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诗学:张晶学术文选(第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审美回忆论[1]

对于文学或艺术创作来说,回忆是美的源泉。那往日的情景淡逝了曾经有过的痛苦与忧烦,带着美的光晕走进了作品。也许就是昨天,也许是无数岁月之前的往事,在诗人的凝思中化成了动人的意象,呈现在人们的审美观照面前。那尘封的记忆库藏,在诗人的回忆中获得了形式,敞亮在时空之间。

诗人或艺术家把他们内心深处幽闭着的遥远时间的记忆残片,通过回忆整合成审美意象,并在作品中加以艺术传达,使之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作为一种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言,回忆在文学艺术中是处处闪烁着它的光泽的。

我们在这里与其说是在心理机能的意义上来讨论“回忆”,毋宁说是在审美创造的角度来阐释“回忆”的价值。没有回忆,也许许多美妙绝伦的文学艺术佳作就不复存在了。甚至可以断言,没有回忆,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美的艺术化表现。《离骚》是屈原对其身世的回忆;《北征》是杜甫对自己家庭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回忆;《无题》是李商隐对爱情经历的回忆;《虞美人》是李煜对故国山河的回忆。《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式的回忆;《追忆逝水年华》是普鲁斯特式的回忆。《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回忆;《自由神领导着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回忆。……回忆是文学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