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炽医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头  痛

一、肾虚脾湿头痛

刘某,男,48岁,初诊。头痛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开始左齿痛,太阳脉扩张,并有显著搏动,进而头痛遍及整个头部,多于工作时发生。有时用脑思考,竟至引起意识麻痹,不知所以。血压常随痛觉增高,至痛止始告平复。近来头痛发作愈频繁,痛即思睡,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诊其脉象缓芤,舌质淡而无苔。此属肝肾亏损,阴精阳气两虚,髓海不足,虚阳上僭。又素来早泄,性欲衰退,此足以表明肾阴素亏,不能上奉于脑。治宜补肾养肝助气之法,使肝肾充盈,脑髓丰满,方能阳潜痛止,恢复健康。

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鹿角霜12克,淫羊藿12克,枸杞9克,菟丝子9克,枣皮9克,补骨脂9克,龟甲9克,茯苓9克,砂仁9克,桂木6克,甘草3克。

二诊。服前温和肝肾、纳气潜阳之剂7剂,诸症大为好转,头痛已停止发作。但脉象根气尚差,四肢酸楚,疼痛不适,舌润苔黄。此脾为湿困,中阳不能畅运之象。宜在前方中减去阴柔之品,加以扶助脾阳。

党参15克,淫羊藿12克,龟甲9克,桑寄生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益智仁9克,枸杞9克,菟丝子9克,桂木6克,鹿角霜9克,姜半夏9克,木香1.5克。

服药后,诸症大减,精神转好。继服丸方,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早泄,性欲衰退,其为肾阳不足可知。又因精液长期耗损,而导致肾中之阴精阳气两亏。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肾阴亏损,虚阳上僭,故开始即发为左齿疼痛。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阳易亢。肝胆两经相连,胆经循耳前后,肝经与督脉交于颠顶,肝阳上冲,故有头的两侧血管扩张搏动和遍头疼痛感觉。工作用脑时引血上行,则更易发作。且肾生骨髓,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则脑髓不充,故有记忆力减退、意识麻痹之症。阴阳互根,肾阴愈亏,则肾阳愈衰,肾中的真火不足,则脾神困顿,因此出现精神委靡,疲乏无力。脾运失常,则湿从内生。其舌淡为阳虚,脉芤为精血不足,缓为脾湿之象。初诊时,以肾中阴阳两亏为主,兼以脾虚脾湿之象,故用熟地黄、枸杞、龟甲、鹿角霜、菟丝子、枣皮、补骨脂以两补肾之阴阳,填精补髓,养肝潜阳。用党参、茯苓、砂仁、桂木、甘草以补脾行水。二诊时,诸症好转,头痛未发,说明肾中的阴阳已暂得填补。其四肢酸楚疼痛,舌润苔黄,是宿湿未化现象暴露较为明显,故应于前方中减去阴柔之品,而加重扶脾利湿之力。方中除保留淫羊藿、龟甲、枸杞、菟丝子、鹿角霜补肾填精外,用党参、白术、茯苓、桂木、姜半夏、木香以补脾行气除湿,用益智仁以补脾肾之阳,用桑寄生补肾兼以除湿。因病属慢性,在诸症好转后,续服丸方,以巩固之。

二、肝肾阴虚,肝旺克脾头痛

杨某,男,31岁,1965年9月6日初诊。右偏头痛约八九年,失眠,头晕,腰痛胀,有时饮食不好。脉象弦数而虚,舌尖红,苔微黄。此肝肾阴虚,肝旺克脾之证。治宜滋养肝肾,平肝健脾。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生地黄9克,夜交藤15克,丹皮6克,石决明12克,钩藤9克,白芍9克,谷芽9克,六神曲9克,甘草3克。

6剂。

9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俱减,但头部有时尚有轻微晕痛现象,弦数之脉象亦为全平。舌边微红,中心红苔,再本上法以巩固之。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生地黄12克,玄参9克,麦冬9克,玉竹12克,钩藤9克,白芍9克,刺蒺藜12克,六神曲12克,麦芽12克,甘草3克。

10剂。

按:本例失眠,头晕,脉弦数而虚,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象,腰痛而胀是肾阴亏损,故本例头痛诊断为肝肾阴亏。肝旺则克脾,故出现饮食差、苔微黄等象。用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夜交藤、白芍、玄参、麦冬、玉竹等以滋养肝肾,用石决明、钩藤以平肝潜阳,用丹皮、刺蒺藜以疏肝气,用谷芽、麦芽、六神曲以健脾胃,由是而诸症得以缓解。

三、阴虚气滞,兼夹湿热头痛(慢性肝炎)

