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危险,通常伴随着机遇
十二月下旬,凛冽的寒意已经开始渗透江城的每一个角落。
晚间新闻时段,电视屏幕上,气象台的女播音员正表情严肃地指着一张动态卫星云图。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一股强台风目前已在我国南方地区集结,预计未来几天将快速北上,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受其影响,多地将出现剧烈降温、大风及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可能有大到暴雨,并伴随着大风天气。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发布台风黄色预警,请途径省份的居民提前做好防范。”
画面上清晰地标示出了台风预计影响的区域,江山市正处于影响范围的边缘地带。
陆洋盯着屏幕,眼神锐利。
别人看到的是一则普通的恶劣天气预警,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前世那场席卷江城的冻雨,正是由这股台风带来的。
而且,其实际造成的灾害等级,绝非仅仅是播报中的黄色预警那么简单,至少也是橙色,甚至局部达到了红色标准!
饭桌上,陆志恒和周玉娟也在讨论着这则新闻。
“这天是越来越冷了。”周玉娟夹了口菜,“听说明天菜市场的菜价都要涨了,说是北方下雪,运不过来。”
陆志恒点了点头:“是啊,今天下午我去买了点土豆,就比前两天贵了两毛钱。估计等这台风真来了,还得涨。”
陆洋心中一动,时机来了。
他放下碗筷,看向父亲:“爸,明天你陪我出去一趟吧。”
“嗯?去哪?”陆志恒有些意外。
“时候差不多了。”陆洋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那四十万,该动起来了。我们的生意,又可以开始了。”
“生意?”陆志恒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好奇地问到:“具体打算怎么做?”
一旁正在收拾碗筷的周玉娟也停下了动作,竖起耳朵听着,显然对儿子这“异想天开”的生意经还是放心不下。
陆洋指了指电视屏幕上还没切换走的天气预报画面:“你们看,新闻里说了,台风从东南方来,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江山市就在台风北上的路线上,虽然预报没明说,但我们这里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非常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旦下大雨或者大雪,交通肯定受影响,外地的蔬菜和鸡蛋运不进来,本地的供应量也跟不上,到时候菜价绝对会疯涨。”
“我们现在趁着价格还没涨到离谱,大量囤积一批耐储存的鸡蛋和蔬菜,等台风来了,肯定会封路,菜价涨上去,我们再出手,稳赚不赔。”
实际上,气象播报里,江山市并非台风预测的中心区域,雨雪量预估也相对保守。
但只有陆洋知道,这股台风的路径最终会发生偏移,给江山市带来一场远超预期的台风。
“就凭一个天气预报?”周玉娟还是有些犹豫,“万一不下那么大的雨呢?或者菜价没涨那么厉害呢?那四十万可不是小数目。”
“妈,您放心。”陆洋自信地笑了笑。
“电视里都说了‘局部地区有大风伴随着雨夹雪’,咱们江城就是那个‘局部地区’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就算雨不大,只要台风来了,影响了运输,菜价肯定会涨,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他看着母亲担忧的眼神,语气更加坚定:“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运气不好,雨没下,价格也没怎么涨,我们囤的这些鸡蛋也能卖掉,最多就是亏点仓储费和人工费,顶天了亏个几万块钱。跟可能赚到的几十万相比,这点风险值得冒。”
陆志恒听着儿子的分析,越听眼睛越亮。
虽然听起来有点赌博的成分,但逻辑上似乎没什么大毛病,而且儿子那股自信满满的样子,让他也忍不住有些心动。
“我觉得小洋说得有道理。”陆志恒看向妻子,“玉昕,要不就让孩子试试?他分析得头头是道的,再说,亏了也就几万块,咱们家现在也承担得起。就当给他交学费了。”
周玉娟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似乎被说服了的丈夫,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行吧,你们爷俩去折腾吧,我不管了。但是小洋,你可得悠着点,别真把钱都打水漂了。几十万的学费,可不便宜。”
“放心吧妈!”陆洋立刻保证道。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完全亮透,陆洋就拉着老爹出发了。
父子俩直接去了江山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前段时间,鸡蛋的价格还在八块钱一斤。
但受到即将到来的台风影响,市场已经有了反应,今天的批发价已经涨到了十块钱一斤。
大白菜的批发价还稳定在六毛钱一斤左右。
“你看,爸,价格已经开始涨了。”陆洋指着电子牌上的报价,对陆志恒说道。
陆志恒点了点头,心里对儿子的判断又信了几分。
“这个价格进,还有得赚吗?”他还是有些担心。
“放心,这才哪到哪,”陆洋胸有成竹,“等雨雪一下,这个价格翻几倍都不止。”
在等待台风的这段时间里,陆洋早就拜托陆志恒利用他以前跑运输时认识的关系,在市郊租下了一个足够大的闲置仓库,租期不长,就一周。
毕竟这种投机生意,时间窗口很短。
考虑到台风正式抵达江城还需要大约三天时间,而菜价飙升到最高点,往往是在雨雪封路后的两到三天,这意味着他们囤积的鸡蛋和蔬菜,至少要在仓库里存放六天左右。
因此,陆洋选购的都是诸如大白菜、土豆、洋葱、冬瓜这类易于储存、保质期相对较长的蔬菜。
像大白菜,只要储存得当,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放上一周甚至更久都不会坏。
鸡蛋就更不用说了,更是很好保存的商品。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陆洋指挥着,陆志恒负责联络和付款,雇佣了市场里的搬运工,一车又一车的菜被运往郊区的仓库。
四十万的本金,在不断上涨的批发价面前,也显得并不那么经花。
但陆洋精打细算,将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大白菜和鸡蛋这两种最大宗、也最耐放的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