学懂,而是让他领悟书数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除了书,还有叠厚厚讲义,封面上苍劲有力的钢笔字写着:“高中数学竞赛选讲——吴建国编”。
翻开一看,里面是手写后油印的,字迹工整,内容从基础的解题技巧到各种复杂的定理证明、专题训练,体系完整,内容详实,显然是吴建国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心血结晶。
估计这本讲义也是让顾学文中考过后看的。
包裹里还有一封信,信封上同样是吴建国那熟悉的笔迹。
顾学文拆开信,信纸是县一中抬头的稿纸。
“学文同学:
见字如面。
首先祝贺你在上次模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数学满分,实属难得,令人欣慰。你的天赋与潜力,是我近年来所仅见。你选择报考我校,并坚持凭实力考入,这份骨气与情义,更让我对你刮目相看。
中考在即,望你沉着应考,正常发挥即可,切勿背负过多思想包袱。基础扎实,方能行稳致远。
随信寄去几本数学读物与我整理的一些竞赛讲义,供你中考后闲暇时间翻阅。这些内容难度较大,不必急于求成,权当开拓眼界,培养兴趣。数学之路漫长而迷人,希望你能保持这份热爱,持之以恒。切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亦要懂得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你在数学上展现出的灵气,让我看到了冲击更高舞台的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能代表我们溪县,甚至咱们国家,去和世界顶尖的同龄人一较高下。当然,这不仅需要非凡的天赋,更需要持续的努力。我在县一中等你,期待与你共同探索这片广阔的数学天地。
保重身体,安心备考。
吴建国
一九八四年六月”
读完信,顾学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吴老师不仅看重他的才能,更是在为他的长远发展真心铺路。信中的期许,尤其是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完全和自己的想法重合。
求学之路有这样一位名师指导,绝对是他顾学文最大的幸运,同时也点燃了他内心深处对更高峰挑战的渴望。
“让华夏数学重回世界之巅”——这个宏大的目标,似乎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可以为之奋斗的路径。
他拿起那本《数学分析初步》,小心翼翼地翻开。
里面的符号、定义、定理对他来说还很陌生,带着一种抽象而严谨的美感。
他尝试着阅读第一页,关于极限和连续的概念,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虽然晦涩难懂,但他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逻辑力量和思维深度,这让他感到无比兴奋。
【检测到宿主接触到高等数学核心领域知识,数学家之路模块前置条件部分满足。】
【系统发布长期探索任务:数学基石。】
【任务目标:在高中毕业前,初步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代数几何》核心内容。】
【任务奖励:大量积分,解锁‘科研辅助’功能模块(初级),神秘天赋点+1。】
系统的提示适时响起,印证了他此刻的心情。
顾学文深吸一口气,将书和讲义小心地收好,他知道,这些“小灶”,将是他未来高中三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不断汲取养分的宝库。
看到包裹里只是书和信,周围同学也没了八卦的兴致,纷纷继续忙着自己的事。
李老师交代几句,转身出了教室。
他们都没注意到顾学文眼中流露出的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