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从代晋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群臣群策

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尚书令王珣。

此时王珣站出来,原本神情萎靡似老狗的群臣,立即正襟危坐来了精神,只因王珣作为原帝党,现在处境非常尴尬。

司马道子猜忌他,明升暗降将他从左仆射调任尚书令,由王国宝接任左仆射负责监察选免百官。

之所以说明升暗降,是因为王珣这个尚书令虽然是王国宝的顶头上司,但别忘了还有司马道子这个相国在上面压着,相当于王国宝、司马道子把王珣夹在中间,架空了王珣。

而王恭也对这个老搭档开始不信任。

年前王恭准备借朝拜新帝之际,领兵诛杀王国宝,但被王珣以王国宝等人“罪逆未彰”为由规劝,事后王恭评价他“似胡广”。

胡广即东汉时期重臣,曾因取媚朝廷而丢失忠正气节,取媚宦官而废黜功勋卓著的滕抚,为世人所鄙视怨恨。

王恭这是暗讽王珣有取媚朝廷之嫌。

现在手握重兵的王恭摆明车马,要来收拾司马道子等人,这令本就两头不讨好的王珣非常难受。

有心靠向司马道子,司马道子又不争气,没实力还去挑衅王恭,落得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舆论攻势,失败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事。

回归帝党,可司马曜都死了,现在的皇帝又完全是个傀儡,帝党可谓毫无出路;而且朝中原帝党因司马曜死的太突然没有诏令,要么失势,要么转投了司马道子,就剩他一个光杆司令,独木难支。

现在的王珣其实内心很迷茫,也很慌,他还有几个儿子、几个孙子,一个处理不好,他这一支脉的前程全都要葬送在他手里。

“我与王恭相识已久,其性简朴直率,绝无谋反之心,还望相国明鉴。”王珣继续道。

司马道子声音骤然变冷:“王大人是认为本相在诬蔑王恭?亦或是你与王恭乃共犯,意图谋逆?”

听到司马道子这诛心之言,王谧脸都吓白了,不管哪个朝代谋逆都是大罪,大晋会被夷三族,比诛九族更甚,家中不管男女老少全部国除弃市,女子若姿色好点可能籍没为权贵玩物。

不过此话吓不到王珣,这罪名怎么都不可能落到他头上,他平静地说道:“相国大人误解,我只是认为此事可能存在误会,需调和双方。”

“哼!谁去调和,王大人去?”王绪冷笑道,这老东西在异想天开什么呢,能调节他们早就去找王恭了。

王珣道:“自无不可。”

王谧刚才已经对他说了,王恭不久前已表请北伐,他心知王恭一直想杀王国宝,自然明白北伐只是借口,想“清君侧”才是真。

但他两边都不能得罪。

于是他决定先为王恭开脱向其卖个好,再以和事佬的身份介入此事。

如今朝中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做这事。

众人被王珣这话惊了一下,但很快明白王珣的算计,暗骂一声:老狐狸!

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司马道子注定失败,就看如何收尾,当然王恭的主要目标是王国宝等人,司马道子作为辅国皇叔性命肯定无忧,事后依旧是权倾朝野的相国。

王珣作为和事佬,在这场闹剧中,已立于不败之地。

司马道子一系自然也明白。

王国宝拧紧眉毛,毫不客气道:“王大人有此意是好事,可那王恭一直咄咄逼人,不但在京口聚兵缮甲,还串联殷仲堪、庾楷、王廞等人,意图已然昭昭。恐怕王大人会白跑一趟,或者王大人准备一去不返?”

