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兴衰四十年(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坎坷仕途

杨坚十四岁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变故——西魏政权被北周取代,江山易主,权臣更迭。整整八年,杨坚在右小宫伯这个位置纹丝未动。是什么导致杨坚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始终没有得到提升?这八年的磨难将给杨坚带来什么影响?

一、两姑之间难为妇

十四岁的杨坚进入仕途。没过多久,他又迎来了一件人生大喜事。他父亲的老上司独孤信决定把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他。

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比杨忠还高,杨坚有了这样一个岳父,当然背景更硬了。这时候,西魏已经被北周取代,但是政权的基础并没有改变。杨坚自身素质好,出身高贵,再有这样一位强势的老丈人,在新王朝的仕途本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可是非常遗憾,杨坚刚刚踏入仕途,就遇到了一个最麻烦的问题,北周当时有两个当家人,一个是周朝的皇帝,另一个则是权臣宇文护,他身处其间,不知道该追随谁才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得从宇文泰说起。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从大统元年(535)开始执掌西魏朝政,为西魏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莫大功业。但是,556年,宇文泰去世了。西魏的江山是宇文泰开创的,宇文泰当然希望儿子能够接着给西魏当家,问题是,他的儿子们都比较年轻,宇文泰怕那些老将军,也就是自己当年的老哥们儿不买儿子的账,左思右想,宇文泰把年少的儿子托付给了已经成年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当时四十四岁,正当年富力强,人气很高。宇文泰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儿子,接着当西魏的权臣。面对叔叔的重托,宇文护倒是慨然允诺了。但是,怎么才能把叔叔交代的事情办好?宇文护是个有谋略的人。他觉得,宇文泰要是皇帝也罢了,老皇帝死了,小皇帝接班顺理成章,可是权臣就不一样了。权力再大,也不过是个大臣。而要让权臣的儿子接班当权臣,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别的大臣可能不服气,会引发政治上的混乱。

想来想去,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西魏的皇帝废了,辅佐着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当了皇帝,西魏也就因此变成了北周。有了皇帝的名分,谁再敢不服气,那就是造反,就是人人得而诛之。虽然这样看起来比较鲁莽,但实际上倒是快刀斩乱麻,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从建国这个角度讲,宇文护算是北周最大的开国功臣。既然是功臣,当然就希望掌握权力,而皇帝一旦有了名分,也不会轻易放弃权力。这样一来,宇文护和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皇帝又展开了权力斗争。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杨坚接受了他人生中第一个正式任命的官职——右小宫伯。这个职位好不好?非常好。右小宫伯掌管皇宫宿卫,就在皇帝身边工作,算是皇帝的近臣,因此升迁很快。

但是,这个官职的地位也非常尴尬,因为虽然他的职责是保卫皇帝,但是,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它是天官大冢宰的下属,而当时的天官大冢宰正是权臣宇文护。换句话说,这个职位正好夹在了皇帝与权臣之间。

这个任命一下来,杨坚倒抽了一口冷气。明知道皇帝和宇文护不和,这不是让他左右为难吗?那么,这个任命是谁的意思?宇文护。宇文护为什么这么干?这是卖给杨家的一个人情。杨忠身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在老一辈中颇有实力,而杨坚又是少年新锐,宇文护想拉拢杨坚父子。杨坚刚刚进入仕途,右小宫伯这个职位靠近权力中枢,升迁很快,是个美差,把这个职位给杨坚,杨家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没准儿以后还能成为自己的眼线。

宇文护想拉拢杨坚,那么,杨坚应不应该接受?他还真觉得为难。宇文护大权在握,连皇帝都斗不过他,跟着他似乎很有前途,但是,断然投靠宇文护,杨坚也有顾虑。宇文护毕竟是大臣,以臣凌君,这无论如何也算是悖逆。另外,就在不久之前,宇文护为了专权,逼死了老臣独孤信,而独孤信正是杨坚的岳父,这国仇家恨加在一起,让杨坚对宇文护也没太多好感。

到底何去何从?在政治舞台上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杨坚拿不定主意了。怎么办?父亲杨忠在政坛摸爬滚打了一辈子,问问他吧。

杨忠到底老谋深算,面对如此难题,他说了一句最贴近人情,因此也最明智的话:“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夹在婆婆和小姑之间最难做媳妇了,你还是哪边也别靠吧。这句话说得杨坚茅塞顿开,成了他夹缝求生的指南。

虽然接受了这个任命,但是,杨坚对宇文护不冷不热、若即若离。这样的表现宇文护当然不满意,从此开始给杨坚小鞋穿。从557年到565年,杨坚在小宫伯的职位上一待就是八年。当年,他刚当上右小宫伯的时候,才刚刚十七岁,谁都觉得他前程远大,现在,他已经二十五岁了,早期的同事都平步青云,而他还在原地踏步,心里真是无限失意。要知道,杨坚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而且,童年时代尼姑智仙所说的“儿当大贵”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大贵起来?

