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兴衰四十年(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权威镇主

在南北朝后期的中原大地上,存在着两个对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北齐占有今天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兵多地广,实力强大。北周多年受到北齐的压制。但是,由于北周武帝励精图治,北周逐渐强盛起来,而北齐却在昏君的统治下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北周武帝剑锋东指,决定讨伐北齐,统一中原。双方交战的结果会是怎样?杨坚的命运又将经历怎样的变故?

一、周武平齐

北周武帝在平定内乱,解决了权臣专权问题之后,就开始致力于对外战争,要和北齐决一胜负了。然而,打仗是双方的事情,战争的输赢不仅取决于自己做了什么,还取决于对手做了什么。

北周武帝励精图治的时候,北齐皇帝又在干什么?

简而言之,北齐正在后主高纬的领导下走下坡路。高纬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此人既软弱,又凶残,还变态。

先看软弱。北齐后主虽然是个皇帝,但是胆子特别小,从来不敢看着大臣说话。若是哪个大臣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多看了他一眼,他马上就会大发雷霆。搞得大臣也很紧张,只好把工作报告时间减少到最短,讲个大概,赶紧走人。

按照想象,软弱的人应该心肠好吧?却又不然。北齐后主还特别暴虐。当时,有人弹劾他的弟弟在地方杀人,请他管束,他就把弟弟召回来,问他,听说你在地方玩游戏花样翻新啊,什么游戏最好玩?他弟弟说,弄一盆蝎子,然后把猴子放进去,看蝎子咬猴子最好玩了。

北齐后主一听大受启发,连夜派人捉了好几升蝎子,放在浴缸里,然后把人脱光了扔进去,听人在蝎子堆里惨叫,他在外面哈哈大笑。这爱好,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再说变态。北齐后主好好的皇帝不当,喜欢当叫花子。他在自己的后花园建了一片贫民窟,自己穿上叫花子的衣服,在里边游荡。一个人游荡没意思,他又搞了一个贫民窟跳蚤市场,让一帮公卿大臣、宦官宫女都扮成叫花子,在那儿做生意。看得高兴了,北齐后主自己也参与进去,又买又卖,玩得不亦乐乎。

有了这样三个特征,就不难看出,他根本就不是当皇帝的料。

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当皇帝,肯定干不出什么好事来。事实上,北齐后主也确实没干过什么正经皇帝该做的事情,倒是在其他两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亲佞远贤。北齐后主在用人方面极其糊涂。他最喜欢能陪他玩儿的人。北齐后主虽然政治昏庸,却是个艺术家,擅长谱曲,也能弹琵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无愁》曲,人称“无愁天子”。所以,他最喜欢能歌善舞的西域胡人,跟这些人惺惺相惜,让他们都当官。

《北齐书·恩幸列传》记载,当时“刑残阉宦、苍头卢儿、西域丑胡、龟兹杂伎,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任非其人也倒罢了,更夸张的是,就连养在宫里的波斯狗、斗鸡、猎鹰都能当官,按照性别,雄封仪同,雌封郡君。

朝廷里小人多了,君子自然难以立足。很多有为的大臣都在北齐后主的统治下死于非命。在所有被冤杀的大臣里,最可惜的就是斛律光。说到斛律光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如果说他的父亲斛律金,大家一定知道。

大凡在中国上过小学的人,有谁不知道《敕勒歌》呢?“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千古绝唱最早的歌唱者就是斛律金。斛律光父子两代为北齐服务,战功赫赫,女儿还是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但是,在昏君高纬手下照样难逃一死。

斛律光可是北周的劲敌,听说北齐后主自毁长城,北周武帝高兴得要命,大赦天下,举国庆贺。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第二,宠幸美色。说到北齐后主宠幸的女子,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美人冯小怜了。冯小怜本来是婢女出身,但是,她不仅聪明漂亮,而且能弹琵琶,擅长歌舞,跟皇帝颇有共同语言。对这样的美人,北齐后主真是一往情深,跟她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整天祈祷生死一处,恩爱之情一点都不亚于唐玄宗和杨贵妃。

可能有人会说,封建帝王难得伉俪情深,这也不算什么大错吧。深情本来没错,要命的是,自从有了冯小怜,北齐后主治国理政就更荒唐了。有道是,狼带领的羊群能够打败羊带领的狼群,把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和昏庸无能的北齐后主放在一起一对比,任谁都能发现,命运的天平已经明显向北周倾斜。平定北齐,也就正式提上了北周武帝的议事日程。

