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古人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情志因素成为很多疾病的重要诱因,现代医学也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因此从肝论治多系统疾病广为医学界重视。纵观古今,调肝理论与治法萌芽于先秦两汉,两晋隋唐趋于完善,两宋金元发挥提高,明清时期深化发展,近现代综合汇通。虽历代医家各有建树,但缺乏一部从理论到实践适用于各科参考的系统专著。为了便于后学传承经典,守正创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首席专家武维屏教授率众弟子从2005年开始酝酿,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倡调肝理肺学术思想基础上,再求深入拓展,编写一部对调肝的理、证、法、方、药全面论述、系统整理的著作。随后多次讨论,拟定《调肝论》书名,完成编写大纲,进行职责分工,定期审阅统稿。
本书分探源、阐释、应用三篇。探源篇通过文献整理,追溯中医学发展历史,历数各朝名家论肝、治肝之成就,展示了调肝论的起源、发展、成熟的过程;阐释篇主要从肝的脏象生理、病因病机、肝病举要、证候经纬、治法方药等方面梳理,系统阐述了调肝的中医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调肝之法、方、药的具体内容,全面阐释了调肝要点及现代科学内涵;应用篇汇集内、妇、外、儿、五官等各学科专家,综述了从肝论治各专科具体疾病的治法及名家经验,旨在体现从调肝论治各系统疾病的实际应用与发挥。三篇从古到今,由理论到临床,环环相扣,互有交叉,系统地阐述了调肝论的渊源、内涵和实践。
本书由武维屏教授总策划、审阅、修改、定稿,由赵兰才教授协助完成全书统稿、定稿工作。探源部分由张立山教授主笔;阐释部分由崔红生教授负责,并诚邀李成卫教授、陈明教授以及毕伟博医师、田力医师撰写;应用部分由冯淬灵教授组织于秀辰、王世东、王俊宏、曲淼、刘巧平、许家骏、李军、李志红、李海松、肖永华、邹忆怀、赵兰才、段行武、侯丽、矫红、裴晓华、戴雁彦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等共同完成。全书集基础与临床各科20余位专家学者的心血,精诚合作而成。此外,还有弓雪峰等多名研究生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编写、录入、校对等工作。
历时六年,几易其稿,在脱稿之时对参与本书编写的所有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特别要感谢路志正国医大师、王永炎院士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衷心致谢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尽管全体作者不忘初衷,力求完成一本深受读者欢迎的高质量专著,但由于能力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便于日后修改完善。
《调肝论》编委会
2022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