就在杨坚越来越焦躁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保定五年(565),可能还是因为背景太硬,杨坚终于晋升为大将军,出任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

随州刺史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但是,离开沉闷的京城,杨坚还是欢呼雀跃,满怀憧憬。没想到,命运之神又跟他开了个玩笑。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了京城,继续待命。不过,虽然在随州没待多久,也没干出什么成绩,杨坚却有了重大收获。他收获了一个朋友和一颗野心。

这位朋友名叫庞晃,当时是襄州总管府总管宇文直的下属。杨坚任职的随州属于襄州总管府,按照惯例,杨坚一上任,就先去拜见上司宇文直。宇文直是当朝皇帝武帝的亲弟弟,但却是权臣宇文护的亲信,因为有宇文护的庇护,一贯眼高于顶,并没把杨坚放在眼里,只是跟他敷衍了一下,就派下属庞晃去例行回访。

庞晃跟宇文直可不一样。此人很有见识,只可惜命运不济,年纪已经一大把了,但是官职一直没升上去,只能屈居人下。庞晃一看杨坚精光四射的长相,立刻觉得此人不凡,从此倾心结交。

后来,杨坚从随州回长安,路过襄州,庞晃还专程来给他送行,两个人整整喝了一夜的酒。眼看着窗外渐渐泛白,两个人都喝得差不多了,庞晃忽然探过身来,附耳对杨坚说:“公相貌非常,名在图菉。九五之日,幸愿不忘。”所谓九五,正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代称啊。所以,庞晃其实是在跟杨坚交底:我看你绝非普通人,等你当上皇帝的那一天,千万可别忘了我!预言杨坚要当皇帝,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听庞晃说出这样的话来,杨坚的酒吓醒了一大半,赶紧说:“何妄言也!”

可巧,就在这时候,窗外忽然传来雄鸡喔喔报晓的声音。这可是吉兆,杨坚心里一动,就对庞晃说,你射一下这只鸡看看,如果射中了,我就相信你说的话。日后我真富贵了,你去找我,拿今日之箭做凭证。庞晃一听,挽弓就射,一下射了个正着。眼看庞晃射中了,杨坚拊掌大笑,说:看来这真是天意了!一高兴,把两个贴身的婢女都送给了庞晃。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觉得,这两个人都不大正常。议论改朝换代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庞晃胆子可真够大的!杨坚当时才二十多岁,官职也不高,庞晃怎么就看上他了?不光庞晃表现奇怪,杨坚也挺奇怪。庞晃敢说,他居然就敢听敢信,他怎么就会有这样的野心?

要解释这个疑惑,就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要知道,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王朝更迭特别频繁,宫廷政变,权臣篡位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当时的人看来,兵强马壮就有可能当皇帝,所以,大家对王朝的忠诚度非常低,稍不如意就可能造反,或者想鼓动别人造反。庞晃就是这么一个人。

那庞晃为什么看上杨坚了?除了长相与众不同之外,他可能更在意的是杨坚的身份。杨坚是十二大将军之子,和西魏、北周的皇帝同属于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本来就是皇帝轮流做,北周正是这样取代西魏的,凭什么杨坚就不能取代北周?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所以,庞晃敢说,杨坚也敢听,听了还敢信。

就这样,在庞晃的鼓动下,杨坚带着某种憧憬回到了长安。不过,长安的政局马上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自从宇文护当政,皇帝已经换了三个(北周孝闵帝、北周明帝、北周武帝),没有一个人斗得过他。宇文护依然不可一世,杨坚也依然受到宇文护的排挤,看不到一点前途。

正好这时候杨坚的母亲生病了,杨坚索性辞了职,整天在家侍奉母亲。本想避一避宇文护,没想到却因此声名鹊起。当时提倡以孝治天下,大孝子杨坚一下子成了话题人物,声望节节走高。这样一来,可把宇文护气坏了,区区一个毛孩子,却让他屡屡受挫,真是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

更糟糕的是,天和三年(568),杨坚的父亲杨忠去世了。这下杨坚又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靠山,更是觉得前途渺茫。庞晃不是说他相貌非常,能够大贵吗?现在得罪了宇文护,生命都没有保障,这个大贵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就在这种焦虑不安的心情之中,杨坚开始频繁地和术士来往了。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术士叫来和。有一次,杨坚把他请到家里来,神神秘秘地说,我只要一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能分辨出来人是谁,这是不是好事?来和赶紧说:“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您的眼睛像早晨的星星一样无所不照,这正是帝王之相。只是希望您不要杀太多人才好。听到这样的秘语,杨坚又觉得宽慰了一些。

