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激流(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口述系列·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入学交大 德智体并重

交通大学原名南洋公学,是当时国内最著名和最难考取的大学。1930年,我考进交大。我为什么会考交大呢?我在乡下读书,父亲是老秀才,喜欢念书,自己也搞教育。后来送我进南开中学读书,希望我将来能上大学。就读南开期间,因母亲去世,我的学业耽误了一年。当我读高中二年级时,原先和我同班的一位三年级同学熊汝达对我说:“我要去考交大,你也去考,我们一起考吧。”“好。”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并报了名。由于我还没毕业,同学帮我搞到一张辽宁省昌图高中“张大奇”的毕业文凭,我拿着它去报考交大,一考就考上了,愉快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我原名张景斐,从这时起改名张大奇。

我进入交大后,感受到欣欣向荣的气象:新来的校长是黎照寰,他立志要将学校办好;学校正在新建工程馆、总办公厅和其他配套建筑,甚是热闹;校园中央有大草地,草地后面有一个足球场。后来,我了解到学校的历史、教学,以及一切与教学有关的情况,得知这个学校基本上是模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设起来的,所有课程设置、教材课本、教学方法都完全借鉴该校。建校之初大部分教授是从美国大学请来的,后来中国留学归国的学生多了,逐步接替了外国教授工作。我到学校时已全部是中国教授,但很多教授还是用英语讲课。部分课本仍是采用美国相应大学使用的英语原版教材,也有部分是教授的自编教材。学校的学习气氛很浓。

当时交大的教育宗旨是贯彻“建教结合”的精神,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工程师、科学家、经济家、管理家,为社会输送适合于铁道交通建设的专门人才。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学校十分重视招生质量,取材不取势。只要学生成绩合格,虽然家境贫寒,也大加欢迎;如果学生考分不够,即便是豪门巨绅之子,也被拒之于门外。学校非常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实验、实习、设计、专家演讲和参观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我们电机工程学为例,第一、第二年注重基础课学习和工厂实习;第三年上电机工程专业课和相关实验;第四年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另外加上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自动探讨学理的能力。学校还对学生严要求,严考核,主张智德体并重,要求每一位学生力争达到才智丰、体力雄、志行高。所以交大毕业生一出校门,大多成为用人单位的抢手货。当时学校归铁道部管辖,学生毕业后按规定全部由该部聘用,待遇也是比较好的。但还有不少的毕业生被聘到其他单位。

1931年,交通大学工程学院一年级丙班学生合影(后排右二为张大奇)

1933年4月,学校举办规模宏大的工业及铁道展览会。我被指派为展览会工作人员,做帮助接待老校友、管理铁路模型的运行等服务工作。在展览会工作时,学校的一位助教对我说:“这个学校,只要你进来,就会被这里的学风感化,一定会变成个‘读书虫’。就怕你太用功,把身体搞坏了。”他劝我多参加些体育活动,他还说交大的体育馆在上海是一流的。后来我自己在交大5年的求学经历也证实了这位助教所说的话是非常真实的。

交大不仅注重读书,还注重体育。学校足球不错,我刚进学校时有一位守门员很有名,经常到东亚各地区参加比赛。据说他在船甲板上看到鸟儿飞过,能一跃而起将鸟抓住。我参加了交大篮球队,并被选为篮球队长。我们经常参加上海业余篮球队的比赛。我读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美国海军陆战队来上海访问,我们和他们的篮球队在校外进行比赛。虽然交大篮球队有位中锋个头最高,是1.9米,但总体来说我们队员要比对方矮许多。体育馆主任申国权说:“今天我们打美国人,怎么个打法呢?高人打高仗,矮人打矮仗。我们就使用‘下三路’打法。”于是,我们对攻防策略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加上我们对于比赛输赢没有心理负担,居然打赢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篮球队。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次来访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篮球队打败了上海的其他学校,就交大打赢了他们。交大篮球队和沪上所有学校都进行过比赛。一开始我们实力不太行,后来比较好了。我们不怕输,就能打得好,这是申国权教给我们的。

我夫人茅於文是交大管理学院毕业生,她是茅以升的侄女。她也爱好体育,是交大网球队队员。她考进交大前获得过全国第一个网球女子单打冠军。当时我读交大二年级,听说有位冠军来了。正好她哥哥茅於恭是我同届同学,读机械工程学院二年级。于是他介绍我俩认识,后来茅於文成为我的妻子。

1934年身着交大篮球队服的张大奇

全国网球女子单打冠军、交通大学1936届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科毕业生茅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