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错寄的资料
深城夏日的朝阳斜照进客厅,许明远望着落地窗外的城市天际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新房钥匙。
这房子他买了不到半年,原本计划等公司稳定后接父母来住,此刻却要转手卖掉。
房产中介穿着笔挺的西装,皮鞋尖在客厅米白色羊绒地毯上反射出锃亮的光芒。
他笑着递上评估报告:“许先生!您眼光真好,这地段现在是深城新规划的商业区,保守估计能卖150万到180万。”
许明远握着报告的手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错愕。
“半年前才120万...”
中介点点头,指了指窗外正在建设的地铁线路。
“您看...规划中的换乘站就在楼下,再过两年的话,这房...”
他突然止住话头,注意到许明远眉心微蹙,忙换了温和的语气。
“当然,现在您要是急售的话,挂160万,一周内就能成交。”
客厅的钟表滴答走着,许明远望着空荡荡的电视墙,想起自己都还没好好布置这个新家呢。
他苦涩地摆了摆手:“那就麻烦你挂上去吧!”
中介敏锐地捕捉到他语气里的颓然,不再多留,迅速收拾好文件。
“好的!许先生,那我就按160万的价格挂售,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您,告辞了!”
关门声轻得像一片羽毛落地,许明远瘫坐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上的水晶灯发呆。
160万!
扣除合伙人撤资的缺口,剩下的钱连维持公司三个月运转都不够。
手机在茶几上震动时,他正对着客厅空白的墙面发呆。
撇了一眼屏幕亮起“江教授”的来电提示,他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江教授的声音,似乎带着那种实验室导师特有的沉稳。
“明远啊!我听说你最近难处不少,BTD那边正在布局固态电池,或许我可以给你搭桥,跟他们聊聊技术合作?”
许明远的手指紧紧攥住沙发扶手,窗外的风轻呼呼的刮过网窗,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哽咽。
“哈哈!江老师!我现在...实在是...太感谢您了!”
江教授这位往日的老师愿意雪中送炭,许明远感动的有些不知所措。
挂断电话后,他立刻拨通公司秘书的号码。
“小张!去我办公室把桌上,把那份电池资料寄一下,联系人和地址稍后我用短信发给你。”
十分钟后,秘书站在许明远办公桌前,一眼就看到正中央醒目的“一种新型气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路径”的资料上。
她匆匆将资料塞进快递小哥给的同城快件袋,转身时带起的风,掀开办公桌右边一张报表一角,隐约可以看出上面的写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验证报告”的封面字样。
负责同城专送的快件的小哥,接到秘书的快件后,马不停蹄地开始给她送了。
深城国家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坐落在科技园区腹地,银灰色的建筑群就像一组组精密排列的电池模组,围绕着主试验室。
主实验室外墙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充满了科技感。
四周建筑群的玻璃开窗,则是倒映着蓝天白云,透过开窗,依稀能看到走廊里,移动着一些穿白色防护服的研究人员。
江教授的办公室在主实验楼的三楼角落,落地窗前摆着两盆绿萝,桌面上压着几张改了又改的研究手稿。
一旁除了放书架上的专业书籍,还摆着了整套红木三件套和茶具,江教授闲下来休息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安静的烹茶品茗。
下午三点十五分,保卫室的内部的红色电话打了过来:“江教授!有您的同城快件。”
江教授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
他刚和BTD那边的技术总监通完电话,对方对许明远表现出微妙的兴趣。
要知道当初在北美的时候,许明远可是师从师从固态电池领域泰斗理查德·哈丁,本身也是麻绳理工材料科学博士,是个固态电池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现在BTD开始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那技术总监自然会对许明远这种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人才感兴趣。
即使对方不接受招揽,要是能展示出一定的技术实力来,BTD也不介意双方合作,慢慢来,先建立双方信任的基础嘛。
实际这是江教授的单纯想法,对面的技术总监可不管江教授介绍的是什么人,总归都要见一见,给这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双院士一个面子。
穿过走廊时,江教授遇见几个抱着实验器材的研究生,顺口问了句最新的钠离子正极材料测试数据。
他是个三元(聚合物类)锂电池的坚定反对者,公开批评行业内电子锂电老大宁得的“唯能量密度论”。
嗯!后世25年宁得居然宣布走了钠离子固态电池的路子,不得不说这也是回旋镖了。
电池存在两个不可能三角,一个是电池技术方面,一个电池产业化方面。
电池技术方面: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循环寿命。
电池产业化方面:性能、成本、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的快充锂电池,带来的必定是低循环使用寿命。
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电池,安全性也必然成忧。
而且这时候,国内大规模的锂矿产地只有海青盐湖这个地方。
2010年,还不像后世国内掌控了全球60%以上的锂矿,产业链和深加工方面专利占到了近90%的份额。
这已经是冠绝全球,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了。
现在国内锂电产业在全球,还没有这么夸张的地位,江教授反对锂电,担心被人卡脖子,主张开发低污染钠离子电池,倒也不能说错。
不过,国家和国内大多数电池企业都已经明确押注锂电线路,而坚持开发低污染钠离子电池江教授,就逐渐在国家实验室无人问津了。
当然了,后面因为宁得和BTD固态电池路线之争,江教授还是有重回主流的机会。
只不过,现在锂电线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江教授觉得自己是没机会了,难免有些沮丧。
现在他自己也察觉到了钠离子电池没机会了,心里却惦记着要推许明远这个往日的学生一把。
明远这孩子性子倔,当年来办公室陪自己喝茶,他是北方人,茶杯不能留,而江教授是南方人...
然后,两人涨着肚子,顶着尿意,整整喝了一下午的茶。
最终这个倔小子成了江教授的得意门生,毕业之后,亲自推荐到麻绳理工那边深造,希望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今许明远回国创业碰了壁,也不知道这资料里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要知道BTD那边也不乏固态电池领域的大牛,要是许明远拿不出点东西来,人家未必愿意跟他合作。
合作--那是要建立在技术实力对等的情况之上的。
“喏!江教授来了!”保卫室老王给快递小哥指了指。
“你好啊小哥!我就是江怀瑾,快件呢?”
保卫室的铁皮柜前,快递小哥核对完单号,把那份从远途新能源秘书手里取来的文件资料交给了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