杨坚这一时期为什么如此迷信术士算命?是不是因为他野心太大,急不可耐?并非如此。事实上,此时的杨坚还远远没到野心爆棚,一心想要自己当皇帝的地步,只是因为他太担心前途了,所以才要靠这些虚幻的力量来安慰自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穷算命,富烧香”了。

二、北周武帝亲政

就在杨坚郁郁寡欢、求神问卜的时候,北周出了一件大事,一下子就改变了整个政局,也再次改写了杨坚的命运。

这件大事就是北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北周武帝名叫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任皇帝。他能当上皇帝,还是拜宇文护专权所赐。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本来是轮不到他当皇帝的,但是,就因为宇文护一连杀了两个皇帝,他居然成了皇帝。前面说过,宇文护废掉西魏皇帝,拥立宇文泰的嫡长子当了皇帝。这就是北周孝闵帝。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宇文护难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想自己专权。可是,北周孝闵帝也不是好欺负的,非要和宇文护较量,结果宇文护发狠,把北周孝闵帝毒死了,另立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当皇帝,史称北周明帝。

这北周明帝也是个有血性的人,当了皇帝之后接着跟宇文护斗,宇文护不耐烦,又把他毒死了。这时候再看看宇文泰活着的儿子,觉得十七岁的宇文邕比较老实,就让他当了皇帝。这就是后来的北周武帝。这样一来,宇文护又成了北周武帝的大功臣,还是继续专权。

北周武帝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当年,他的父亲宇文泰就非常赏识他,曾经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他的哥哥北周明帝临死前,也说:“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两代皇帝都对他评价这么高,可见北周武帝必有不凡之处。

他和两个哥哥一样,也想结束宇文护专权的局面,但是,他不急于求成,而是宁愿把时间拉长,分两步走。

第一步叫韬光养晦。北周武帝一上台就装傻,表现出一副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任由宇文护发号施令,解除宇文护的怀疑。装傻之外,他还对宇文护毕恭毕敬,努力讨得他的欢心。

即位之后,他下了一道诏命,说:“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意思是说,大冢宰宇文护,从亲戚的角度来说是我哥哥,从官职的角度来说是国家的宰相,这是多么尊贵的人!以后任何诏诰和文书,都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晋国公,以示尊重。这就是所谓的赞拜不名,在中国古代是极大的荣耀。

事实上,不仅赞拜不名,他每次在宫里见到宇文护,都要站起来说话。他说,我和晋国公不仅是君臣,还是亲人,宇文护是堂哥,我是堂弟,站着说话是应该的。

他讨好宇文护本人还不够,还要讨好宇文护的家人。当时,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三十五年之后才放回北周。老母亲受了这么多委屈,宇文护自然想竭尽全力地补偿她。北周武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这位伯母特别关心。每到年节都要给伯母跪拜祝贺,伺候得比皇太后还要周到。看见武帝对自己的母亲好,宇文护也很感动,对他的警惕就放松了。

北周武帝这样韬光养晦了整整十二年。十二年如一日地忍气吞声,他得到了两个收获。

第一,慢慢打消宇文护的戒心,让宇文护对他放松警惕。

第二,慢慢滋长宇文护的骄奢,让他狂妄自大,尽情树敌。

等到宇文护戒心基本解除,树敌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北周武帝该使第二招了。

第二招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宇文护有个亲信叫宇文直。此人也是北周武帝的亲弟弟,跟两头都有关系。建德元年(572),宇文直因为作战不利被宇文护罢官,心里不忿,一气之下,转而投靠了北周武帝。武帝一看敌人内部发生分裂,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就制订了一个计划。

这一年春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北周武帝照旧出来迎接,陪同宇文护一起拜见北周武帝的母亲——皇太后。

武帝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母后现在岁数大了,还老是喝酒,对身体多不好!哥哥你有威望,她也尊重你,请你劝劝她吧。

宇文护说,我劝她倒是可以,但是怎么劝呢?

