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枸杞治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佳蔬良药枸杞叶

★枸杞叶

【释名】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嫩茎叶。又名地仙苗、甜菜、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头。

【性味归经】苦、甘,凉。入心、肺、脾、肾四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生津止渴,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60~240克;煮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滴眼。

【用药忌宜】《药性论》:“与乳酪相恶。”

早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这里所说的天精草就特指“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的枸杞叶嫩芽。中医学认为,枸杞叶“甘平而润”,《本草汇言》中赞它“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焉”。

◇枸杞头

我们的祖先食用枸杞头至少有3000年历史了,《诗经》里就有“陟彼北山,言其采杞”的诗句,形象地记述了他们在荒原上采集枸杞的情况;《山海经》中也有“虖勺之山,其下多杞”的记载;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在居室前后栽植枸杞,每到“春苗滋生”,就“采撷供左右杯案”,且写过一篇质朴清新的《杞菊赋》记录食之乐趣。苏东坡也曾种过枸杞,黄庭坚更是给予枸杞头极高评价:“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不是十分喜好,是不会写出这种句子的。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枸杞头,生高丘,实为药饵出甘州,……饥人饱食为珍齑。救饥,村人呼为甜菜头。”明代王世懋在《瓜蔬疏》中称“枸杞苗,草中之美味”,枸杞是百草(中药)里的上品,其苗又如此鲜美,怎不叫人赞赏!王磐的《野菜谱》里称“枸杞头……饥人饱食如珍馐”。古典名著《红楼梦》里薛宝钗喜吃“油盐炒枸杞芽”,这道菜成了大观园姑娘们的美容菜。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要职,配有一流厨师,生活条件优裕,但仍对枸杞头等佳蔬情有独钟。他所居住院子的土山上种有枸杞,通常在春初刚萌新芽之际,郭老即叫人去掐嫩尖,洗净后略焯一下,捞出加些盐、蒜等配料即可食,他甚至连焯枸杞头的水都舍不得倒,要喝掉;有时则用酱油、醋、香油和麻酱拌食;或者用葱、姜、蒜炝锅,下枸杞嫩尖翻炒,烹少许料酒,清炒后亦别有风味。苏州老作家周瘦鹃,既爱养护花草又精于美食,他栽种枸杞,春日享食嫩芽、秋天品尝红果,一举两得也。周瘦鹃谈枸杞头,评价是“清隽有味”,真是简明精到的评价。枸杞头若不是风味上乘且独特,能得到这么多名人富人、更多的是老百姓们3000多年的青睐吗?不可能!

上海春日名菜佳蔬“生煸枸杞头”应当说是从古代的“油盐炒枸杞芽儿”拓展而来,取材清明节前后的枸杞嫩芽,和春笋丝、猪肉丝、水发香菇丝一起入旺油锅迅速煸炒,调以精盐、白糖、味精即成,枸杞头色泽暗绿,吃时苦涩,回味甘甜清香、脆嫩爽口。苏浙常用枸杞头和鸡同炖,亦鲜美异常。枸杞头做菜有一点须注意,其苦味系其隽永特色、有助养生,若需矫之,食前焯水拌食可除大部分,或烹调时加糖使其滋润。

枸杞头自古被认为是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的良药。《滇南本草》还说:“枸杞尖做菜食,和鸡蛋炒吃,治少年妇人白带。”据分析,枸杞叶中主要含甜菜碱、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亚油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牛磺酸等十几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富含钙、铁、锌、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枸杞叶可减轻性冷淡,健胃,护肝补肾,抑制肺结核,消除便秘,缓解失眠,调理低血压、贫血,治疗各种眼疾与口腔炎症,并且可以护肤养颜。长期食用,更是可以治疗体质虚寒,增强抵抗力,有一定的改善体质的作用。枸杞叶所含芸香苷、维生素C、维生素P等,还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抑制疮肿等作用,此外枸杞头还可减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枸杞虽可人工培植,但枸杞头却不是四季可得之物,只有在春初才会萌芽,而且采摘的时间相对较短,稍老即刺手,当梗微硬即不宜食用,供人们取用的时间仅不到1个月,故尤足珍惜。

此外,用枸杞叶煎汤沐浴,还可美容健身,防治百病。《洞天保生录》载:“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四日……以至十二月十二日,皆用枸杞叶煎汤洗澡。令人光泽,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