打仗都要讲究时机。时机找好了,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德四年(575),江南的陈朝发起了对北齐的进攻,要夺回被北齐侵占的淮河以南地区。北齐的好多兵力都被吸引到了南边,真是天赐良机。就在这年的七月,北周武帝下令,调动十八万大军东出潼关,直扑洛阳。而杨坚则被任命为偏师统帅,率领水军从渭水进入黄河,配合主力作战。

洛阳是当年北魏的首都,也是北齐的军事重镇,河洛一带,会聚着北齐大量精兵。北周武帝带兵连续攻打了二十天,愣是没攻下来。这时候,北齐的援军也到了,北周武帝又生了病,只好下令撤军。

主力走了,杨坚的三万水军怎么办?这时候,虽然水军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独立作战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杨坚也得走。问题是,怎么走?原路返回吗?

要知道,出征的时候从渭水进入黄河,那是顺流而下,但要想原路返回,可就是逆流而上了,船走得慢,极容易被北齐的追兵追上。

杨坚想来想去,只好下令部队烧毁战船,改走陆路回去了。

这样看来,这次战役无论是北周武帝还是杨坚,都是铩羽而归。不过,虽然战争失利,但杨坚的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这毕竟是杨坚第一次上战场,他在战争整体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审时度势,果断地做出决定,烧掉战船,全身而退,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将军。

第一次出师不利,并没有影响北周武帝平齐的决心。到第二年十月,北周武帝又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征了。这十五万大军分为左、右各三路,其中右路第三军总管就是杨坚。很显然,由于第一次带兵打仗表现不错,这一次,杨坚的地位也提升了,他已经不再是偏师将军,而是主力统帅了。

这一次,北周武帝接受教训,没有选择重兵把守的河南,而是往北走,直扑北齐的军事重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北周武帝攻打平阳的时候,高纬在哪儿?他正带着宠妃冯小怜在天池(今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打猎。两地相距不远,平阳的告急文书马上就过来了,而且是“自旦至午,驿马三至”。从早晨到中午,鸡毛信已经走了三趟。

可是,不管来了几次,北齐后主根本没看到。一个叫高阿那肱的皇帝宠臣直接挡下了。他说,皇上玩得正开心,这点小小的战斗乃是家常便饭,何必去打扰皇帝的雅兴。

就这样,到了傍晚,终于传来了平阳陷落的消息。这下,高阿那肱也觉得大事不好了,赶紧报告北齐后主。后主一听也着急了,决定亲自率领大军驰援。

没想到,他急,有人不急。谁呢?冯小怜。冯小怜当时玩兴正浓,求后主说:“更杀一围。”这才真叫“闺中少妇不知愁”啊。

一边是江山,一边是美人,这下北齐后主可难办了吧?一点都不难办,他二话没说,就陪着冯小怜打猎去了。

要知道,平阳在北齐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北齐虽然定都邺城,但是别都却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而平阳正是晋阳的前哨。现在平阳陷落,北齐后主居然还有心情打猎,真是荒唐到家了。

好不容易打完猎,北齐后主和冯小怜直接回了别都晋阳。北齐后主调动了十多万鲜卑精锐,率军亲征,要夺回平阳。皇帝亲征,这对北齐士兵当然是个巨大的鼓舞,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一看北齐军队势头很猛,连北周武帝都害怕了,留下一个叫梁士彦的将军率领一万士兵守卫平阳,自己率领大军先回长安避风头了。

这下子,北齐军队可把平阳城围了个铁桶一般。昼夜轮番攻打,平阳城上的堞楼都给打秃了,城也越打越矮,最后只剩下一米左右。眼看着要顶不住了,梁士彦慷慨自若,对将士们说:“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今日就算死,我也要死在你们前头。弟兄们,跟我冲!这是何等英雄的统帅啊。

