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红楼梦》的开篇有多么特立独行?
细读《红楼梦》的第一回,你就会发现,它与寻常小说截然不同。单拿“四大名著”的其他作品来说:《西游记》的开篇是生机勃勃的,一个石猴做了猴王,还要去寻找长生不老之法;《水浒传》的开篇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百零八魔星出世,不知会搞出多大动静;《三国演义》的开篇有些许沧桑感,它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接着便开始概述性叙事。唯独《红楼梦》不同,它的第一回处处散发着无奈悲凉之气,为整部作品定好了基调。
开篇可以分为三个小故事,三个都很耐人寻味:第一个,是石头想要去人间享福,仙师却劝它,到头来繁荣富贵都是空的;第二个,是甄士隐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那块石头,又向仙师求教解脱之法;第三个,是甄家的悲剧,甄士隐丢了女儿,家里又遭了横祸,他努力试图自救,但没有用,家业还是一天天衰败下去,仙师劝他“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于是他随仙师而去。甄士隐的一生匆匆而过,留下的《好了歌注》已经表明了原著作者曹雪芹的思想。
这三个小故事都映衬着那僧说的:“乐极生悲,物是人非,到头一梦,万境皆空。”也正如脂砚斋的批注所说,这句是全书的总纲。
《红楼梦》的开篇处处酝酿着悲音。按一般的论调来看,也许有人会说它不阳光,不积极向上,不能给人激励和鼓舞。曹雪芹自己也很清楚,他的书多少会让人觉得荒唐,于是他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与他笔下的甄士隐一样,不是消极,而是历尽世事之后经过深沉思考达成了彻悟。文学的价值和作用不是给人灌输无尽的“正能量”,而是提供情感支持、价值思考、文学品读等更多层面的体验。好事常有、美景常在并不多见,悲剧通常比喜剧持久,也更发人深省。因此,尽量去“解其中味”,就是对原著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