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白族大本曲

白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之一,经过历史变迁和人口迁移,现在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记载,我国有白族人口193万351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1451%,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中位列第14位,主要居住在云南(156万4901人,占白族总人口的80.94%)、贵州(17万9510人,占白族总人口的9.28%)和湖南(11万5678人,占白族总人口的5.98%)等省份[3],其中云南的白族人口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111万2469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3万9164人)、昆明市(8万2560人)、丽江市(5万2071人)、保山市(4万5890人)和临沧市(3万904人)等市(州)。[4]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遗资源丰富的民族。白族的民间曲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长期以来通过艺人的口头传承和现场表演流传于白族地区。大本曲是白族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最广为流传的民间曲艺形式,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大本曲,又名本子曲,意思是“一大本的曲子”[5]。“曲”一般认为就是汉语所说的“曲艺”的意思。大本曲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深受白族人民喜爱,白族民谚云:“不放盐巴的菜肴吃不成,不唱大本曲的日子过不成。”[6]大本曲至今仍在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影响,白族人民每逢春节、火把节、本主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或遇家中办喜事、过生日、盖新房等重要时刻都要请大本曲民间艺人来演唱。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非遗保护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大本曲作为一种非遗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大理市被认定为“白族大本曲之乡”列入云南省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11年白族大本曲被认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