将士们一看主帅这样舍生忘死,也都个个奋勇争先,一下子把北齐军队打退了好几百米。北齐兵退了,梁士彦赶紧修城。等到城墙粗粗修好,北齐军队也回来了。

眼看着城墙修得这么坚固,北齐军队改了主意。他们改挖地道,把城墙下掏空一个洞,墙轰的一下子倒下一个大缺口。北齐士兵就要开始冲锋了!可是,谁也料想不到,就在这关键时刻,北齐后主突然传令,暂停进攻!为什么?他想让冯小怜亲眼看看这大军入城的光荣时刻。那就赶紧去请冯小怜吧,可让美人露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冯小怜正化妆呢,好一阵子才走出门来。

这工夫,北周的士兵已经用木头把垮塌了的城墙暂时堵上,北齐军又进不去了。就因为北齐后主一再贻误战机,小小的平阳城围了一个月,愣是没有攻下。就在两军僵持的时候,北周武帝又亲自率领八万援军赶到了,双方当即摆开阵势,准备决一死战。

大战在即,怎么鼓舞士气?北周武帝就在战场上搞起了阅兵式。只见他骑着马,从一个一个阵前走过。每到一个阵前,就高声叫出主帅的名字,鼓励他英勇杀敌。好多将领根本就没想到北周武帝能够记得他们的名字,感动得热泪盈眶,战士们也都热血沸腾,北周的士气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不过,北周虽然士气高涨,也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北齐军队和北周军队之间横亘着一道深达几米的壕沟,如果强攻,肯定人员伤亡不少,这让北周武帝颇为犯难。正在犹豫的时候,北齐后主亲自来给他们帮忙了。

北齐后主怎么会给敌人帮忙?当时,他正召开军事会议,跟大家商讨如何打仗,那些宠臣赶紧表态。其中,一个宦官说,北周武帝是天子,陛下也是天子,他们远来攻伐,咱们怎么能守着壕沟示弱!不如咱们填平了壕沟,先冲过去!北齐后主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对啊!怎么能做这么没有面子的事?当即命令士兵把壕沟给填平了。北周武帝一看碰上这么个傻子,真是喜出望外,马上率领大军冲了过去。

两军交锋,北齐后主和冯小怜就在旁边并马观战。本来北齐军队并不弱,只是东翼稍稍退却了一点,这在战场上实属常事。可是冯小怜不懂军事,一看到自家军队退了,马上吓得花容失色,大叫道,军队败了!陛下赶快跑吧!北齐后主本来是个没有主意的人,听美人一叫,也拨转马头就跑。

他这一跑,军心可就乱了,结果,这一仗北齐大败,战死的、踩踏而死的超过一万人。不仅平阳没夺回来,很快,连别都晋阳也丢了。唐朝的诗人李商隐曾写《北齐二首》嘲笑这场战役:“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后来就有了“玉体横陈”这个成语。

这首诗也好,成语也好,难免有红颜祸水的意思,冯小怜在这场战争中也确实没起什么好作用。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北齐后主昏庸到了极点,就算冯小怜玉体横陈,又怎么可能影响战争大局!

这个时候,北齐后主跑到哪里去了?他跑回首都邺城了。邺城屯驻了不少兵力,如果指挥得当,还是可以固守的。北周武帝在打仗之前,不是亲自阅兵,激励士气吗?守卫邺城的大将斛律孝卿也给北齐后主出了同样的主意,让他亲自向守城将士讲话,鼓励军心。

当然,斛律孝卿也知道北齐后主不靠谱,为了让他别出错,斛律孝卿还亲自为他撰写了演讲稿,请后主提前背熟,到时候务必讲得慷慨激昂,打动人心。可北齐后主天生懦弱,本来就害怕跟人面对面地说话,现在看着眼前这十几万士兵,他一下子就把演讲词给忘了,站在那里张口结舌。

这也罢了,站了一阵子之后,他也不知道是紧张过了头还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哈哈大笑起来。这下子可把将士们惹恼了,大家都说,皇帝这么不把国家当回事,我们还舍生忘死干什么?谁也无心打仗了。

这时候,北齐后主也绝望了,为了逃避亡国的责任,他干脆把摇摇欲坠的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太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这还不算,传位大典刚刚结束,北齐后主就带着小皇帝逃走了,打算投奔陈朝。

可是,仗都打到这个地步了,北周怎么可能让他跑?他们一行人刚到青州,北周的军队已经从天而降了,北齐后主束手就擒,被押往长安,很快被杀。一笑倾城的冯小怜,也被赏给了代王宇文达做妾。

