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故事(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伊尹兴土功

【原文】

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跖,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1]。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而悖,失处而贱,得势而贵[2]。圣人总而用之,其数一也。

——《淮南子·齐俗训》

【注释】

[1]伊尹(前1649年—前1549年):商初重臣,名伊。尹是官名。为奴隶出身。土功:土木建筑工程。跖:踏,踩。:王念孙《读书杂志》:《太平御览·地部》二、《器物部》九引此,“”并作“铧”。铧,即臿也。“修胫者”句:许慎注:“长胫以蹋插者,使而入深。”“强脊者”句:许慎注:“脊强者任负重。”“眇者”句:许慎注:“目不正,因令睎。”按:眇,斜眼,一只眼睛。“伛者”句:许慎注:“伛人涂地,因其俯也。”按:伛,曲背。

[2]“易事而悖”句:《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文子·下德篇》作“易事而不悖”。

【故事】

伊尹是夏末商初之际重要的政治家,曾经左右了商初的国家朝政。有关他的传说(如出生、求仕、灭桀、辅汤、流放太甲等),非常丰富。关于他的出生,就很有传奇色彩。伊尹的妈妈住在伊水的边上,她怀了身孕。一天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天神告诉她,如果看到地上舂米的石臼子出了水,就一直往东走,可千万不要回头。石窝子怎么出水呢?她心里半信半疑。第二天,果然见到石臼往外冒水,她丢了家里的所有东西,没命似的一直向东跑。一口气跑了十多里,她不禁好奇地回头看一看,她住的村庄已变成一片汪洋,而洪水却汹涌澎湃地向自己冲来。她不禁大叫一声,霎时间自己变成了一颗枯死的老桑树,大水也就退去了。住在东边的有莘氏(今山东曹县)的姑娘们在这一带采桑养蚕,意外地在干枯的老桑树的树干中发现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婴儿。采桑的女子们觉得这件事儿很奇怪,就把这个可爱的孩子献给了国君。这就是伊尹。

伊尹在宫廷里一天天长大,当了个小奴隶。他起先做厨师,学会了一手烹调的好手艺。因为他生活在宫中,有机会接触文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它们,没有几年,便通晓天下之事。君主知道他很有才能,就让他给自己的女儿做教师。商汤听说伊尹是个大贤才,就想得到他。他想,如果以求贤的名义向有莘氏乞求,肯定得不到。于是他想了主意,派人向有莘氏求婚。有莘国君早已仰慕成汤的名声,愿意结下这门亲事。成汤要求把伊尹作为厨师一起陪嫁,有莘氏也同意了。伊尹来到以后,汤想考验他一番,并没有立即委任官职。伊尹借给汤做饭的机会,同他接近,成汤同伊尹谈起天下大事,伊尹说得头头是道,深得成汤的赞许。于是成汤便委任他为相。

成汤得到伊尹,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了。成汤认为,如果夏朝天子夏桀也能够像自己一样任用伊尹,改变暴政,总比灭掉夏朝要好得多。因为夏朝立国已经四百多年,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臣下是反对不得的。于是成汤主动把伊尹推荐给夏桀,希望能用他在治国方面发挥作用。伊尹见夏桀只图荒淫享乐,积习已深,不可救药,自己劝谏多次,不见奏效,便又回到成汤那里去了。据说伊尹在成汤和夏桀之间往返多次,都没有得到夏桀重用,汤才决心除暴安民。这就是《孟子·告子上》中记载的“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

为了消灭夏朝,伊尹积极为汤出谋划策。首先他用珍宝、美女收买了夏桀的一批佞臣。接着消灭了一个个夏朝的附属国,剪除了羽翼,进一步扩大了势力。在国内,他训练了服牛、乘马,研制了兵器,用这些新的设备武装了军队。成汤率领精良战车七十乘,敢死队六千人,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与夏桀军队展开大战。夏桀大败而逃,一直从今山西逃到现在安徽巢县,又被汤追上,当了俘虏。桀被囚禁三年而死。

伊尹为相期间,兴建了很多的大型的骨干工程,比如治水、修建城郭、建筑宫室等。伊尹执政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善于发挥广大民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你看他领导修筑宫室:腿劲大的人专门让他们去挖土,这样就能挖得又多又快。筋骨强健脊背有力的人,就让他们去背土,这样他们背得又多,速度又快。身体有残疾的人,也让他们去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一只眼睛的人视力特别好,就让他们瞄准划线。驼背的人不能负重,就让他们去涂抹粉刷。能力大小,各尽其能;各个工种,密切配合。这样,一个个工程很快就完成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商朝开国贤相伊尹高超的领导和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