王某,男,成年,1971年2月1日初诊。主诉头痛,肝区痛,脸上时肿时消,睡眠不好,小便黄,饮食差,食后反胀,少腹觉有气体。舌质干,上有微黄腻苔。此为肝阴亏损,肝脾气滞兼夹湿热之候。用平肝敛肝、疏肝行脾、清热除湿兼顾阴分之法。

钩藤12克,白芍12克,刺蒺藜12克,丹皮9克,金铃炭12克,薤白6克,菖蒲6克,厚朴9克,知母9克,豆卷9克,木通6克,茯苓9克。

服上方十余剂后,头痛即止,肝区痛大减,眠食均有增进,小便转淡,舌上黄腻苔渐退。后用育阴疏肝之法,以巩固之。

按:本例头痛,睡眠不好,舌质干,为肝阴亏损之症。肝区痛,饮食差,食后反胀,少腹觉有气体,脸上时肿时消,为肝脾气滞之征。舌苔黄腻,小便黄为兼有湿热。此等阴虚气滞兼夹湿热之候,如单用滋阴之法,不但气滞愈甚,而湿热之邪亦将胶结难解。如过用辛温苦寒之品以驱湿热,则有损阴之弊。用耗气药以行滞气,更非所宜。故用刺蒺藜、丹皮、金铃炭、薤白、菖蒲等以疏肝开痹,流畅气机,行滞气而不耗气。用知母、豆卷、木通、茯苓以利湿热而不损阴。用钩藤、白芍以敛肝潜阳。如是则气机通畅,使湿热之邪不致胶结,而阴分亦得涵养。

四、内有肝热,外伤风寒头痛

王某,女,成年,1971年2月15日初诊。主诉时发头痛,有时偏在一侧疼痛,面部时有烧热感,在吹风后则头痛发作更剧。有时想吐,耳鸣,服热性药物则病情更加重。舌质红,脉微数。此素有肝热,为外寒所束,治宜清肝平肝解表。

菊花9克,蝉蜕6克,薄荷6克,枯黄芩9克,僵蚕9克,钩藤12克,珍珠母9克,白芍9克,防风9克,白芷6克,甘草3克。

服上方4剂后,诸症即缓解,头痛痊愈。半年后,其父来诊病时说,她的病再未复发。

按:本例舌红、脉数、面部发热、耳鸣欲呕等症,显系肝热所致。肝胆经脉相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循耳前后,故其头痛多发在侧面。今遇风则发作更剧,故知肝热为外寒所束。用菊花、蝉蜕、薄荷、枯黄芩、僵蚕、钩藤、珍珠母、白芍以清肝平肝,用防风、白芷以解外束之风寒。内清外透,使火热不郁于头面,则头痛自愈。

五、肝阴素亏,阳亢生风,心窍闭阻头痛(脑出血)

徐某,男,成年,1972年3月19日初诊。素嗜烟酒,突然剧烈头痛,时发昏迷,不能言语,鼾声如雷,满面红赤,唇口干燥,大便秘结,小便黄少,左侧手足不能活动。经西医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诊得脉浮弦大,舌干赤,上有黄苔。此为肝阴素亏,阳亢生风,心窍闭阻之候。治宜养肝潜阳,豁痰开窍,清心行血。

女贞子12克,白芍12克,玉竹12克,牡蛎12克,钩藤12克,石决明9克,石菖蒲6克,远志6克,知母9克,莲心6克,地龙6克,甘草3克。

3月21日二诊。服上方2剂后,鼾声消失,上午神清,右手已能自由伸展,两足均能屈伸,饮食改善,尿量增加,大便正常,喜喝水,稍能说话。自述头部尚有些昏痛,咽痛,心中难受,左手酸痛,脉浮弦稍减。仍本前法立意。

竹茹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白芍12克,麦冬9克,知母9克,莲心6克,石菖蒲6克,地龙6克,生地黄9克,花粉12克,石决明9克,甘草3克。

服上方3剂后,情况继续好转,头痛大减。后以养阴益胃潜阳法出入加减,共服一百余剂,头痛与全身症状均已消失,后遗左侧手足不太灵便。

按:本例因患者素禀阴亏,兼嗜烟酒,使津液更行亏耗,故发病时即出现唇舌干燥,大便秘结。肝主筋,肝阴亏损,则筋脉失其濡养,而出现左侧手足不能自由伸展。阴虚则阳亢,阳亢则生热,热甚则生风,故出现头痛、咽痛、满面红赤、小便黄少、舌上黄苔、脉浮弦大等征象。热甚则炼液成痰,痰阻心窍,则出现时发昏迷,不能语言,鼾声如雷。故用女贞子、白芍、玉竹、麦冬、生地黄、花粉以育阴,用牡蛎、钩藤、石决明、龙骨以潜阳,用知母、莲心以涤心热,用竹茹、远志以驱顽痰,用石菖蒲以宣窍开闭,用地龙以凉血行血。