据史书记载,宇文达对冯小怜相当宠爱。但是,小怜始终不能忘情于北齐后主,还曾写诗《感琵琶弦断赠代王达》明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没过多久,冯小怜自杀身亡。

单从感情角度看,这也算是一对生死相依的薄命鸳鸯了。只是,政治毕竟不是男欢女爱,伴随着“无愁天子”的亡国,北齐疆域内的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三十万户人也都归入北周。北魏是在永熙三年(534)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至此,东西两部分再度合而为一。北方实现统一,北周的实力因此大幅增强了。

二、威势镇主

北周打败北齐,统一中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么,杨坚作为右路第三军的统帅,在其中有什么贡献?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追歼北齐残余势力方面,杨坚的贡献倒是非常突出。

当时,北齐最大的残余势力当属任城王高湝。高湝是北齐的始祖高欢的儿子,也是北齐后主的亲叔叔。当时担任瀛州刺史,在北齐的宗室中辈分最高,威望也最高。在北齐后主带着小皇帝逃跑的过程中,北齐后主又让小皇帝禅位给任城王高湝。传达禅位诏书的就是给北齐后主写讲话稿的斛律孝卿。

可是,斛律孝卿早就对北齐政权绝望了,他并没有去找任城王,而是带着这份诏书直接投奔了北周。不过,高湝虽然没有见到这份禅位诏书,但他毕竟是北齐的亲王,家国情深。所以,北齐危亡之际,他不待命令,已经在冀州募兵,组织抵抗了。

高湝不惜重金招募勇士,很快就招募了四万人,一时之间声势很大,影响北齐故地的稳定。怎么办?北周武帝就派齐王宇文宪和杨坚率领主力部队,出兵讨伐。

杨坚这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高湝那边则兵败如山倒,所以,讨伐的结果毫无悬念,过程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之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杨坚在这场战役中的位置。他是齐王宇文宪的搭档,宇文宪可是北周武帝的亲弟弟,北周武帝派亲家和弟弟一起讨伐北齐残余势力,说明北周武帝对杨坚相当看重。

在这次战役之后,建德六年(577),北周武帝任命杨坚为定州总管,进位柱国。定州总管是主政河北地区的封疆大吏,柱国则是最高级别的军事统帅,杨坚这两个身份兼而有之,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亲信加重臣,能够得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杨坚也是满怀喜悦。

当年,杨坚在随州当刺史时结交的朋友庞晃说他得天命,让失意的杨坚倍感安慰。现在,杨坚当上了定州总管,而庞晃正好出任常山郡太守,常山郡和定州毗邻,两个老朋友可以常常见面,这对杨坚来说更是意外之喜。

但是,就在杨坚事业顺利、心情愉快的时候,有一些对他不利的说法开始出现了。

杨坚是定州总管。定州城的西门很久以来一直是封闭的。当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位时,曾经有人建议把西门打开,方便行人走路。结果,高洋不仅不允许,还说了一句奇怪的话:“当有圣人来启之。”现在,杨坚升任定州总管,到这里就把西门打开了。结果,定州的父老马上联想起当年的传说,一下子就传了个沸沸扬扬,说杨坚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圣人。

要知道,“圣人”这个称呼可不是随便叫的,这在当时是皇帝的代名词。这个说法一传出去,当朝皇帝北周武帝立刻敏感起来。这些年来,没少有人在他面前说杨坚的相貌不寻常,难道杨坚真有天命不成?

那么,如果我们跳将出来,从今天的角度看,这城门一开一关,是不是那么神秘?

其实并不神秘。为什么高洋时期,定州城不开西门?因为那时北齐和北周处于军事对抗状态,高洋唯恐敌人从西边突破,所以不开西门。但是杨坚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从西边来,而且,既然北齐和北周已经统一,当然要采取措施,便利东西向的交流,所以就把西门打开了。这本来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当年高洋所谓“当有圣人来启之”不过是个说法而已。

但是,我们能够这么想,武帝可不能这么想。因为除了这个定州城的传说之外,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关于杨坚相貌的传言了,说杨坚有反相。谁说的?第一个就是齐王宇文宪。

早在建德四年(575),也就是北周第一次伐齐之前,宇文宪就曾经对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意思是说,普六茹坚有非凡的相貌,我每次看见他都感觉到深深的震撼,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样的人不会久居人下,陛下还是尽早除掉算了!

