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演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内容

地缘经济的竞合是一种反馈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以相互促进为宗旨,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由于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内外经济环境和外界干预因素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地缘经济竞合也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围绕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这个核心问题,本书以竞合演化为主线,以计算实验技术为手段,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体之间竞合演化的模式和方法,以确保地缘经济在干预策略的影响下实现预期的演化目标。

本书以地缘经济竞合为研究主题,以中国大陆和东盟十国为研究区域,以中国和东盟十组双边地缘经济竞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整体框架设计成六个章节和三大主体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线路。第2章是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分为两部分:一是梳理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评述,提出本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二是介绍基础理论及其在本书中的应用。第3章至第5章是研究的重点,研究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时空演化、演化机制和演化干预。第6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归纳和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概括研究的创新点,指出本书研究的不足,展望今后研究的方向。下面主要介绍本书的三大重点研究内容。

图1-1 本书的主要内容

1.3.1 核心内容一: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时空演化

该部分以时空为研究坐标系,从国家和领域两个视角系统、全面地解析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过程和格局,既可以相互验证,又能更完整、更清晰地展示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类型和竞合过程,为后续演化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提供参考和借鉴。

(1)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及类型

从国家视角研究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过程与格局。对1980—2014年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度,判断地缘经济关系类型是属于强竞争性、一般竞争型,还是一般互补型、强互补型。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分析在过去的35年中国与大陆及海岛东盟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变过程。

(2)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的关联度

从整体视角研究地缘经济竞合演化的结果。借鉴引力模型,建立地缘经济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对2005—2014年近十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联程度进行测算。在计算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国家的经济规模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差异,而且考虑了国家之间的物理距离和交通通达度。从测算结果可知中国与东盟地缘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和竞合的空间格局分布。

(3)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的领域竞合

从主要领域视角研究贸易、投资和技术竞合情况。考虑到跨国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以及国家间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要素流,选取代表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三个领域的竞合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并概括出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主要特征。

(4)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的类型划分

综合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地缘经济关联度测算以及主要领域竞合情况,将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高合作高竞争的竞合型、高合作低竞争的互补型、低合作高竞争的博弈型以及低合作低竞争的松疏型。

1.3.2 核心内容二: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机制

根据地理学“过程—格局—机制”的研究思路,第一部分从时空视角分析了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回答了“过程和格局”的问题;第二部分则重点分析了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机理,深层探索了地缘经济竞合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回答了“机制”的问题。

(1)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影响因素

从地理区位、经济因素、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维度探讨了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地缘经济竞合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表格的形式表达了竞争合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从而对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争与合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2)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影响路径

采用结构方程软模型SmartPLS,假设和分析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路径,建立演化路径的概念模型并设置显变量,计算影响路径的条数、影响系数和影响效应,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现实意义的解释。

(3)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机制

从地理学空间关联作用的基本原理“要素—结构—关系—功能—效应”出发,探寻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演化的机理,分析地缘经济竞合与地缘经济要素、地缘经济结构、地缘经济关系、地缘经济功能和地缘经济效应之间的循环互动关系,并从内外驱动力方面去探析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驱动机制。

1.3.3 核心内容三: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干预

基于上述时空演化及演化机制的分析,该部分提出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演化干预策略,并采用模拟仿真的计算实验方法来评估干预策略,从而能科学、直观、形象地展示干预策略的实施效果,为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1)干预策略的提出: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五个合作重点和东盟互联互通规划,本书从贸易便利化的视角,提出三种干预策略:①中国进口通关时间缩短5天,东盟国家的通关时间不变;②中国进口通关时间不变,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出口通关时间缩短5天;③中国进口通关时间缩短5天,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出口通关时间也缩短5天。

(2)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干预策略的优劣,需要针对特定的市场环境,比较其演化结果。为了全面评估三种干预策略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本书设置了三个评估指标:贸易额绝对值、贸易额相对值和港口货物积压量。

(3)实验系统的建模:在实验系统中,为了模拟中国—东盟地缘经济竞合的各种运行环境,分析不同因素与运行效果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每种干预策略的使用情景,需要构建贸易订单需求模型、国家个体模型和动态机制模型。

(4)干预策略的效果评估:根据系统演化的影响因素和所期望的演化目标,设计三种干预策略的实验方案。在贸易订单不同需求场景中对干预策略进行测试和效果评估,通过评价指标的高低判断哪种干预策略在哪种情景中是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