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防治技术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流行状况

梅毒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广泛应用以来,梅毒发病率普遍下降。但近30年,梅毒在世界范围内复燃,其主要原因是性乱、吸毒、卖淫、艾滋病和初次性行为年龄过小等。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梅毒新发感染人数约为1200万人,其中先天梅毒的发病人数每年约为70万~150万人,妊娠梅毒每年造成发展中国家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约为65万人。先天梅毒的发生趋势随着前一年的一期或二期梅毒的患病率而变化,并与女性梅毒的感染率呈平行关系。由于缺乏主动监测,很难精确估计每年发生的妊娠梅毒例数。有学者总结了20世纪70~80年代的研究发现,在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中梅毒血清学阳性发生率的变化范围很大,在0.03%~16%之间。这些数字主要来源于已发表的研究,但有局限性,如缺乏其他许多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为城镇人口的资料,样本量过小和研究对象仅来源于进行孕期保健的妇女等,可导致对发展中国家妊娠梅毒的总体负担估计不足。
梅毒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死灰复燃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成立初期梅毒曾广泛流行,位居四大性病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于1964年向全世界宣布了实现基本消灭性病(梅毒),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基本消灭梅毒的国家。随后的较长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梅毒传染源进入我国。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及大量的人口流动和人们观念、行为的改变,梅毒伴随其他性病开始传入我国并不断流行。自1979年重庆市报告首例梅毒病例后,报病数逐年增多;特别是1993年后,呈现大幅上升,至1998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达4.31/10万,为1993年的25倍;2009年报告病例327 433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1999~2009年间发病率年均增长14.3%。2011年,梅毒报告病例数为447 525例,比2010年增长了12.0%,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更高,2009年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果表明,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0.6%,平均为2.4%;男男性行为人群最高达31.2%,平均为9.1%;吸毒人群最高达27.9%,平均为3.4%;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为0.5%。性活跃人群仍是我国梅毒高发人群,东南沿海城市和西北新疆是我国梅毒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女性梅毒感染者比例增加,男女病例比例几近相同(1.04∶1)。
随着梅毒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妊娠梅毒不断增加,先天梅毒的报告病例也呈急剧上升趋势,其分布与成人梅毒基本一致。1999年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在全国16个监测点对7797名产前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共检测到阳性6例,仅有3个监测点发现阳性者,平均患病率为0.07%。2000~2005年在产前门诊监测孕产妇梅毒患病率为0.45%(0.29%~0.60%),2006~2008年在广东惠州、海南三亚、琼海三个监测点对孕妇人群进行的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 464名孕妇中梅毒检查阳性共208例,平均患病率为0.51%。1991~1996年间全国共报告先天梅毒病例不足100例,至1997年报告先天梅毒109例,报告发病率0.53/10万活产数,随后全国先天梅毒报告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至2011年全国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已达14 103例,报告发病率79.12/10万活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