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快乐比分数更重要
《三字经》风波
“太好了!放暑假了!”当班主任老师宣布放假的那一刻,我在心中狂喊着飞奔到家。回家后,把书包扔向沙发,把自己扔到床上,吃着心爱的零食,美美地计划着这个假期该怎么过。正在这时,我那可爱的虎爸爸回来了,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怕鬼偏有鬼:“丁丁,放假了吗?”我在心里“嗯”了一声。虎爸爸离开了我的房间,旋即又回来了,手中多了一本书——《三字经》,“暑假重点任务,背熟《三字经》。我给你算了,一天背十张大纸,你就可以玩十天,十张小纸,玩一天。我每天都检查,背不熟,可别怪我不客气。”说完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唉!又没法玩了,暑假作业还要写十五天呢!怎么玩?”我闷闷不乐地想。翻开《三字经》,看着那十张厚厚的大纸,我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嘴里嘟囔着:“人之初,性本善……”背完后,又继续背着明天的、后天的。前几天都背得熟熟的,可是后几天脑子就像抽筋了一样,总是背不过。不是这儿少了一句,就是那儿背错了,一连几天我被虎爸爸批得“鼻青脸肿”,虎爸爸从一开始的满意度100%一下子降到了47%。
每次背诵时,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站在虎爸爸高大的形象面前,像一棵卑微得随时被踩倒的小草一样,声音小得自己都听不见。虎爸爸听着我不着调的句子,气势汹汹:“你这孩子就知道玩,不给我背熟《三字经》,就罚你一天抄十遍。”我的心里像翻滚的油锅一样,煎熬煎熬滴,内心反抗的声音一浪盖过一浪:“我给你背诵《三字经》,凭啥啊?要背你自己背,凭什么要我背?让我背不就是为了你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吗?再说了,我又没有玩,你知道我为了背《三字经》熬了多少天了吗?我日日夜夜地背,昏头昏脑地背,还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但反抗没用,委屈也只能在心里,在虎爸爸的强权面前,我只有低下自尊的份。几天过去了,我背的内容仍然不能令虎爸爸满意。无奈之下,虎爸爸施展了他的撒手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写!
就这样,整个假期,我基本上是在和《三字经》打交道。手抽筋了,脚麻木了,眼累晕了,我依然抄啊抄。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劳动,我终于成功地抄完了《三字经》。当我抄完最后一个字,把笔狠狠扔掉的时候,我心中的兴奋像着了火,无处发泄。我只能把扔掉的铅笔重新拾起来,然后又狠狠扔掉,再跺上几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我知道铅笔没错,可是,难道是我错了吗?
虽说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挑战成功了让人厌恶、让人厌烦的《三字经》,但好运气仍然没有降临到我的头上来。
开学第一天,我兴冲冲地背着书包上了学,中午回家时,“好运”当头响:“丁丁!你给我背一遍《三字经》!”虎爸爸又命令道。“完了,这次彻底完了!”暑假背的《三字经》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脑子空空如也,我绝望地想。
果然不出我所料,没背过《三字经》,虎爸爸不让我上学啦。还使劲敲我的头。我的头很痛,见离着门近,急忙打开门一溜烟地跑掉了。好险!《三字经》差点害了我。
唉!《三字经》啊《三字经》,不要再折磨我了,我好想把你剋一顿!晚上,我做梦,梦到《三字经》小天使对我说:“你永远都背过《三字经》了!”耶!谢谢小天使!
专家点评
背《三字经》是为了虎爸爸在外有面子?
“让我背不就是为了你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吗?”
“我日日夜夜地背,昏头昏脑地背,还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我只能把扔掉的铅笔重新拾起来,然后又狠狠扔掉,再跺上几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三字经》啊《三字经》,不要再折磨我了,我好想把你剋一顿!”
撷取文中几个片段,不由得对小作者惟妙惟肖的描述暗暗佩服!《三字经》作为国学经典,无数人从中学到了智慧、学问与做人的道理,可是小作者却把如此美的经典厌恨到想剋一顿的地步。这不是《三字经》惹的祸,而是虎爸爸强加、命令式的方式导致的。
让女儿背诵《三字经》,本意是好的,可女儿却认为是虎爸爸为了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此言一出,家长可能有点出乎意料,可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想想,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认为?是不是你曾在别人面前以孩子为资本夸赞?这回被孩子抓了把柄。即使努力背诵,也是为了讨大人欢心,而不是为了自己。
女儿的心声吐槽的何尝不是大部分孩子的心声?为什么孩子会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长?因为这是外加的,不是发自内在的。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动力来自已有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现在遇到的新问题,所以产生了探究欲,是认知冲突和认知失衡带来了动力。当我们设置认知冲突,促进其产生认知失衡的时候,孩子才会产生认知动力。产生动力后,不是领着往前走,而是应该有自己“思想当中的路”,也就是思路。
因此,背诵《三字经》背后,更重要的一环是调动孩子的自觉、自学能力,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做这件事的意义,缺了这一环节,直接施加外力,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而且会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功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