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海外布局与新盟友
2000年10月底,羊城的清晨依旧温暖如春。
企鹅科技的办公室里,程序员刘天明伸了个懒腰,揉了揉熬夜后酸痛的肩膀。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几个技术人员之一,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只为了修复QQ服务器的一个关键Bug。
“天明,喝杯咖啡。”同事小张递来一杯速溶咖啡,“听说了吗?今天有个大投资人要跟老板签约,好像是个大单子!”
刘天明苦笑着接过咖啡:“希望能尽快发工资吧,上个月的都拖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口传来一阵骚动。公司创始人带着一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位是千禧集团的阿豪总监。”创始人介绍道,“从今天起,千禧集团将成为我们的战略投资者。”
刘天明和同事们面面相觑。这个看起来比他们还年轻的人,居然是投资方的负责人?
阿豪亲切地环顾四周:“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各位。我代表千禧集团和叶总前来,企鹅的用户体验非常棒,这是各位的功劳。作为投资方,我们最关心的不是短期回报,而是长远发展。所以,千禧集团不仅会提供资金支持,还会在战略规划、技术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全力协助。”
简短的介绍会后,阿豪转向创始人:“贵公司的服务器负载问题亟待解决,叶总建议立即采购更多服务器。另外,用户增长这么快,技术团队也需要扩充。”
“资金问题……”创始人有些为难。
“第一笔投资款今天下午就会到账。”阿豪果断地说,“此外,我们可以引荐几位资深技术专家加入团队,他们对即时通讯领域有深入研究。”
刘天明听得一愣一愣的。在互联网泡沫即将破裂的当下,大多数投资人都在撤资,这个千禧集团却如此笃定地加码投入,而且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堪比专业人士。
签约仪式后,公司气氛焕然一新。仅仅三天后,全新的服务器设备就已运抵;一周后,公司搬进了更宽敞的办公室;半个月后,技术团队扩充了一倍,工资也补发到位。
刘天明看着窗外,感叹道:“这个千禧集团的神秘老板,好像能预见未来一样。”
他不知道,他的这句无心之言,恰恰道破了天机。
千禧集团办公室,叶启明正在听取阿豪的汇报。
“企鹅那边的投资已经落地。”阿豪翻看着文件,“技术团队对我们提供的服务器架构方案赞不绝口。”
叶启明点点头:“接下来是阿里。明天你去杭城,按照我们讨论的方案推进。”
阿豪好奇地问:“我查了资料,这家公司做的是外贸B2B平台,但好像一直没什么起色啊。你为什么看好它?”
“相信我。”叶启明神秘地笑了笑,“华夏加入WTO后,外贸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而阿里的平台模式恰好切中这个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始人有独特的远见和执行力。”
阿豪和阿斌第二天就前往杭城,代表千禧集团完成了对阿里的投资谈判。两百万换取15%的股份,这个条件被阿里欣然接受。
与此同时,叶启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海外市场的布局上。
“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泡沫即将破裂。”叶启明在核心团队会议上说道,“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千禧集团的法律顾问李明不解地问:“利用泡沫破裂?这种时候大家都在观望吧?”
“正是做空的最佳时机。”叶启明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通过香港和开曼群岛的离岸账户,建立对几家明显估值过高的美国互联网公司的空头头寸。当泡沫破裂时,我们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在叶启明的指导下,千禧集团开始对一批互联网公司建立空头头寸。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操作,他们在不直接持有股票的情况下,押注这些公司股价的下跌。
2000年11月,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加速下滑。一些市场分析师将此归因于季节性调整,但叶启明知道,这只是互联网泡沫全面破裂的开始。
“增加空头仓位。”叶启明对财务团队下达指令,“特别是那些没有实际盈利模式、靠烧钱维持的公司。”
仅仅两周内,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超过25%。千禧集团的空头策略获得了巨大成功,账面收益超过500万美元。
“现在是时候部分平仓了。”叶启明对团队说,“同时开始布局亚马逊和苹果,它们在泡沫破裂中被错杀,但未来价值无可估量。”
按照叶启明的指示,千禧集团将部分做空收益转为对亚马逊的长期投资。当亚马逊股价跌至每股15美元左右时,叶启明果断下令大量买入。
“很多人不理解亚马逊的商业模式,认为一家网络书店不可能长久盈利。”叶启明向阿斌解释,“但他们忽视了亚马逊构建的是一个全品类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未来它将重新定义零售业。”
除了亚马逊,叶启明还关注着一家名为谷哥的初创公司。这家由两名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创立的搜索引擎公司,目前尚未公开募股,但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技术潜力。
“我们需要想办法参与谷哥的早期融资。”叶启明对阿斌说,“它未来将成为互联网的入口,价值无可估量。”
阿斌虽然不太理解,但还是按照叶启明的指示,开始联系美国的风投机构,寻找参与谷哥融资的渠道。
与此同时,林梦洁仍在京城远程为千禧集团提供投资分析支持。每周,她都会发来详尽的行业报告和潜在标的分析,其专业程度远超一般的金融从业者。
一天深夜,叶启明收到了林梦洁的一封特别邮件,其中详细分析了华夏即将加入WTO后的产业变化趋势。
“华夏加入WTO后,外资将大量涌入,零售、汽车、银行、保险等领域将迎来重大变革。”邮件中写道,“千禧集团可考虑在零售科技化方向进行布局,未来电子商务将替代大部分传统零售场景。”
邮件的最后,林梦洁写道:“下周有个金融创新论坛在京城举行,我想邀请你来参加。有些想法适合当面交流,邮件难以详述。”
这是林梦洁第一次主动邀请叶启明前往京城。叶启明考虑片刻后,回复道:“好的,下周我会去京城。很期待你的新想法。”
三天后,叶启明抵达京城。与羊城的温暖相比,十一月的京城已经颇为寒冷。落叶纷飞的大学校园内,林梦洁正在一家咖啡馆等待。
“叶总,这边。”林梦洁向走进咖啡馆的叶启明挥手示意。
令叶启明意外的是,林梦洁身边还坐着一个气质不凡的女孩,长发如瀑,眼神中透着机敏与好奇。
林梦洁介绍道,“这是我的闺蜜赵雨菲。她对金融投资也很有研究,听我提起过你,一直很好奇。”
叶启明礼貌地点头致意:“你好,赵小姐。”
赵雨菲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叶启明,“叶总果然年轻有为。梦洁经常提起你,说你的投资眼光独到,对未来科技发展有惊人的预见性。”
叶启明谦虚地说,“过奖了。只是运气好罢了。”
接下来的交谈中,赵雨菲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金融素养和商业敏锐度。她对全球金融市场、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甚至让叶启明感到惊讶。
“你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很深刻。”叶启明由衷地赞叹,“是学金融专业的吗?”
“我明年才上大学。”赵雨菲笑着说,“不过确实打算学金融。我从小就对数字和市场分析感兴趣。”
林梦洁插话道:“雨菲在金融方面的天赋比我强多了。我们高中时就一起研究股票,她的判断几乎都是对的。”
赵雨菲略显谦虚地摇摇头:“只是兴趣爱好而已。说起来,叶总不是今年高考完的吗?怎么没看到你在大学里?”
叶启明解释道:“我决定延迟一年入学,先积累些实践经验。打算明年再去读金融专业。”
“这么巧。”赵雨菲眼睛一亮,“那我们明年可能是校友了。”
林梦洁看着两人聊得投机,不禁露出微笑。随后,她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夹:“言归正传,这是我近期研究的成果,关于中概股回归的可能路径和VIE架构的法律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