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优势

(一)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毒副作用

既往在使用通腑泻下法治疗急腹症以及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已经被证明不仅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确切的疗效。2006年获得全国科学大奖的活血化瘀成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疾病这一领域的治疗。针刺、刮痧、放血等非药物手段,在发热、中暑、昏迷等疾病的抢救及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在西医抢救措施进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给予参脉、参附注射液静点及大剂量人参煎服等多种中医方法同时参与抢救,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用药、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有明确作用。中医护理如耳穴压丸对术后排气的促进、捏脊对小儿消化不良的改善、刮痧对高热患者的降温等均效果显著。西药的常见用法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疗法,配合使用西药或中药,能在减少药物剂量甚至使用安慰剂、不使用药物的同时,保持相等或叠加的效果。如发热患者给予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牙痛患者针刺颊车、合谷穴。因此,中西医的联合运用,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丰富整体治疗及护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治疗和抢救效果。

(二)在解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临床抗生素耐药等方面大有可为

在抗生素出现前,中医药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新发、突发传染病,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法。20世纪抗生素问世后,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耐药菌株,尤其是一些重症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耐药等情况,西医学暂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药的介入和应用,二重感染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得到了改善,联合使用中药有助于抗生素降级、减量,甚至对于耐药菌群也有一定的影响。针刺、刮痧、放血等非药物手段的应用,还可避免或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因大量使用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此外,中医药的干预可减少有创操作的频次,避免二次及医源性损伤。

中医对于出血类疾病,尤其是中等量的出血的治疗具有优势,如消化道出血特别是溃疡类、肿瘤晚期的出血,通过中医治疗可很快止血,从而可以减少内镜下或手术止血的比例。重症哮喘治疗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需要中医药参与以弥补西医的不足,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和目的,并且可以缩短疗程。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呼吸衰竭出现的急性发作,如果危及患者生命,西医首先考虑机械通气,但是上呼吸机后面临脱机、感染、营养等其他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机械通气不能解决的,而且这些问题可能还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加重脱机难度,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而正确使用中医药可减少上机比例、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见,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快捷、有效,优势互补,是急救医学的必由之路。以后的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诊断、疗效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辨证方药突出序列化,抢救手段综合化,急救理论创新化,研究方法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