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欢迎光临八卦书场!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京师,秦淮河畔。
陆澜凝视着眼前刚落成的说书场,心中感慨万千。
此说书场为正八边形,白墙蓝瓦,高二十余尺,占地六七亩,耗费他近一年的心血。
为建此场,他动用家族人脉与资源,甚至冒险引入现代设计理念。
比如,声学结构、降温设计、舞台效果。
他心里清楚,这些超前设计,可能会引发猜疑,但他别无选择。
去年三月,他初到京师时,心中满是不安。
虽信誓旦旦向爷爷保证能寻到破局之法,实则心中没底。
他很清楚,朱元璋独断专行,李善长案,是其亲自断定的案件,绝无翻案的可能。
像陆家这般不大不小的角色,生死只在皇帝一念之间。
而史书的记载冰冷而残酷:陆家灭族。
“办法总比困难多!”
陆澜低声自语,目光坚定。
他反复思量,整个洪武朝,能够改变朱元璋决定的,除了皇帝自身,唯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
朱元璋这个杀神,他惹不起,也惹不到。
马皇后已经于洪武十五年去世。
于是,陆澜将目光,锁定在太子朱标身上。
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时年三十有三,乃朱元璋嫡长子,洪武元年册立为皇太子。
此人性格仁慈宽厚,师从大儒宋濂,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对《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史书颇为熟稔。
他平时最大的爱好,便是听书。
“听书......”
陆澜喃喃道,嘴角微微上扬。
朱标喜欢听书,他便去说书!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必须以说书为突破口,接近朱标,赢得他的信任,甚至成为他的座上宾。
唯有如此,两年后陆家大祸临头时,朱标方可能成为陆家的救星。
前世作为戏曲学院的教授,对说书这门传统曲艺并不陌生。
说书由来已久,据传源于东周,唐宋盛行,其曲艺形式称为“说话”。
许多三国故事、水浒英雄故事,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
明朝初年,娱乐匮乏,说书甚受欢迎,各阶层皆爱听闻。
听众上至王侯将相、各级官员、文人名士,下至市井百姓。
很快,陆澜便拟定计划:
其一,建造一座宏大且设计惊艳的说书场。
先声夺人。
当下,说书的场所,多在茶馆、戏馆、酒肆,甚至街边,哪有如此富丽堂皇的说书场所?
有了梧桐树,还怕招不来金凤凰?
其二,借鉴现代相声、脱口秀的表演精华,并将现代舞台效果与表演技巧融入其中,如借灯光、音效,营造氛围。
为传统说书添加新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其三,招收一批年轻貌美的歌妓。
挑选十二名歌妓,组成十二乐坊,各持不同乐器,分布舞台四周。
她们会在说书间隙,演奏曲子。
另外一些歌妓,会在歇息时间,上台表演舞蹈。
就如篮球比赛的篮球宝贝那般。
其四,他已胸有成竹,用一个别人没有的绝妙话本,足以引人入胜。
洪武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虽已成书,但仅仅是手抄本存世,知道的人不多。
直至明朝中叶,随着刊刻版的问世,才广为流传。
至于《西游记》、《隋唐演义》、《杨家将》等后世家喻户晓的小说或话本,尚未诞生。
陆澜决意讲述《三国演义》。
诸多三国人物故事,民间早有流传,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他可将《三国演义》生动讲述,为听众呈现一个波澜壮阔、完整连贯的三国故事。
他深信,此故事不仅能吸引平民百姓,亦能令朱标这般达官贵人,为之倾心。
其五,他打算说书时,加插讲述一些历史事件,以此隐喻,有意剧透一些即将发生事件,必能引得朱标等达官贵人高度关注。
陆澜明白,这些举措与创新,在明朝初年堪称惊世骇俗,然正因如此,方能让他的说书场,轰动京师。
“三少爷,诸事皆已准备妥当。”
身后,传来管家陆添的声音,打断了陆澜的思绪。
陆澜转过身。
“好,明日,三月初六,便是开业之日,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陆添恭敬退下。
陆澜再将目光投向秦淮河,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这座说书场,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改变他及其家族命运的关键所在。
......
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初九,戌时。
“诸位客官,欢迎光临八卦书场!”
陆澜立于书场中央,振臂高呼。
书场呈先天八卦图状,座位从前向后逐级升高。
二楼环绕一周,探出十尺,设二十四个雅间。
随后,他依次向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方位,躬身行礼。
掌声雷动,喝彩如潮。
他强抑内心激动,挥手示意。
方才,曹国公李景隆自报身份,邀他说书结束后至雅间一叙。
他从史书得知,李景隆与朱标交情甚笃。
结识了李景隆,离结识朱标还远吗?
他心潮澎湃,自己的计划,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定了定神,他高举双手。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前文再续,书接上回。今晚讲第三十三回。上回说到,曹操接纳许攸献计,击败袁尚,夺下冀州。话说,曹操统领众将,将入冀州城......】
【...冀州残垣间,曹丕提剑疾行。良久,他揪住小校:“张郃密报,袁府有宝,怎的绕了三进院子,尽是焦土?”小校颤指后院:“少将军,袁熙夫人正在庖厨施粥...”】
【曹丕踹开木门,撞翻粟米桶。甄宓拂去鬓间黍粒:“将军要杀便杀,莫糟践灾民口粮。”曹丕一呆,此妇人之美,乃刀锋拭血时乍现之冷月清辉,足以惊破邺城烽火。】
【曹丕从血污战袍掏出锦盒:“此乃邺城库中上品璎珞...”甄宓扫过流民队列:“不如换成二十车陈谷。”曹丕急召部曲:“速开东仓!就说是本公子借的!”】
【次日,曹操摔竹简咆哮:“竖子!竟敢违抗军令,私自掠夺俘虏,并搬空我军备战粮饷,去讨好妇人!”许攸笑道:“深得其父之风!”...】
......
兑甲号雅间。
朱元璋身着便服,站在珠帘前,俯瞰书场。
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中书庶吉士解缙,恭恭敬敬立于其后。
今晚,是朱元璋首次亲临八卦书场。
两个月前,八卦书场横空出世,他便接到锦衣卫禀报。
他对京师乃至全国的一切新生事物,极为敏感,当即命锦衣卫重点调查。
今日申时,他正召见中书庶吉士解缙。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安府人。
三月,解缙参加殿试,为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
四月,呈《大庖西封事》。
五月,呈《太平十策》。
朱元璋遂召他进宫,商讨这十项关乎国家大计的策略。
其后,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求见,欲汇报八卦书场之事。
解缙行礼告退,朱元璋却让他留下。
蒋瓛刚言及八卦书场的宏伟壮丽,以及两个月来的经营状况。
朱元璋便挥手打断。
不对劲,很不对劲!
朱元璋文化程度虽不高,但摸爬滚打多年,精于算计。
尤其是称帝后,更会算经济账。
耗费如此多银两,去建造这般一座说书场?
说书场功能单一,主要收益靠售卖门票。
一张门票能值几何?
投入与收益严重不符。
他当即断定,那建造说书场的人,若非人傻钱多,便是别有用心。
解缙一直留意朱元璋神色,见状赶忙进言:“眼见为实,请陛下亲赴现场察看。”
朱元璋深觉有理,遂换上便服,带着蒋瓛、解缙,暗访书场。
果不其然,八卦书场美轮美奂。
逐利,乃商人本性,谁会做亏本买卖?
此人定是另有所图!
朱元璋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