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的我只想匡扶社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血书

“哎呀,岳父就别和我说这些那些的了,”杨笙两眼写满真诚,“虽说五五分账,但岳父给朕多少,朕就拿多少,绝不过多询问。”

多好的孩子啊!!!

王忠献内心愈发怜爱:“陛下折煞臣了,请陛下放心,每月臣定会将陛下的那份单独拿出,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杨笙又和王忠献虚与委蛇了一番,终于谈妥,王忠献拉着王黎高高兴兴走了。

走之前王黎还在刷屏,震惊杨笙叫自己爷爷岳父。

【左将军兼侍卫亲军司王黎听见新帝对爷爷的称呼,内心复杂无比。】

杨笙才不管他心情复杂呢,她快饿死了。

这俩终于滚了。

杨笙松口气,拍拍手,魏则西低着头走了进来。

“给我拿点吃的,过会那几个大臣还要过来,到时候你在门外守着,给我看着点,装装样子就行,那些人想听,就让他们听吧。”

魏则西点头。

该说不说,魏则西手段确实了得。

短短几周,他就拔去不少钉子,让杨笙的日子好过不少。

吃完东西恢复精力,杨笙就在书房看书等着那几个忠臣上门。

她不用批阅奏折,那些权臣不让。

他们美名其曰:陛下年岁还小,阅历不够,资历很浅,这些事情就让我们这些大忠臣操心吧。

整个批阅奏折的过程,杨笙不用参与任何讨论,她的作用只有一个:

那群人把奏折端上来,她拿着玉玺哐哐盖。

虽然没有批阅奏折的权力,但每份奏折杨笙都会仔细看,记下每一件事。

这是很费时间的,但左右不敢太催,只能委婉的说那边等的急,希望杨笙可以看快些。

能不能批阅奏折和想不想批阅奏折是两码事,杨笙很不爽,下定决心,之后有机会一定要把奏折看个爽。

书看到一半,那些大臣就在殿外候着了。

杨笙连忙让他们进来,魏则西则在外面盯着,做做样子。

书房的眼线是不能清的,各大世家控制欲惊人,要是不能让他们探查自己和大臣说了什么,他们只会寝食难安,更加变态的监视。

杨笙也就和那些大臣套了套近乎,走之前给他们一人送了一匹绢,时间不超过半个时辰。

大臣们前一秒刚离开书房,后一秒王忠献、何进等各家掌权人面前就出现一份密报。

“小皇帝只是和那些人提起康朝的事?”王忠献看着密报,扯扯胡子,“就这?”

王黎也放下密报:“准确来说,是探讨了曾经的康朝有那么辉煌,多么灿烂,把那群大臣都说哭了。”

“哼,再怎么说也回不去了,”王忠献冷哼一声,“小皇帝这是什么用意?”

“拉拢这些大臣吧,其中大部分都是老臣,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要不是……那个叛徒拉着,有几个差点撞墙。”

王黎抿抿唇:“爷爷,我们要不要……?”

王忠献抬手:“如今时局明朗,不要徒增事端。这些人可以死在朝堂上,但不能死我们手上。”

“何进那老东西就要走了,眼下朝堂翻不起什么风浪,近日你和兰儿一道,把蒸馏酒水经营好。”

兰儿就是王兰,还没有字,是王忠献的小女儿,只比王黎大两岁。

王兰不拘小节,聪明伶俐,在国都十大美人之列,现在帮着王忠献打理王家上下事物,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此等能力出众,相貌不差的能人,前来说亲的人自然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入王兰之眼。

王忠献其实对此有些着急,今年王兰已经十八,却依旧没有嫁人,她对小女儿疼爱的紧,也希望她能寻一处好人家嫁了,但她看不上,实在没办法。

王黎点头,准备下去找王兰,脑中却莫名想起杨笙的话。

她好像还想娶自己的姑姑。

莫名其妙的,王黎突然很火大。

是夜,吏部员外郎夏屋节在书房里完成了公务,他正打算伸个懒腰还好放松一下,就见妻子急急忙忙跑来。

夏屋节是一个古板的人,见妻子如此慌乱,失了礼数,他忍不住皱眉:“怎么了?慌慌张张成和何体统?!!”

妻子脸色煞白:“夫君,今日陛下不是赏了你一匹绢吗?”

夏屋节点头:“是啊,我不是让你把绢做成衣服吗?怎么了?”

妻子眼底的慌乱让夏屋节皱起眉头:“到底怎么了?”

妻子四下看了看,走到夏屋节身边,将一个手帕塞给他。

“这是,夹在绢里的,贱妾只看了一眼,就吓的来找夫君了。”

夏屋节将手帕展开,映着灯光,他发现这竟是一封血书。

夏卿如晤:

自先帝托孤之际,执朕手泣曰“得卿犹得万里长城“,音犹在耳,然观今之势,竟使朕愧对列祖列宗。

夜半披衣,每见星斗西沉,辄忆高祖斩蛇起沛时“与功臣共天下“之誓,今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效酂侯直言!

朕御宇以来,夙夜忧勤,唯冀天下苍生安乐,社稷永固。然奸邪之徒,环伺左右,图谋不轨,使朕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朕虽贵为天子,却深感孤立无援,朝中正直之臣,皆噤若寒蝉,不敢直言。

昨夜烛烬更残时,忽见案头《太祖实录》斑驳墨迹,其中有云:“与其浊世独醒,不若众人皆醉。“怆然泪下。

忆昔商鞅变法,立木为引,以取百姓之信。朕亦愿效法先贤,以诚待臣,以信治国。

然今奸臣当道,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使朕陷入困境,终日不可解也。

若无忠臣相助,社稷难保,百姓亦将受苦。

朕深知,君乃忠君爱国之士,平日里为国效力,不辞辛劳。

朕愿以江山社稷为重,不惜一切代价,只求国家安宁,百姓安居。

朕于深宫之中,日夜忧心,奸佞环伺,社稷危矣。

然朕心怀社稷,思虑良久,已有筹谋,唯恐孤掌难鸣,故修此书,望卿能暗中相助。

若卿有所难,亦不必强求,朕皆能体谅。

此书不敢留墨痕于外,恐累卿性命。先帝陵前,朕当披发徒跣,以谢未能保全忠良之罪。

惟愿山河永固,他日史笔写春秋,勿使“莫须有“三字再污青简。

血书至此,泪已沾襟。愿天佑我朝,忠臣得志,奸邪伏诛。

血字干净透彻,夏屋节看着,竟湿了眼眶。

“陛下不必忧心,臣至死乃大康忠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