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几星霜:战后中日关系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周总理运筹帷幄

高良富等三人之所以在1952年春赴莫斯科出席国际经济会议并访问中国,是与周恩来总理请示毛主席后,精心筹划布置,并由廖承志、南汉宸等人具体落实、安排分不开的。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很多国家中断了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关系,使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急剧恶化。新生的中国亟须打破“封锁”和“禁运”,扩大影响,恢复和开展同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1951年2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柏林开会,决定在苏联举行一次国际经济会议。这一年的10月,苏联、中国、波兰、法国、英国、西德、意大利、印度、黎巴嫩等21国经济界人士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决定成立国际经济会议的筹备委员会。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指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中国银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冀朝鼎出席了1951年10月及以后召开的历次筹备会议。

南汉宸参加国际经济会议筹备会回国后,与廖承志谈了会议的进展情况,说1952年4月的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将不讨论“世界陷于分裂的政治问题”,专门探讨“恢复与发展各国间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可能性”,而不管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怎样,也不管与会人员的政治见解如何。不过,筹备会议没有日本代表参加,如何是好?

据《廖承志与日本》一书介绍,廖承志听了南汉宸的叙述后,建议由他向日本经济界实力人物发出邀请,说明要在莫斯科举行国际经济会议,并作为中国的发起人之一,表示希望日本能派代表出席莫斯科会议,与各国代表共聚一堂讨论如何发展贸易,届时商讨中日之间的贸易问题,以打开中日民间交往渠道。南汉宸极为赞成,便向周恩来总理请示。

经毛主席同意,周总理召见即将前往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正副团长南汉宸、雷任民面授机宜。南汉宸作为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1年12月8日向日本大阪商船公司顾问村田省藏等十位日本著名人士发出邀请,希望日本经济界人士、政治家和学者出席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与各国工商界人士共聚一堂,讨论发展国际贸易问题。他还报请中央批准,成立了开展国际民间贸易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担负起落实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所通过的决议的责任。

据传,中国发出邀请后,日中友好协会机关报《日本与中国》全文刊登了中国的邀请信,日本政界、经济界的一些名人著文表示积极响应。石桥湛山、村田省藏于1952年1月组成了日本国际经济恳谈会,日本各界著名人士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