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蛋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蛋、鸵鸟蛋、火鸡蛋及其加工制成的咸蛋、松花蛋等。蛋类是一种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含量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各种蛋类的结构、成分、营养价值大致相似。现以鸡蛋为例介绍。
一、蛋类结构
蛋主要由蛋壳、蛋清、蛋黄(卵黄)构成。
(一)蛋壳
一般呈椭圆形,约占整个蛋的11%,是由含石灰质的硬壳构成,钙质含量丰富。蛋壳厚300~340μm,布满直径为15~65μm的细孔。蛋的大头端壳较薄而气孔多,小头端壳较厚而气孔较少。壳下有二层薄膜,称为壳下膜(角质膜),空气能从此膜自由通过。在蛋的大头端,角质膜分离成气室,由于储存过程中蛋内水分减少,气室会不断增大,故气室大小与蛋的新鲜程度有关。蛋壳的颜色由白到棕色,深度根据鸡的品种而异。颜色是由于卟啉的存在,与蛋的营养价值无关。
(二)蛋清与蛋黄
蛋清约占57%,分为外稀薄蛋白、内浓厚蛋白。其中浓厚蛋白在新鲜蛋中占一半以上。
蛋黄约占32%,表面包有一层膜(卵黄膜)。卵黄两极有韧带,称为蛋白带,由浓厚蛋白组成,蛋白带两端分别与卵黄膜和卵膜相连,使卵黄固定于蛋的中央位置。
二、蛋类的营养价值
蛋的微量营养成分受到禽类品种、饲料、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蛋中宏量营养素含量总体上基本稳定,各种蛋的营养成分有共同之处。
(一)蛋白质
鸡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2%左右,蛋清中略低,蛋黄中较高,加工成咸蛋或松花蛋后略有提高。鸭蛋、鹅蛋和鹌鹑蛋的蛋白质含量与鸡蛋近似。
蛋类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最接近,因此生物价很高,达94。蛋类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高,与谷类食物混合食用可弥补后者赖氨酸或蛋氨酸不足。蛋类蛋白质中还富含半胱氨酸,过度加热可使部分半胱氨酸分解产生硫化氢,与蛋黄中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煮蛋中蛋黄表面的青黑色和鹌鹑蛋罐头的黑色物质就来源于此。
(二)脂类
蛋清含脂肪极少,98%的脂肪存在于蛋黄中。蛋黄中的脂肪几乎全部与蛋白质结合从而以乳化形式存在,因而消化吸收率高。
鸡蛋黄中的脂肪含量为28%~33%,其中中性脂肪含量占62%~65%,磷脂占30%~33%,固醇占4%~5%,还有微量脑苷脂类。蛋黄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为丰富,约占50%,亚油酸约占10%,其余主要是硬脂酸、棕榈酸和棕榈油酸,含微量的花生四烯酸。
蛋中胆固醇含量极高,主要集中在蛋黄,其中鹅蛋黄含量最高,每100g达1 696mg,其次是鸭蛋黄,鸡蛋黄略低,但每100g也达1 510mg;全蛋胆固醇含量为500~700mg/100g,其中鹌鹑蛋最低;加工成咸蛋或松花蛋后,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蛋清中不含胆固醇。
(三)碳水化合物
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为1%~3%,蛋黄略高于蛋清,加工成咸蛋或松花蛋后有所提高。
(四)维生素
蛋中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且品种较为完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微量的维生素C。其中绝大部分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大部分维生素B1都存在于蛋黄中。鸭蛋和鹅蛋的维生素含量总体而言高于鸡蛋,每100g鸭蛋黄和鹅蛋黄中的维生素A含量高达1 500μg。此外,蛋中的维生素含量受到禽类品种、季节和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五)矿物质
蛋中的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蛋黄部分,蛋清部分含量较低。蛋黄中含矿物质为1.0%~1.5%,其中钙、磷、铁、锌、硒等含量丰富。蛋中铁的含量较高,但由于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结合而对铁的吸收具有干扰作用,故蛋黄中铁的生物利用率较低,仅为3%左右。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叶黄素,对婴幼儿脑发育及老年人黄斑性病变有保护作用。
三、蛋类的合理利用
一般的加工条件如炒、炸、蒸、煮等对蛋的营养价值影响很小,但维生素含量略有损失。维生素B2由于耐高温,较稳定,基本不受损失。蛋类食品通过烹调、加热,不仅可以杀灭细菌,而且还可使一些抗营养因素失去活性,从而提高消化吸收。
在生鸡蛋的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抗生物素蛋白能与生物素在肠道内结合,影响生物素的吸收,食用后可引起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毛发脱落、皮肤发黄、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的症状;抗胰蛋白酶则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妨碍蛋白质消化吸收,故不可生食蛋清。烹调加热可破坏这两种物质,消除它们的不良影响。但是蛋不宜过度加热,否则会使蛋白质变硬变韧,形成硬块,反而影响消化吸收。
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大量食用能引起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但蛋黄中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因此,吃鸡蛋要适量,对一般人群而言,每天一个整鸡蛋是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