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宜音主编
展开

完结作品(4)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4辑)
本辑分为“医患信任与冲突”“社会信任”“医患信任认知与信任修复”三个栏目,探讨了影响医患信任、医患关系和某些具体领域的社会信任的影响因素,包括医疗效果、刻板印象、群际焦虑、消费不平等、童年经历等,同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道歉方式对信任的修复效果。本辑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国内社会心理学界对医患信任和社会信任的理论视角,并以实验研究和问卷分析的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证支撑。
社会学12.7万字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十辑)
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本辑收录的八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道德判断领域的最新发展内容,介绍了该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并探讨了本土文化背景下一些道德观念的发展与演进。
社会学10.2万字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七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本辑依循社会心理学实证研究进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庸,系统构念化,并收录中庸量表开发、阴阳两极思维、中庸思维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中庸思维与心理健康、中庸理论问题等方面的论文,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提供范例,以期与西方社会心理学对话,为全球社会心理学做出独特的贡献
社会学18.2万字
会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八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本辑与第七辑互为补充,既包括在第七辑中庸系统构念化基础上所深入开展的实证研究,尤其聚焦在中庸思维的基础心理历程及其与个体适应的关系上;也包括中庸研究的跨领域对话及对中庸思维构念化的理论反思,这种对话和反思覆盖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家族企业研究,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到西方心理学前沿热点
社会学2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