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本书的目标、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要经历发生阶段的对乡村的依赖,到发展阶段的与乡村的分离,再到成熟阶段的与乡村协调,而小城镇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贯穿城市化的整个过程,在可持续城市化与解决二元结构的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本书的研究目标是立足可持续城市化,基于可持续城市化影响因素,从小城镇的作用与地位的角度分析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研究小城镇对可持续城市化的作用机制;建立可持续城市化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
1.3.2 研究思路
可持续城市化是我国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目标,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城市化不持续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化,需要立足城乡二元结构,对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本书以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到城乡协调的城市化演化过程为主线,分析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并找出其对可持续城市化的影响,实现小城镇与城市乡村的协调发展;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空间区域二元结构,明确小城镇对可持续城市化的作用机制,建立可持续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具体区域,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建议,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书的研究现实基础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主线是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协调的城市化过程,手段是将可持续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复合系统的演化,观点是小城镇是实现以城乡协调为特征的可持续城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1.3.3 研究方法
将可持续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化动态演化的一般规律,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小城镇对可持续城市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如图1.1),找出可持续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建立可持续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图1.1 本书思路与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将采用下面的理论方法:
(1)系统演化理论。基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二元结构问题,将可持续城市化过程看作是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演化,将系统演化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以长期演化趋势为评价标准,以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协调的城市化道路为主线,确定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准则。
(2)系统核与核度理论与统计分析。将系统核与核度理论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可持续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对可持续城市化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可持续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均衡发展理论与系统控制理论。综合分析小城镇与可持续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均衡发展理论与系统控制理论相结合,分析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建立其协调发展模型。
(4)实证与对比分析。以厦门市与武汉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对其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分解和综合分析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给出可持续城市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