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孤竹国的灭亡
孤竹国是在商初由成汤分封所建立的,其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一直到春秋时期,其传承都未曾断绝。据前文论述,大致在商武丁至祖甲时期,是孤竹倒数第三世王的统治时期,廪辛至文丁前后是亚微统治时期,纣王及之后的时间,是凭统治时期。喀左地区发现的亚微罍,就是孤竹末世王凭为其父亚微做的罍,这说明至晚在凭统治时期,也就是商末周初之时,孤竹国应该已经离开了卢龙地区,来到了辽西喀左附近,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国祚断绝。
孤竹国迁到辽西地区之后,随着北方草原地区游牧民族山戎逐渐强盛,开始向东方和南方扩展,占据了辽西地区,孤竹开始受制于山戎。按《汉书·匈奴列传》记载:“周平王去酆镐而东徙于雒邑。当时襄公伐戎至,始列为诸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釐公与战于齐郊。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平王东迁发生于公元前770年,因此上引材料中的山戎越燕伐齐,应该发生在公元前705年,山戎伐燕应该发生于公元前664年。这两次山戎对燕国和齐国的进攻,孤竹很有可能也参与到了其中,与两国结下怨仇。因此,随着齐国的逐渐强大,山戎和孤竹就成为齐国和燕国要着力解决的外患之一。
据《史记·齐世家》:“ (齐桓公)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齐桓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664年,可知这里所记载的山戎伐燕与 《汉书·匈奴列传》 所载为同一事。同一年,在燕国的请求之下,齐桓公举兵伐山戎、孤竹。同样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史料还有不少,如《管子·封禅》 载齐桓公语:“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 又《管子·小匡》 载:“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目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 又 《管子·轻重甲》:“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 又《史记·秦本纪》:“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 又 《史记·封禅书》 载桓公语:“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史料中记载齐桓公伐孤竹,或云 “至于孤竹而还”,或云“过孤竹”,或云 “欲北举事孤竹”,或云 “伐孤竹……闟然止”,或云“次于孤竹”,其意皆为桓公曾至孤竹地,但并未明言是否于此役灭之。因此,关于孤竹是否在这场战争中被亡国,我们需要求助于其他的史料。
按《国语·齐语》:“ (齐桓公) 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不敢不来报。” 从国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桓公的这次北伐,其战果是辉煌的,不仅击败了山戎,而且灭亡了令支国和孤竹国,所谓 “斩孤竹”,恰是灭亡之意。又《管子·大匡》 记载:“桓公乃北伐令支,下凫之山,斩孤竹,遇山戎。” 又《管子·小匡》:“北伐山戎,制泠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 其记载的内容则与国语中大体一致了。
综合各家史料,笔者认为,正是在这次公元前664年发生的齐桓公北伐山戎的战争中,孤竹国被齐所灭亡了,而孤竹的最后一位君主亚宪,应该也死于这场战争之中。自此之后,孤竹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民众应该大部分为齐国所俘获,最终逐渐融入华夏族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