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春渚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据胡刻本《文选》卷二六。
顾绍柏以为此诗作于永初三年(422)秋赴永嘉途中,此前曾枉道回故乡逗留数日,此时已返棹抵萧山。
在许多学人的观点里,本诗应是保留下来较早的一首玄言山水诗。全诗三个层面:
前四句为第一层面,泛写及富春廓,远望周边全景,“缅”呈现望的动态。“溯流”以下六句诗人写眼中富春渚一带的山水地貌,突出惊急参错,其高、其险均很有自己的特征:山之美在于有“艮”止品德,水之美在于其洊(音渐,再次、反复)漝坎之品性。[2]
笔者以为在大谢这里,所谓玄言者在于直接从《庄子》、《列子》、《周易》中取典作为传递对山川地貌游历感觉之语,从而让人感觉穿梭在所见、所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之中。换言之,即以历史、文化之典作为捕捉与搭建自然的意象,又以人文山水之景象、气韵来作为对历史文化所激起的印证,从而从整体上为自己隐遁建起自信。
“平生”以下四句调侃写出此次能过富春渚的原因,即以平生所期却不能落实,而此次却以干禄在无意中实现了愿望,所谓“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无疑个中饱藏着苦涩人生感慨。“久露”两句应是核心句,表明此次远游是建立在巨大的心理困惑之上的。在心理期待、形成途径、实现结果间,诗人一方面深感自己正处于错忤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深慰“远游诺”的意外成行。毫无疑问,这两句可以作为支撑全诗的结构框架,即越是感到此行的来之不易,越是能倍感所游历山川的惊奇;反之亦然,越感惊奇,越能体悟自然之美,越感获得的珍重。故此亦应是玄言诗特征,即创造性地发挥一诗以一句为核心句。[3]
“宿心”以下四句是顺此思路抒发怀抱,诗人是从两个角度来表达的:从主观角度看诗人自己,“怀抱既昭旷”;从客观角度,诗人发现自己如“外物徒龙蠖”。此虽含诗人的无奈,却是玄言诗标志,即以《周易》之理感悟理想传递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