王国宝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现在见这王珣居然能安然抽身,心中非常嫉妒,当即一盆脏水泼过去。

众人看王珣的眼神立刻变了变,王国宝所说,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王珣心中一沉,知道此时是表决心的时候,大义凛然地说道:“王某之心日月可鉴,绝无逃匿之意。我家几十余口皆居于乌衣巷中,王某怎会做那抛妻弃子之徒。我之妻儿可由相国大人着人看管,王某即刻启程,孤身前往京口劝说王恭。”

司马道子闻言,安抚道:“王大人不必如此,本相已知你心意。”

紧接着,他长叹一声:“唉!不过正如王仆射所言,王恭意图暴露无遗,已与殷仲堪、庾楷结为同谋,王廞、虞啸父亦在三吴之地募众聚兵响应,现在需要诸位群策群力,度过此劫。”

原本老神在在的谢琰,忽然开口:“相国大人,此事乃民间谣言引得王恭等人盛怒,才会令其有如此不智之举,串众起兵,何不由相国大人亲自出面澄清此事,安那王恭、殷仲堪、庾楷的心?”

众人心中非常认同谢琰的话。

还不是因为你司马道子让王国宝放出消息,说王恭拥兵自重,想借机削减王恭、殷仲堪等人的兵权,才会招来此祸端。只要你出面当众澄清,这事不就过去了。

王国宝、王绪、赵牙、茹千秋听到这话,心中却甚是惊恐,

司马道子若是亲自出面澄清,就等于向王恭低头,他们这些早就被王恭视为眼中钉的人,绝对不会有好下场。只有司马道子继续顶在前面,几人才能活命。

司马道子非常为难,他当然明白谢琰的意思,也清楚只要现在低个头,这事就能翻篇。

可那样一来,他这些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将会瞬间崩塌,连亲信都保不住,以后谁还敢依附于他,都要担心哪天被推出去当了弃子。

“谢大人所言,本相会考虑。孔大人、车大人、殷大人,几位桓大人,你们可有良策?”司马道子对着几个大臣问道。

“谢琰大人所说,已是最佳办法。”护军将军兼国子博士车胤直言道。

他作为名士,非常看不惯王国宝等人骄奢淫逸、不尊法纪的做法,因此对他们的下场没有丝毫同情。

孔安国道:“我亦无其他良策。”

孔安国乃孔子后人,也是尊礼守仪之人,去年孝武帝崩逝时,他一直身着衰衣,整日以泪洗面,人瘦了一大圈,见到他的人无不称其“真孝”。

殷仲文有点犹豫,他是殷仲堪的堂弟,不过现在是司马道子的人,因臭味相投,喜欢聚敛钱财,私下与王国宝等人关系不错,现在他若是支持谢琰所说,无疑会得罪王国宝他们。

可他想不到比谢琰、王珣更好的办法,如今司马道子问话,总不能说他也不知如何处理,那样会显得他毫无用处,被人看轻。

思索一会儿后,殷仲文道:“相国大人,我愿效仿王大人,前往荆州劝说我兄殷仲堪。”

群臣摇头鄙视,此人和王珣一样,又是一个和稀泥的。

随后桓脩等人要么赞同王珣,要么赞同谢琰,就是没给出新的建议。

最后,武陵王司马遵开口了,一上来就先对桓氏几人嘲讽道:“哼!你们几个桓姓之人,倒是会见风使舵。”

司马遵是晋元帝司马睿之孙,孝武帝司马曜和司马道子的从兄,其父司马晞因桓温被贬黜,故而他非常憎恨桓氏的人。

桓脩、桓石生、桓谦闭口不言。

司马遵见三人不搭理他,斜视他们一眼后,转头向司马道子道:“依我看,不若由王珣王大人代您去向王恭澄清,并向其保证绝不会削兵权;由殷仲文前往荆州向殷仲堪说明此事。庾楷只是顺势而为,不足为惧。至于王廞、虞啸父等人,不过插标卖首之徒,远没有王恭二人重要。”

司马道子眼前一亮,赞赏道:“皇兄之言倒不失为良策。王大人,殷爱卿,命你二人即刻前往京口、荆州澄清削兵误会。稍后我会给王恭、殷仲堪各修书一封,你们一并带去。庾楷暂且不管,王廞那里,命吴兴等郡整兵防范。”

司马道子将此事敲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