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稳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谁是奸臣

数千百姓敲登闻鼓,历朝历代前所未有。

朱元璋豁然大怒:“到底怎么回事,百姓们为何要敲登闻鼓?”

宦官欲言又止。

朱元璋怒视着他:“说!”

宦官道:“起因是今日宝钞大跌,原本一贯一石的米现在已经涨到六贯一石,百姓们买不起米……”

朱元璋勃然大怒:“这群商贾好大胆子!”

宦官继续道:“不止是米价,其他商品价格也在暴涨。”

朱元璋杀气腾腾:“咱早就说过商贾最可恨,不良商贾肆意涨价,咱定要杀光他们。”

朱元璋道:“立刻给应天府传咱的命令,让他缉拿不法商贾,驱散百姓。”

宦官没动。

朱元璋黑着脸道:“去啊!”

宦官道:“陛下,应天府府尹上奏,他命令不动下面的衙役。”

朱元璋瞪大双眼,难以置信道:“他刘仁是干什么吃的,堂堂应天府的府尹竟然命令不了一群衙役,这些衙役不听上峰命令,他们是想造反?”

“据刘仁大人说……现在朝廷发放俸银以宝钞结算,但是宝钞贬值,他们一个月的俸银还不够养家糊口,衙役不愿为朝廷卖命。”

此言一出,朱元璋满脸惊色。

他没想到宝钞贬值带来的影响会如此巨大。

就连衙役都怨声载道。

连官差都吃不饱,百姓的日子只怕更加严峻。

在场的大臣们心里无比震惊。

看着朱元璋阴晴不定的神色,众人隐隐看到血流成河。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所以说无论是百姓聚集敲登闻鼓,还是衙役不肯出差,都是宝钞贬值造成的结果。”

“是。”

宦官颤声道。

朱元璋闻言虎躯一震,拍案而起:“怎会如此?咱推行宝钞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怎么就不领咱的情。”

大臣们默不作声。

“皇上!”

就在这时,胡惟庸大声喊。

这一声大喊将朱元璋拉回了现实。

胡惟庸趁机道:“皇上,现在连城中百姓们都知道朝廷出了奸臣,皇上再不处置奸臣,国将不国啊!”

“臣,恳请皇上下旨立斩李景隆,以平民愤。”

胡惟庸便满脸激奋地跪在地上。

这一次,李景隆必死无疑。

朱元璋微眯着的双眼猛地一张,一字一句道:“传咱旨意,将涉案之人以及李景隆押赴刑场,午时斩首。”

“皇上英明。”

胡惟庸高呼。

就在宦官准备去传旨时,外面又有宦官进来:“皇上,曹国公求见。”

“不见!”

朱元璋直接拒绝。

李文忠这个时候求见,无外乎是给李景隆求情。

朱元璋既然已经下决心处斩李景隆,就不会改变主意。

哪怕那人是他亲外甥。

然而李文忠已经强闯进来:“臣李文忠,参见皇上。”

朱元璋看着李文忠,率先道:“你不用开口,咱已下旨,将李景隆斩首示众。”

李文忠脸色大变,道:“皇上要杀他,是因为宝钞一案?”

“没错。”

朱元璋愤懑道:“若不是他带头置换宝钞,引发宝钞贬值,就不会出现今天这个局面,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咱。”

李文忠看着朱元璋绝情的模样,心里不禁想到陈正说过的话。

伴君如伴虎。

朱元璋若要杀人,根本不会在意对方身份。

他现在能体会到陈正为何不愿做官。

李文忠深吸一口气:“皇上,若是杀了李景隆能够抑制宝钞贬值,臣无话可说。”

朱元璋闻言嘴角微微触动。

李文忠又继续道:“臣恳请皇上三思,宝钞不仅涉及李景隆一人,还有数千百姓,把他们全部杀了,如果还是不能抑制宝钞贬值,他们岂不是枉死?”

胡惟庸冷笑一声:“曹国公,你没有管教好儿子,如今酿成大祸才想到向皇上求情,是不是太迟了。”

“住口!”

李文忠抬头怒视胡惟庸,大骂道:“你这奸臣根本不懂宝钞一案,却在这里蛊惑圣上大开杀戒,最该杀的人是你!”

胡惟庸气笑了:“曹国公,本官理解你的丧子之痛,不会跟你一般计较。”

李文忠满脸发狠:“皇上,如果杀了李景隆和一干百姓依旧不能抑制宝钞贬值,臣请奏,诛灭胡惟庸九族!”

胡惟庸闻言一愣。

他建言杀了李景隆就能抑制宝钞贬值纯粹就是报私仇。

至于能否抑制宝钞贬值天知道。

如果真的没有控制住宝钞大跌,杀他九族,他哪能同意。

看着朱元璋瞟来的眼神,胡惟庸顿时麻了。

“皇上不可!”

胡惟庸连忙大声道:“自古以来,凡是明君当道,从不以言论献策而牵连大臣。”

“若是开了先例,今后哪位大臣还敢建言献策?”

李文忠冷笑:“看来胡大人对自己的方法也没有把握,这是将数千人性命当成儿戏。”

胡惟庸:“数千人性命与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孰轻孰重,圣上自有决断。”

李文忠回头看向朱元璋,道:“皇上,胡惟庸此举乃是草菅人命。”

“皇上,李文忠为救儿子,攻讦微臣,请皇上为臣做主。”

“够了!”

朱元璋被两人吵的心烦意乱。

李文忠道:“皇上,臣还有话说。”

“咱让你闭嘴。”

朱元璋瞪着李文忠。

李文忠硬着头皮继续说道:“皇上,请容许臣把话说完,臣举荐一人,可遏制宝钞贬值。”

正准备动手的朱元璋愣在原地:“你说什么?”

李文忠重复道:“臣举荐一人能遏制宝钞贬值。”

朱元璋急声问:“谁?”

“陈正。”

朱元璋脸色微微动容。

胡惟庸听到陈正名字,满脸讥讽道:“满朝文武都没有把握的事,你却举荐一个乡村野夫,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文忠并未理会,而是看向朱元璋:“臣愿意以性命担保。”

“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朱元璋沉默片刻,又看向刘伯温和和李善长几位重臣。

刘伯温皱眉:“臣以为可以让陈正试试。”

李善长:“老臣认为刘大人所言有理。”

胡惟庸焦急道:“皇上万万不可,现在情势危急,片刻也不能耽搁,否则必将酿成大祸。”

朱元璋冷声道:“咱就先听陈正有什么办法,若是他的法子不管用,到时候咱连他一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