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几星霜:战后中日关系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地上本没有路……”

中国人民为日侨归国做了大量工作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了感谢并作为回报,日中友协等团体从1953年6月起,开始积极协助在日华侨返回中国,同时调查和收集了1943年到1945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制劫往日本充当劳工、后折磨致死的中国殉难者遗骨三千多具,分批从日本运往中国。日中友协还倡议从1953年10月1日起开展日中友好月活动,中心活动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周年中央大会”。大会通过了西园寺公一提出的日本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访日的决议案。

那时,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多年,日本陆续有代表团或个人来华访问,但中国还没有一个代表团访问日本。人们经常议论中国代表团何时才能访日?

吉田政府在接到日本红十字会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的申请时,竟然予以拒绝,借口是:“可能被中共和日本左翼运动利用,影响日美关系。”这激起了日本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日本各界人士开展了广泛活动以促成此事。日本政府拖延了二十个月,最后被迫于1954年8月宣布同意中国红十字会应邀到日本访问。以李德全为团长、廖承志为副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一行十人,到1954年10月才得以成行。

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往日本的第一个正式代表团,周恩来总理特别重视,并充分估计到了代表团到日本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和蒋介石集团的破坏。因此,在代表团出发前,特地在中南海接见了全团成员。据代表团随员吴学文在《廖承志与日本》一书中回忆,周总理接见全团时做了五点指示:第一,你们是中国派往日本的第一个民间代表团,在今天的复杂情况下,首先要去得成,只要能到达日本便是胜利。第二,代表团在日本只谈友好,不谈其他;此去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对日本的更多的来往打下基础。第三,在各种场合的发言,要鼓舞日本人民的自尊心,说明我们的和平政策和友好态度;应该通过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的访问,表明中国人民对日本不念旧恶,是愿意和日本人民长久友好、和平共处的,说明人民的中国绝不会侵略日本,日本人民应该和中国人民一起来防止战争再起。第四,对在日华侨,告诉他们要爱护祖国,同时也要尊重居住国的风俗习惯和法令,不参与居住国的政治纷争;华侨要团结互助,对暂时跟着蒋介石集团跑的华侨,也不要吵架,要耐心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第五,代表团在日本要注意随时了解情况,扩大接触范围;态度要谦虚,不骄傲,不要张牙舞爪,在方针上要掌握“求同存异”“细水长流”的精神。

代表团在日本期间,通过近五十次欢迎大会、座谈会、宴会、茶会、记者招待会、播音和电视广播,向日本社会各阶层说明了:“中日友好是中国的国策”;加强中日友好关系对于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十分重要;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日本建立正常关系;中日贸易有着光明的前景;中国希望日本成为独立、和平、自由、民主的国家。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打开了中日民间互访的大门,特别是促进了日中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记得廖承志在一次群众性的欢迎集会上讲话时,引用鲁迅那句著名的话,谈中日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产生了巨大效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消说,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代表团访日,在日本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对日民间外交中,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