第二年,北周的内史王轨也对武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皇太子不是个有本事的人,普六茹坚倒是面有反相。这个外戚不寻常,陛下要为今后打算啊!

要知道,齐王宇文宪是武帝的亲弟弟,而内史王轨则是武帝的近臣,两个人都深受武帝信任。这两个人说杨坚有反相,武帝不可能不重视。

可是,要怎么重视?这两个人提出的都不是什么真凭实据,而是比较主观的“反相”,那武帝也没法调查研究,只能是以虚对虚,找相面专家来给杨坚相面了。这个相面专家叫来和。

当年宇文护执政的时候,杨坚就请来和相过面。来和说杨坚有帝王之表。现在,北周武帝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来和会怎么说?来和说:“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随公杨坚只是个守节的臣子,能够镇守一方而已。如果让他当将领,倒是战无不胜,但是,别的也就没什么了。

来和为什么会改口呢?难道说他对杨坚的判断已经变了吗?当然不是。促使他改口的是另外两个理由。

第一,来和在政治上倾向于杨坚,愿意帮杨坚摆脱困境。

第二,如果来和对北周武帝说杨坚有帝王相,武帝必定要审杨坚,一审问,就会牵连出当年来和给杨坚算命,预言杨坚要当皇帝的事,那来和就是自讨苦吃了。所以,来和不敢乱说,索性一口咬定,杨坚就是当将军、当大臣的料,不会有反心。

来和也算是当时顶级的相面专家,听他这么一说,武帝也就没有继续追究,还让杨坚参加了两次平定北齐的战争,杨坚也确实像来和说的那样,阵无不破,立了大功。正因为如此,武帝才让他当定州总管府总管。可是,现在定州出现了这样的传说,武帝心里又不踏实了。

问题是,怎么处理杨坚?置之不理?不可能。因为身处乱世,北周武帝见过太多权臣篡权的事了,他爸爸宇文泰就是权臣,他家的江山就是从西魏篡来的,而且,他当皇帝的头十二年,也是一直受制于权臣宇文护。现在杨坚位高权重,又是太子的岳父,皇亲国戚,再有这样的天命传闻,他不得不提高警惕。

那么,直接把杨坚干掉好不好?也没必要。武帝雄才大略,不是疑神疑鬼的人。杨坚毕竟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而武帝本人也才三十多岁,年富力强,平定北齐后,声望更是如日中天,杨坚在他的手下,能翻起多大的风浪?

天命的传言既不能全信,又不能不信,怎么办?武帝采取了折中原则,给杨坚换工作了。定州在北方,又是北齐故地,还临近突厥,地位太敏感了,杨坚在政治上不完全可靠,不适合待在那里。所以,建德六年(577)十二月,也就是杨坚当定州总管十个月之后,北周武帝又任命他担任南兖州(今安徽亳州)总管。虽然级别相同,但是,南兖州的重要性可不及北方的定州,让杨坚到这里来,他比较安心。

然而,北周武帝安心,杨坚却不安心了。本来,从小到大都有人说他相貌非常,他也不是完全没动过心,但到此为止,也没有特别谋求过造反。可现在不一样了,他为北周立下了赫赫战功,本来自视甚高,而北周武帝居然无缘无故地猜忌他、压制他,这让杨坚一下子觉得怒不可遏。

现在,他可是有兵权、有地盘的人,难道就任由武帝摆布?杨坚的野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事实上,不仅杨坚觉得不甘心,杨坚的老朋友庞晃也觉得不甘心。庞晃本来就是野心家,现在实力大增,他更不安分了。听到杨坚接到新的任命后,庞晃又来给他送行了。

酒过三巡,庞晃杀气腾腾地说:“燕、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定州有着精兵强锐,现今若是动手造反,何愁大业不成!言外之意,现在我们手握大兵,不如动手吧!

朋友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杨坚怎么回应的?他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未可也。”我不是不想,只是,还没到时候!

毫无疑问,杨坚是一个稳健的政治家,他不是不想造反,他只是在评估自己的实力。现在,他的实力还远远不足以挑战北周武帝,他可不想贸然出手,只能继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就这样,杨坚怀着满腹的心思到南兖州赴任去了。那么,他所盼望的时机会到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