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章 买椟还珠…
窗外的梧桐叶筛下夏日午后斑驳日光,在办公桌上投出碎金般的光影。
江教授没有去办公桌前烤太阳,反而是坐到旁边进那张包了浆的红木椅,用热水壶接了水放在电陶炉上,发出细微的嗡鸣。
他刻意放缓动作,打开紫砂壶盖,从旁边博古架上取下茶荷,捏起一撮陈年普洱投进壶里,余光却始终瞟向快件纸袋。
“这么急,这小子最近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哦!”他对着加好茶叶的紫砂壶自言自语,壶盖与壶身相击发出清响。
水烧开的间隙,江教授终于耐不住性子,随手扯过快件纸袋撕开,心里却暗自打鼓。
今早他跟BTD技术总监通电话时,自己可是把“固态电池突破性进展”的牛都吹出去了。
要是这资料是找不出一点东西,回头可怎么收场哟!
江教授苦笑,而后把快件袋里的资料抽出来。
他的指尖先触到了纸张的粗糙质感——不是实验室常用的那种激光打印纸,倒像是街头文印店的廉价A4纸。
掂了掂分量,足有半寸厚,沉甸甸的压迫感让他略松了口气。
“至少没拿两张废纸过来糊弄人!”他自嘲般笑笑,拇指翻过封面:“一种新型气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路径”的标题突然撞进他眼帘。
墨迹在阳光下泛着不均匀的淡蓝,显然是当时打印机墨盒快没墨了。
紫砂壶在掌心剧烈晃动,一旁烧水壶里的几滴滚水溅出,烫得江教授手指一缩,连忙用左手压住右手颤抖的小指。
这是因早年实验事故造成的,一激动右手的小指就控制不住的颤抖。
江教授急忙把紫砂壶放下,起身从办公桌上找来老花镜,滑到鼻尖,眯起眼,生怕是自己眼花了,看错了这标题。
气态???
锂离子???
电池???
按说江教授也算是电池领域的专家了,这每个词分开,他都能理解。
但组合到一起...这就像有人说要把火焰直接压缩成液体,制造一款打火机。
这听起来荒诞离奇,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暗含某种颠覆性的可能性。
电陶炉上的热水壶发出尖锐的嘶鸣声,江教授却充耳不闻,不断的翻着许明远寄来的资料,视线在“气态电解质”“超临界流体”等关键词上游走,越看越心惊。
领先一步,别人觉得你是疯子,领先半步,别人才会觉得你是天才。
系统给陈默提供的气态锂电池,刚好领先一般普通科研者一步,他们正常看一眼,都会觉得这都是噱头,无稽之谈。
但对于沉浸在电池领域多年的江教授看来,这气态锂离子电池,未必没有可能。
江教授脑海中忽然闪过二十年前在《科学》杂志上读过的一篇冷门论文。
某位得意志天才学者提出“离子态物质在超临界环境下的传导特性”,却因无法验证被学界束之高阁。
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某个理论可能很早就提出了,但验证它,应用它,却可能需要几年乃至于几十年。
此刻许明远快件寄来的资料,就像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插进他记忆深处的锁孔。
当初那些快被遗忘的公式、被否定的假设,竟在脑海里渐渐拼出了模糊的轮廓。
“液态电解质可以做隔膜,气态离子做传导介质...”
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描摹着想象中着这款气态锂离子的电池结构。
江教授用被小指连带着一整只发颤的右手继续翻开后面的内容,想看看这款气态锂离子的电池结构,是不是如自己设想的那样。
“嗯???”
他懵逼了,不单单是这气态锂离子的电池结构出乎江教授的预料。
而且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你有顶级的氮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却非要用这么复杂的工艺,去搞一个离子态的气态电池。
这就好比,你需要解暑,你手头有一根冰棍不直接吃,然后非得加热、融化、去糖、去香精,然后装进喷壶喷脸上,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明远这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氮化的锂聚合物为什么要用来做气态锂离子电池的中间转化物,直接用来做固态电池不好吗?”
嗯!江教授不知道的是,这份气态锂电池的资料可不属于许明远,那是陈默的黑科技手机研发系统提取废案整合出来的实用型技术方案。
虽然氮化的锂聚合物,确实是一种固态电池正极的绝佳材料,但加工工艺没有、结构布局没有、封装工艺也没有。
就好比给你一个没包装,没有棍子的冰棍,你能直接一直拿在手里不受伤害吗?
光给你材料,你没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也是白搭。
最终系统整合出的最佳“解暑”方案,那就是根据现有的工艺,给你把没有任何包装、棍子的冰棍,做成“喷壶喷水”解暑。
虽然这个气态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有些怪异,乃至于让江教授这样的电池专家觉得有种买椟还珠的荒诞感。
这明明都快爬到固态电池的顶峰了,你看到隔壁有座不认识的山,就又下山去爬隔壁这座没有人见过的山峰了。
为什么不登顶以后,再去爬另一座不认识的山峰呢?
让江教授有些诧异的是,你就别管这气态电池的生产工艺有多折腾多复杂,但它还真把全套产业化工艺研发出来了。
江教授翻看电池资料的手,怎么都停不下来。
“这个硼类聚合物是什么?催化剂!”越看江教授越是觉得许明远的路子走歪了:“能让氮化的锂金属聚合物在连续离子态状态下维持汽化...的东西,你居然只拿来做催化剂!”
这要是拿去应用于熔盐储能电站的电极保护层,可以将传统液态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3倍以上啊!
没错!可能普通人想到就是电子锂电池之类的市场化应用,但江教授这种视野更广泛的科研人员。
自然是明白这种能让锂金属聚合物在连续离子态状态维持汽化的物质,对于国家新能源储能布局方面,有更大的用处。
国内现在一座大型储能站造价约为1.2亿,其中电池成本约占67%。
要是用上了这种让可以传统液态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3倍以上的硼类聚合物,那每一座大型储能站,至少可以节省4000万的成本。
这往大了说,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反倒是气态锂电池这中垂直领域的小玩意,就好像你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精度五轴数控车床,去造了一台精致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