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法语特殊的语言地位
法语对自身各种维度的评估非常全面,每年官方公布的各种数据是对法语发展状况的最好说明。按照使用的人数,法语是世界第五大语言,排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或印地语)之后,根据2014年“法语国家组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OIF)的官方统计,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74亿人使用法语,其中2.72亿人把法语作为母语或日常生活语言。此外,法语还是世界第三大商业贸易语言、世界第二大媒体信息语言、国际组织第二大工作语言和第二大作为外语学习的语言。据统计,全球约有6500万法语外语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专科学校、高中和高等学府中。
从共时层面来说,法语不仅仅是法国的语言,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更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法语国家组织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语地位日渐下降,世界影响力逐渐式微而提出并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是世界“所有说法语的人的共同体”。1970年,21个法语国家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召开的会议上签署了成立文化技术合作局宪章(L’Agence de Coopération Culturelle et Technique,ACCT),这标志着法语国家组织的成立。首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于1986年召开。此后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峰会。多年来,法语国家组织已经从一个松散的组织发展成一个多功能的、全面的国际组织。截至2019年,该组织已经有54个正式成员国、27个观察员国家、7个准成员国。这个世界性的组织使法语关涉了世界人口的14%,世界商业总量的20%(OIF,2014)。
与其他世界性的语言(比如英语、西班牙语)不同的是,在法语圈中,法国是该语言的绝对主导者,它不但在国内不断丰富、优化法语,还积极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几个重要的法语国家共同制定法语在世界的使用标准,规划法语在世界各功能领域的地位与作用,并把法语作为法国文化外交政策的载体,传播以法语为基础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目前来看,这种用语言嫁接文化价值的规划,取得了成效,1972至2017年,法语国家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21个国家增长至54个,而且越来越多的非法语国家不断加入,2017年最新获得批准加入法语国家组织的是韩国。除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重,法语国家组织也逐渐被许多正式的国际组织相中,比如联合国已经将其设为观察员,让其参与众多国际事务的讨论。此外,该组织已不再把法语国家、地区之间加强语言、文化、科技的交流和合作作为唯一重点,而是将法语国家内部乃至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经济、政治、民主、人权、地区安全等领域都列为关注的主题,该组织的多元性功能已在国际社会充分展现(卢暄,2015)。由此可见,由法语所代表的国际话语权权重比很多使用人数更多的语种更重,法语的国际话语权无疑拥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我们认为,这种特殊性正是来源于法国积极的语言政策规划,赋予了法语杰出的话语功能。正如宁继鸣(2017)所说,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并不是国家所自然享有的,而是通过主动塑造和国际竞争获得的,其决定着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决定着一国主导国际事务的权力。笔者将在第一章进一步论述。
从历时层面来说,法语也不仅仅是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法语。它从一个法兰西岛的地方性语言成长为民族国家共同语,又经历了第一次殖民时期(16世纪初至1815年)和第二次殖民时期(1830年至二战结束)的全球语言实践,成为洲际乃至世界性的语言。然而,随着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深远,一方面,英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用语,语言同质化的趋势明显,法语文化圈日渐衰微;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知识、信息、人才的流动,导致了多语环境和多语主义的价值观。法国从单一语言、单一民族、单一国家的传统中逐渐调整语言政策的规划方向,率先竖起文化多样性的大旗,力求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并积极推行多语主义的语言价值观,希冀改变世界语言同质化的趋势,促进新的世界语言格局的形成。
2012年,法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白林在第一届“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上说:“全球化进程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每个国家也许都需要考虑采取哪些公共政策和行动以应对语言的演变。这些演变或许传达着现代化的气息,或许看上去正在对语言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纯正性构成威胁。对语言是否应加以保护?对演变中的语言用法是否应加以监控?如何面对现代化进程对法语的影响?如何促进法语及文化的推广,但同时又恪守历史的要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法国在积极运用公共政策和行动对法语的守成和创新进行着战略规划,这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对法语兴衰历程的描写以及对法国各个时期语言政策的研究,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语言政策都有借鉴作用。因为全球化背景下,所有民族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面临相同的机遇和挑战。
从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科的角度来看,经典语言政策时期,法国的语言政策一直被当作单语制政体的典范(斯博斯基,2011),法国是具有语言规划传统的国家,其语言政策大多是外显型,理性主义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法国语言政策的模式:崇尚语言的标准化与纯洁化;信奉“好用”是法语的价值所在,也是不断修正和规范法语的终极目标;强调法语正是在更广泛的使用和规范中不断充实发展的。因此,研究法国语言政策在历时和共时层面的演进、发展,并对其价值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和评价,对丰富语言政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经典语言政策时期[1]的典型环境是民族国家体系,笔者认为,这一时期语言政策的本质是对各种处在竞争中的语言进行地位的强制性规划,而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各种作为国家民族象征的官方标准语的成功规划。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在国家主权逐渐部分让渡给国际、区域组织的今天,语言政策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从法国的语言规划中,我们希望得到这一启示。笔者将在最后一章论述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