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产生和应用归根结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未来国家及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新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最终都依赖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来实现。人力资本要素已成为当今企业中最重要的关键性资源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以及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重要举措。浙江省政府也随之出台了人才发展规划战略和一系列人才政策文件,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的社会发展环境已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但人才的评价体系尚没有构建。我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践《中国制造2025》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要求人们具有“工匠精神”。国家从整个社会层面提倡“工匠精神”,是因为“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出路,也是中国其他行业的出路。“工匠精神”所蕴含、承载和表现的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和工作伦理品质。本书通过把“工匠精神”分解为“匠人”“匠术”“匠心”以及“匠行”四个部分,来构建评价人才结构、人才发展、人才作用的人才指数体系,希望能对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人才指数研究有所帮助。
“匠人篇”从企业高端人才和一般人才两方面探讨企业人才发展状况,其中对企业一般人才发展状况,从2011—2015年员工数量和教育指标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虽然浙江省上市企业与全国和上海地区、江苏省的上市企业保持一致,总的教育创新投入(EID)指数均呈发展趋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密集度提高,但是浙江省上市企业在很多方面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上海平均水平。例如,浙江省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EID指数低于全国、上海市与江苏省,且在三类密集型产业中管理人员的数量偏低。浙江省面临的人力资源基本矛盾仍然是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
“匠术篇”从2011—2015年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回报率变化情况出发,探讨浙江省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浙江省已经为经济发展投入了大量物力资本,但是物力资本的回报率仍然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浙江省上市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比较高,缺乏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但是近年来浙江省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表现为浙江省高学历人才(研究生和本科)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尽管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仍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差距在逐年拉近。
“匠心篇”从上市企业员工持股计划角度来阐释企业如何通过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建立长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吸引和保留人才,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一致。
“匠行篇”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庸思想所倡导的“致中和”角度,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匠人行为的影响。中庸思想并不倡导依靠个人的力量去控制环境,在中庸思想影响下人们的行为模式既不偏于以群体统制个体,也不偏于个体的自由行为,而是需要采取自我与大局两全的方式,通过整合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维持自我与群体的平衡与和谐。本部分通过构架个体取向和群体取向的中庸工作重塑,力求反映重塑工作时中国人独有的行为模式。
“匠人养成”通过对企业人才培养案例的研究,探讨企业如何通过革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企业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促进企业人才创新发展,推进“浙江制造”人才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