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几星霜:战后中日关系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是协助日侨回国,不是“撤侨”

日本代表团于1953年2月来华,与中方开始正式会谈。双方代表团团长李德全和岛津忠承首先致词。会谈中有一个焦点:究竟是为了中日友好,中方协助日侨回国,还是日本“撤侨”。廖承志在会上以《协助日侨回国旨在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为题发言,揭穿了日本别有用心的人玩弄的“遣返”诡计,郑重指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是协助愿意回国的日本侨民返回日本,因而绝非‘遣返’,其所以发生关于‘遣返’的错误说法,一种原因是出于误会,对于这方面的人只要将情况说明,便可以了然;另一种原因则是恶意歪曲事实,企图挑拨和破坏中日人民的友谊。对于这些人,我们必须加以揭露和斥责。这是会有助于增进中日人民的友好的。”

1953年3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同日本红十字会、日本和平联络委员会和日中友好协会等三团体就协助居留中国的日本侨民回国事宜达成协议,发表了《关于商洽协助日侨回国问题的公报》。

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中国各级政府和各地红十字会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可能向日侨提供方便,有的日侨所在单位的负责人亲自到港口送行,使日侨深为感动,许多人临别依依不舍,热泪盈眶。日本派出的三条船是“兴安丸”“高砂丸”和“白山丸”,其中以“兴安丸”最大,所以影响也最大。这三条船来往于天津、上海和日本的舞鹤港之间,到1958年止,共分21次接运了约三万五千名日侨返回日本。

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协助在华日侨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