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开始种田…不对,是种海!
凌疏影也不嫌冷,就抱着鱼汤喝到凌晨三点,等到玻璃退火冷却完毕,才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收进屋子。
这玻璃着实难看,有方正的形状,但表面坑坑洼洼的。间或夹杂着一些黑块,兴许是掉进去的灰。
不过,沙滩沙子的质量着实不错,没有沾到灰的地方,倒是透亮。
岛上也没砂纸,所以凌疏影干脆直接把玻璃按到了窗户上。
按完才想起来,有了玻璃以后,房间不通风……
凌疏影把这事儿忘了。不过,反正玻璃不是固定死的,需要的时候,再拆下来吧。
她如是安慰自己。
而今天,她想要开始自己期待已久的项目。
她要吃粮。
自己产的。
就种自己平时捣鼓的那些。
藻类作物。
藻类分为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分为水生和陆生,大部分藻类都是水生。
虽然主要为水生,但也无处不在。某些变种可生活于土壤中,能耐受长期的缺水条件;另一些生活于雪中,少数种甚至能在温泉中繁盛生长。
在“大沉降”之后,藻类发生诸多变异,更加丰富了藻的生态种类。
伴随着土地资源紧张和粮食短缺,自然中很多原本不被食用的东西被端上了菜桌,也与很多新物种被开发成菜肴。其中,藻类就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凌疏影所在的研究院名为“巨藻研究院”,顾名思义是以巨型藻类作为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提供工具性的生物辅助。如将一些巨藻基因提取用于建筑,或者干脆种植巨藻,作为工程性建筑使用。
不过,这只是凌疏影的工作,而不是她的兴趣。
她真正的兴趣,是种田。
或者说,种海。
藻类可以人工养殖,并且在基因编辑技术的辅助下,凌疏影甚至可以将一些藻类转化成高产的纯粮食作物。不过,这都是实验室里的成果,眼下,只能利用自然生态,从零开始,一点点尝试种植。
凌疏影决定先尝试种植基藻。基藻不是固定的海藻品种,而是一种可以用于培育其他藻种的基础藻苗。有了这种基藻,才可能培育出更多丰富的海藻粮食。而这种基藻,是可以通过固定的方式进行人工干预变异产生。
也就是说,她可以利用海里的野生藻来培育作物藻。
而第一项,培育藻床。
先给藻苗门培育个温暖舒适的小房子,让它们能安心在里面生长。需要三种东西,培养皿,基质,种源。
开工之前,凌疏影先给自己灌颗椰子。咕咚咕咚,清甜解渴,还不要钱,开启一天的工作。
啊不,是生活。
自得其乐的生活。
折了两个芭蕉叶子备用,凌疏影抱着叶子走在海滩上,低头寻摸着合适的培养皿。
培养皿最好是碗状,能够容纳基质,并且足够多量。
半带目的半悠闲的逛,凌疏影最终找到了她想要的。
浪蚀牡蛎壳。
一般贝壳太浅,这些巴掌大的牡蛎壳正好合适。
收集了满满一堆,用芭蕉叶带了个包,背在身后。一路从沙滩上走过去,去到昨天打鱼的海边。
在这里要取的,是培育用的基质。
培育这种藻苗还需要两种东西,一是硅粉,二是多糖胶凝剂。
凌疏影小心翼翼地爬到海中礁岩,用贝壳碎刮取晒干在礁石上的野生硅藻,只需要轻轻一刮,硅藻就如齑粉般掉落下来。
这种硅藻粉有很大用处,一是给基质提供必要的营养环境,同时还能驱虫。同时,作为海洋生态产出的天然基质,对藻苗的培育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而多糖胶凝剂……
凌疏影又看向了远处的飞鱼。
对不住,懒得去别的地方找别的鱼,凝剂就拜托你们了!
照着昨天的办法如法炮制,凌疏影捞上了一条跃波飞鱼。它只是被石头砸晕了,刚上岸又开始蹦跶起来,扑腾扑腾。
凌疏影轻轻捏住鱼身,用贝壳碎轻轻刮取鱼鳃渗出的粘液,和硅藻粉混合在一起。
一只产出的凝剂有点少,凌疏影又挨个给飞鱼们砸了一圈,刮取凝剂,又放回海里。
鱼群:今天怎么晕乎乎的?
眼见差不过够了,凌疏影才提起她的芭蕉叶包和椰子罐,准备往回走。
刚要走,却想起昨天下水的时候,好像隐隐约约看到这里生长了一些褐藻。
匍匐褐藻,断肢可再生,生命力顽强,是可以变异为基藻的藻类,正好可以用作藻苗。
把身上的大包小包放下,脱了鞋子,缓缓沉下海底。
往下沉了两米多,一片匍匐褐藻就出现在眼前。棕褐色的,虽然名为匍匐,却也是随着海浪漂浮在水中,不知给这种藻类命名的学者,最初是怎么考虑的?
它们生长速度极强,并且断肢还能冒出新须,所以凌疏影割这藻的时候也不没含蓄,掏出贝壳小刀,刷刷几下,四根藻带落入手中,随后缓缓上浮。
上浮前,凌疏影又想起了跳海时的海底城市和渊涡旁的海底世界。
真美。
可惜现在没有进化药剂,也没有潜水设备,没法潜得太深。或许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再做出一套自适应进化剂,或者……
搞个潜水服,或者潜水艇?
思绪纷飞着,哗啦一声跃出面,甩了甩头,踩水上岸,回家。
过一天算一天,不想那么远的事。
回到自家小窝前,凌疏影把牡蛎壳抖出来,哗啦哗啦的堆了一地,也没大清洗,只是倒出壳里多余的海水,就开始分填基质。
毕竟牡蛎壳中遗留的微生物能更好的促进藻苗生长,它们也是生态中必不可缺的关键一环。
用硅藻粉和鱼鳃粘液按照比例混合,作为藻苗基质铺在牡蛎壳中,随后在一点点的,把褐藻撕成米粒大小的碎块,填入基质。
在青灵的辅助下,凌疏影找了一片光线合适的地方,将培养皿三十度朝南摆放,以获取最适宜的阳光。
基质的培育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接受自然的洗礼和等待生命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