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事的人,都能扛事儿](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92/44002392/b_44002392.jpg)
有些事不必等到毕业后才做
每年都有大批新人拥进职场,除了少部分目标明确、表现优异的佼佼者,大部分同学的脸上都写着懵懂与茫然。
也许身份的转变最先影响的是情绪。不论是看不清的当下,还是不可知的未来,都足够让他们在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患上“毕业焦虑症”,孤独、害怕、迷茫,且无人可以倾诉。
川叔当年大三的时候就有一种还没年轻就老了的感觉。所以在每一年校招会上看到那些毕业生脸上带着疲惫和无奈,假装镇定,面沉似水,我都特别理解,因为当年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对职场新人来说,没有所谓的捷径可以走。但有些事情,你应该提前准备,不必等到毕业后才着手。
定位:有时候你的迷茫是因为没想好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是生活最有趣的地方,也是让人最恐惧的地方。
所以,有些事早考虑要比晚考虑好得多。越早准备,主动权就越多;越晚琢磨,越容易被动接受结果。
你虽然无法预见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但至少要想清楚两个问题:你是打算找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毕业后就转行?你喜欢稳定,还是想接受挑战?
虽然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你真要面临选择,可能连下决心都很困难。
很多同学快毕业时才想到转行,吵着说自己会的不喜欢,自己喜欢的却不会,这会儿你哭天喊地,怪谁呢?
能力培养这件事,你是从毕业开始,还是从大一开始?
有一天,一个即将大四的妹子前来咨询,上来就问我:“川叔,你说我要怎么选?”
我细问才知道,这个妹子是学法学的,大一的时候她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想要转行。她参加了一个职场培训班,做了一轮关于快消品的市场调查培训,专业没学太扎实,兴趣也不大,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她又想做行政工作,觉得上班清闲有时间。可跟已经工作的学姐一聊,她才知道行政工作上升空间有限。她顿时受到打击,再次放弃了。
大二她去考了会计师证书。我问她:“为什么参加这个考试?”妹子回答:“大家都考啊!我总得有点儿技术傍身吧!不然觉得心里特空。”好吧!
转眼就大三了,和同专业的学姐聊天,她觉得还是得参加司法考试,于是转了一圈又回到司法这个专业上。妹子蒙了:自己到底干啥合适呢?
川叔直接问她:“你想过做财务吗?”
妹子回答:“没有。”
我再问:“那你还愿意做行政吗?”
妹子回答:“不愿意。”
川叔说:“那你就只剩下快消品行业和法学可以选了,你更倾向哪个呢?”
妹子回答:“法学。”
你以为你有ABCD四个选项,但其实BCD只是你能看到的选项,而不是你能做到的选项。优柔寡断,犹犹豫豫,你为此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转眼等到临近毕业,你才意识到时间的紧迫,那时候做决定估计内心更煎熬吧。
为了不让自己内心更煎熬,你还需要勇敢试错。
试错: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就提早试试
试错是破除迷茫最好的办法,没有什么比行动更直观有效了。也许你会说:“我还没想好啊!”可等你想好了,黄花菜都凉了!
对于那些你没经历过的事,你别指望自己可以想得面面俱到。对于新人来说,与其空想,不如先去试试。
尝试需要勇气,正常人都会害怕。你后退,假装成鸵鸟,你的害怕不会变少。你不能用时间来稀释这些害怕。最后等害怕堆积到爆发的时候,你不崩溃谁崩溃?
不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试错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观察以及善用资源。自己所学的专业要不要放弃,除了要看自己喜不喜欢,还要多问问学长、学姐的看法,了解一下就业前景。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本事,能在放弃所学专业之后找到喜爱的行业,才是本事。
你如果不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出发,就会拉不下脸,过不了心里这一关。你如果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要从社团出发,挖掘一切可用的人脉资源。这并不是势利的社会法则,而是动用资源得到更多印证想法的机会的必要做法。不然,跨行业后你怎么能站稳脚跟并且出头呢?
去年我去高校做演讲,很多社团的对接人都加了我的微信。今年很多将要毕业实习的同学就开始和我联系,看看我能否帮忙推荐一下,增加就业机会。
你能说这是有心机吗?我认为这是聪明。
也许很多同学会觉得这种玩弄关系的人太可怕。当你傻乎乎地去请教学长、学姐时,当你觉得忐忑不安,想问问前辈的意见时,你半点情感投资都没做过,只是单纯地以为“自己是雏鸟,就应该被善待”,这样的你才是真的傻。
那些和学长、学姐关系好的同学,与参加学校活动的嘉宾保持联系的同学,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平时是如何把握社交分寸的呢?
关系维护本身就是一门特别难,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毕不了业的学科。
你自己可以不及格,甚至放弃参加考试,但请不要把那些成绩优秀的人说得好像不劳而获一样!
不论是莽打莽撞,还是前辈加持,不论是过来人一路指引,还是靠自己刻苦努力,你在试错这件事上都免不了会受到打击和伤害。
人的抗打击能力都是一点点磨炼出来的,生活不会因为你害怕疼,就不打你耳光。生活从来都不会怜惜你一身细皮嫩肉。你只有让自己能够忍受疼痛,使皮肤的承受力变强一点儿,再强一点儿,才能熬过来。“我要变强”这四个字,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期限:凡事都有期限,理想也一样
不论是逐梦还是吃苦,都有期限,没人能在漫无目标的大海上保持旺盛的斗志。这一点不论是对新人还是老人都适用。给自己定下一个期限,就是给自己提个醒。
你如果想为自己的理想任性一下,就要承担后果,更要创造成绩。创造成绩需要时间,是两年,还是三年?或者更久?
所有新人转行都势必会面临被挑选的命运,你从小白和临时工干起,吃苦受累必定难免。你必须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比如,你要打杂几年?不这么倒逼自己,你很快就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人对痛苦的适应性会超出你的想象。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北漂,他是个不算成功的业务员,一直不开单,常年住在房租便宜的地下室里。那是一个单间,房租一个月500元,离管理员的住处很近,晚上很吵,因为不断有退房的和新租客找管理员。房间里没有电视,大部分时候,他只能在手机上看视频。他最大的梦想是可以开一个大一点儿的单,拿到一笔奖金。
我问他:“奖金大概有多少?”
他答:“1000多元。”
我问:“你拿到奖金后最想做什么?”
他答:“我要买一台可以连手机的投影仪,这样就可以在地下室里看大屏幕了!”
我问:“既然有钱了,你为什么不住得好一点儿呢?”
他答:“我觉得住得还可以呀!”
后来我就没再说什么了。他的西装外套上散发着地下室潮湿的味道。
苦难有时候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更多时候人们会逐渐适应苦难,得过且过。
给自己定一个时间,不论是换工作、换行业,甚至是换城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要准备什么?我还有多少时间?
最主要的是,你要清醒地意识到,你现在吃的苦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