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肝硬化
【概要】 肝硬化是一种缓慢发展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出现以肝功能损害、脾脏肿大、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及腹水等为主的一系列复杂生理病理改变,晚期治疗颇为棘手,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可导致肝性脑病或肝癌。本病属中医学“积聚”“臌胀”的病变范畴。通常是湿邪为患、脾失健运,由脾及肝,自气分而入血分,湿邪伤脾,脾虚则肝旺,肝旺则乘脾。此外,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还可进一步影响心、肺、肾等脏器。鉴于脏腑功能失调,还可相继产生若干病理性产物,如痰饮、水气、瘀血等,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
处方1 软肝汤
【方药与用法】 生大黄6~9g,黄芪、地鳖虫各3~9g,桃仁、丹参、鳖甲、炮山甲各9g,白术15~60g,党参9~15g。上药加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湿热内蕴者,可加茵陈、栀子、茯苓、黄柏、垂盆草、平地木等;若有脾虚气滞,可选加砂仁、陈皮、枳壳、苏梗等;肝气郁滞者,可选加柴胡、郁金、青皮、广木香等;肝络血瘀者,宜加乳香、五灵脂、赤芍、红花、九香虫等;伴发肝经郁热时,可选加栀子、牡丹皮、龙胆草等;患者大便溏薄、次数频增,须减量应用大黄。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主治早期的肝硬化伴轻度腹水,此时患者多有胁痛、积聚、臌胀等。
【简释】 此方为《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而成,方中大黄能荡涤瘀血,桃仁可活血化瘀,地鳖虫能逐瘀破血,三味相合,破血之力颇猛。然而,妊娠期妇女应当忌用。方1中丹参以活血凉血、消肿,促进肝功能好转;穿山甲能软坚,鳖甲可滋阴,两药结合能对肝脾肿大产生散结消肿之功效。
处方2 巴轻饼
【方药与用法】 巴豆10枚,轻粉、硫黄各6g;上药共研细末,辅用大麦面调制成药饼,用纱布包好,外敷脐部12h,腹水即可消失;无效者隔日续敷。必要时,还须适当静脉输注血浆、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进行保肝护肝治疗;如果出现较明显的黄疸或肝功能损害加重,也在液体内加用甘利欣(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等。如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增加静脉输注支链氨基酸、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等。
【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用于各期肝硬化腹水的辅助治疗,主要是进行对症处理。
【简释】 方2中巴豆辛热、轻粉辛寒、硫黄酸温,三药合用可发挥走窜之功效。脐为任脉要穴,其下为大量腹壁下血管和肋间神经末梢,内部腹腔脏器为小肠,向外可通四肢皮毛、向内可接经脉脏腑,故能发挥和胃理肠、培元固本、回阳救逆之功效。把此药饼敷于脐部,能使药性循经直达病所,从而产生攻下逐水通便的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 因巴豆有剧毒,故巴轻饼绝不可以口服,即使外敷也应同时禁用泻下利尿之品。
处方3 解毒活血方
【方药与用法】 赤芍、丹参各30g,枸杞子、黄芪各15g,八月札、藤梨根、红花、灵芝各10g,连翘9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30剂为1疗程。
患者黄疸明显时,宜加茵陈10g;胁痛明显时,可加郁金10g;若出现腹胀腹水时,可加用大腹皮10g;出现脾肿大、发硬时,可加适量穿山甲或鳖甲。
【功能与主治】 行气活血,益气解毒;主治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简释】 方中黄芪、枸杞子、灵芝能培补气阴,连翘、藤梨根可清热解毒,红花、丹参、赤芍能活血化瘀、兼清里热,八月札又称木通子,可以行气解郁、活血。
处方4 健化利汤
【方药与用法】 北黄芪、猪苓各30g,白术、茯苓、枳实、丹参、赤芍、大腹皮各15g,泽泻、莪术、当归各12g,甘草6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在患者腹水期,有必要给予白蛋白10g静滴,隔日1次,以及给予氢氯噻嗪25mg口服,每日3次或(和)螺内酯每次20mg口服,每日3次。
若出现消化道出血,宜去丹参、莪术、赤芍,加茜草、蒲黄、白及;若伴黄疸,可加茵陈、溪黄草各15g;腹水日久、肾阳亏虚者,可加巴戟天、菟丝子、制附子各15g;阴虚火旺者,可加女贞子、墨旱莲各15g。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腹水。
【简释】 方4中北芪、白术能益气健脾利水,枳实、白术善消脾虚气滞,茯苓既可利水渗湿又能健脾补中,利水又不伤气,与猪苓、泽泻、大腹皮同用,能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莪术有行气破瘀、消积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丹参、赤芍、当归能养血柔肝、活血化瘀、补不留邪,甘草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