六、湿热困脾头痛

贺某,1972年6月20初诊。主诉头痛,间日寒热往来,偶不能食。前医以疟疾论治,未能奏效。诊得舌苔白腻,脉沉而数。此湿热困脾似疟疾之候,治当清利湿热,略加辛开之法。

滑石12克,芦根9克,知母9克,黄芩9克,冬瓜仁12克,薏苡仁9克,木通6克,瓜壳12克,法半夏9克,石菖蒲6克,甘草3克。

服上方3剂后,头痛即止,诸症亦愈。

按:本例舌苔白腻,脉沉而数,为湿热之邪阻滞中焦,故呕不能食。其间日寒热往来,似疟而实非正疟也,正如王孟英所说:“盖有一气之感证,即有一气之疟疾。”“时疟岂可以正疟法治之,其间二日而作者正疟有之,时疟亦有之。”头痛者,是湿热困脾,清阳不升也。故用滑石、芦根、知母、黄芩、冬瓜仁、薏苡仁、木通以清利湿热,用瓜壳、石菖蒲、法半夏以轻开之。使湿热尽去,脾运得健,清阳自开,诸症即愈。

七、肝阴亏损,外感风热头痛

黄某,女,37岁,1971年1月24日初诊。主诉头痛,眉棱骨痛,睡眠不好,欲呕。诊得脉浮微数,舌苔干红。此系肝阴亏损,外感风热所致。治宜养肝平肝,去风热,和胃气。

白芍12克,生地黄9克,防风9克,菊花9克,钩藤12克,蝉蜕6克,桑叶9克,葛根9克,蚕砂9克,法半夏9克,山药12克,甘草3克。

服上方2剂后,头痛即止,诸症亦解。

按:本例睡眠不好,舌苔干红,为阴虚之候。阴虚阳旺,逆气上冲,则心下欲吐;脉浮微数是外感风热。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故头痛。眉棱骨痛系肝阴亏损,外感风热所致。用白芍、生地黄、山药以养肝阴,用菊花、钩藤以平肝阳,用防风、蝉蜕、桑叶、葛根、蚕砂以祛风热,加法半夏和胃止吐安神。使肝阴得养,风热得解,诸症即痊愈。

八、心肺阴亏,胃失和降头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炎)

王某,女,成年,1971年5月31日初诊。主诉咳嗽,头痛,心累气紧,口苦不思饮食,肠胃鼓气,大便秘结,晚上生眼屎。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炎。诊得脉象浮细,此心肺阴亏,胃失和降之候。治宜养心肺之阴,降气健胃。

生地黄9克,百合12克,知母9克,玄参9克,朱麦冬9克,当归9克,火麻仁12克,苏子9克,山药15克,法半夏9克,谷芽9克,甘草3克。

服上方4剂后,头痛即止,余症亦趋缓解。后以上方加减服用数十剂后,诸症即基本上得到控制。

按:本例脉浮细为阴亏脉象,咳嗽系肺阴不足,心累气紧系心阴不足。口苦,晚上生眼屎,为阴亏生内热。头痛系阴亏阳亢,逆气上冲头部所致。肺胃之气不降,则消化受阻,而产生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肠胃鼓气现象。故用生地黄、百合、玄参、朱麦冬以养心肺阴分,用苏子、法半夏、当归、火麻仁以降气润肠,用知母以退虚热,用山药、谷芽以健胃气。使阴平阳秘,上逆之气得降,诸症即缓解。

九、小结

头痛一证,可以概括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又可分为以下5种:

1.伤于风寒者,以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为多见。因四经均上头部,其疼痛多发于其经络循行部位。

2.伤于风热者,有风热在卫与风热入络之别。风热在卫者,传入气分之后头痛多消失,且易于辛凉透解。风热入络则头目昏痛,病情多留连反复。

3.伤暑,又分阴暑阳暑两种。

4.伤燥,又分凉燥热燥两种。

5.伤湿,又分寒湿、风湿和湿热三种。

内伤又可分为以下6种:

1.足厥阴肝经上连颠顶,且肝胆相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循头之两侧,故肝经实火与肝经阴虚阳亢,皆有头痛之症。

2.肾主骨髓,脑为髓之海,肾与脑关系最为密切,故肾阳不足与肾阴亏耗,皆可发为头痛。

3.气虚则清阳不升,气逆则上冲颠顶,气有余便是火,尤以阳明胃火炽盛,则直达头面,而生剧痛。

4.血虚则虚火易动,血瘀则不通而痛。

5.痰厥头痛,又分热痰、寒痰和湿痰三种。

6.伤于酒食而作痛。

其他尚有真头痛,其痛连脑,手足青冷,古人说“非药之所能治”,亦附列以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