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做了几十年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总想积累下一些东西,到了一定的火候,想能理出点道道来,有一点能提得起来的纲。这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退休之后,相对来说自由多了,虽然也还有不少杂事,但基本上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有机会检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经验与体会,不管是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以至于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看法,自觉还有一点新东西,于是就陆续把这些想法和看法形成文字。虽然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也还有中心。一个中心是“激创法”,另一个中心是学科建设。当然“激创法”也属于学科建设,但它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2010年我发表了《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激创法”与创造式汉语学习的思考》一文,概括地、略成系统地叙述了我想到的一些问题。激励学生创造式地学习,是我多年来形成的一个理念。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主编《初级汉语课本》(简称《初汉》)的时候,对此我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在《初汉》第3册编写说明中,我提出“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观察、理解和吸收语言的能力”,提出“重视预习”,“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则着重对学生进行熟巧性的训练”。这可以说是“激创法”最初的几个“闪光”。而后就逐步积累,围绕着这几个“闪光”,我总在琢磨着说些自己的话。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路,为什么不能借鉴那些先进的教学法体系,总结出能反映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点和自己经验的教学法体系呢?我深知要创建这样一个体系,非得靠一个强大的学术团队才能完成,而个人则力不从心,但为它添几块砖瓦总还是可以的吧?近几年来,这个教学法体系的影子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特别是当了几年教学督导员,我对教学第一线的情况有了直接的感受,发现了很多很好很新鲜的经验,这些新鲜的经验与自己对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的一些思考互相碰撞,发出了一些“火花”,按捺不住地写出了一些感受,最后汇集成比较系统的想法。
有关教学法的一些文章,既说明我的思考过程,也提出我的设想,虽然还没有能对这一方法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但可以勾勒出我心目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关于学科建设的一些议论,涉及办学方针、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史、科研方向、教师培养等,有的是有感而发,有的是我的兴趣所在,希望没有无的放矢。
本书所说,都是我个人对对外汉语教学所做的观察与思考,肯定没有想的那么完美,甚至也可能发了谬论。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有自知之明,就是我的“取法”就不一定在“其上”,得的就可能在“其下”了。
我愿意用这本小书,跟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同好交流,“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希望大家不吝批评。如果这本小书还有点可读性,而且对第一线的教学能有一点参考——仅仅是参考——作用,读者没觉得白白浪费了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这本小书能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深感荣幸。感谢责任编辑孙娴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劳动,感谢她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
鲁健骥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