这时候,武帝从怀里掏出一篇《酒诰》说,我早想好了。您见皇太后的时候,就把这篇《酒诰》读给太后听,太后觉得惭愧,没准儿从此就戒酒了。

宇文护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应承下来。进到太后居住的含仁殿,拜见太后,宇文护然后大摇大摆地坐下,武帝则规规矩矩地在旁边侍立。宇文护坐好之后,就按照武帝的交代,对太后读起了《酒诰》。

没想到他读得正起劲,武帝举起玉珽就往他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一下子就跌倒在地。但是,没有死。

这可太意外了,情急之下,武帝赶紧命令心腹宦官何泉用刀砍,不料宇文护平时威风惯了,何泉怕他,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

这下可危险了,万一宇文护挣扎出去,发动政变,北周武帝可就要变成他手下的第三个牺牲品了。怎么办?宇文护的心腹宇文直当时已经投靠武帝了,他此时就埋伏在宫里充当预备队员,一看形势危急,马上跑了出来,一刀砍死了宇文护。

就这样,杀死两代皇帝的权臣宇文护命丧黄泉,北周武帝终于大权在握,当上了真皇帝。

消灭了宇文护的势力,这对北周的发展可是一件大事。从此,北周结束了权臣专权造成的政治乱象,开始在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的领导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了。

这件事能够成功,不仅北周武帝高兴,杨坚也跟着雀跃起来。毕竟这么多年,一直是宇文护在压制他。现在宇文护死了,北周武帝又会怎样对他?杨坚拭目以待。

三、晋升皇亲

经过一番观察,杨坚发现了,北周武帝真不是一般的皇帝。亲政不久,他就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项,整军。北周武帝发布了两个著名的命令。

第一个命令,“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以前,北周军队的将士都直属于本军长官,因此,将军们权力很大,皇帝都管不了他们。现在改军士为侍官,不仅名称变了,含义也变了。从此以后,所有士兵都是皇帝的侍官,直属于皇帝,不再是将军们的私兵,这样一来,皇权就大大加强了。

第二个命令,“(诸军)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简单地说,就是汉人百姓从此之后也可以当兵了。

这个诏令的意义太重大了。要知道,自从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政权都实行部落兵制,只让本民族的人当兵,借此维护本民族的特权,压制汉人和其他附属民族。这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也是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不能长久的重要因素。

现在,北周武帝吸收汉人当兵,真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扩大了兵源,也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民族问题。汉人能够当兵,从此不再是二等公民了,内心岂不激动!从此以后,汉人大量进入北周的军队,慢慢就成为北周军队的主体了。

这样一来,北周就不再只是鲜卑人的国家,它也是汉人的国家,大家都对北周有了认同感,这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项,找钱。怎么找钱?从佛寺里找。具体说来,就是没收寺产,销毁塑像,勒令和尚、道士一律还俗。

当时身处乱世,老百姓内心苦闷,所以,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信仰非常虔诚。在这种背景下,寺院大肆扩张。小小的北周竟然有一万多座寺院,和尚则超过了一百万人。这还不算,各个寺院还占据了大量土地和大量的依附人口。给寺院服务的人多了,给国家服务的人就少了,这样与国争利的事,北周武帝是不能接受的。

建德三年(574),北周武帝下诏,废掉佛寺,没收寺产,充当军费,同时,勒令和尚还俗,其中的青壮年一律编入军队。这就叫“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北周的经济实力乃至军事实力都因此大为增强。

第三项,远交近攻。北周的主要对手是北齐,要跟北齐争霸,可得有个和平的外交环境,否则难免腹背受敌。为此,北周武帝北和突厥,南通江南的陈朝,大搞和平外交。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绝非易事。就拿北和突厥来说,北周武帝历经千辛万苦,娶了突厥可汗的公主阿史那氏。这当然是政治联姻,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所以,娶回来之后,武帝对她明显没有热情,尊重有加,亲切不足。

这种情况被武帝的外甥女,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看到眼里了。这个小姑娘对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现在我们跟江南还有北齐打仗,突厥强大,我们还有求于人家,为了国家,请舅舅您装出一副爱她的样子吧!

武帝一听,幡然醒悟,从此就把真正的感情放在一边,每天在这位突厥公主面前扮起恩爱郎君。这个眼光精准,少年老成的小姑娘是谁呢?她就是后来唐高祖李渊的夫人窦皇后。

北周武帝进行这一连串的改革,他想要干什么?谁都知道,他这是把枪口对准北齐了。这么多年,一直是东魏和北齐压着西边打,想把西魏、北周吃掉,现在,风水轮流转,北周武帝要让局面反过来了!

北周武帝这样励精图治,杨坚也是摩拳擦掌。他毕竟是武将之子,虽然还没打过仗,但是,他已经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当然也要继承父亲的使命。现在终于要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杨坚怎么能不激动!

好事成双。就在杨坚心情日渐开朗的时候,一件更让他兴奋的喜事降临了。

建德二年(573),北周武帝为他的太子宇文赟纳妃,娶的就是杨坚和独孤夫人的长女杨丽华。

和北周武帝成了亲家,杨坚的身份一下子抬高了不少。现在,他不仅是随国公、大将军,还是皇亲国戚,这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与国休戚。

那么接下来,这个国家,还有他本人,又会经历怎样的历史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