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彩魔术剪纸:中国祝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一

《手彩魔术剪纸:中国生肖》《手彩魔术剪纸:中国节庆》《手彩魔术剪纸:中国诗词》及《手彩魔术剪纸:中国祝福》正式出版了!这是青年剪纸艺术家刘立宏多年来剪纸创作的积累,代表了他在普及剪纸艺术工作中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利用薄片材料,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1967年,新疆吐鲁番盆地高昌遗址出土了五幅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残片,反映出当时团花剪纸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唐代,剪纸技术大为发展,已有“剪纸为小幡”的记载。宋代,我国造纸技术已成熟,纸张种类繁多,促进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城市及商业的发展,不少文人也加入了剪纸艺术的创作队伍,民间剪纸艺术水平也达到鼎盛时期。

2003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该公约。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间剪纸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余年来,在国家的倡导和扶植下,全国各地对民间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非常重视,不但完成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确立工作,还使民间剪纸艺术得到了很好的总结和发展。这项工作也吸引了很多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年轻人,他们成为剪纸创作队伍里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刘立宏老师就是这支队伍里颇有创新意识的一员。这些年来,他不仅每年根据当年的生肖举办剪纸艺术专题展览,还配合奥运会、冬奥会等大型赛事和活动,策划了多次大众参与的剪纸创作活动,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种培训。

刘立宏老师不断摸索和创新剪纸培训的方法,他善于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人们在“玩”中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文化精髓,从一把剪刀、一张纸入门,体验剪纸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掌握剪纸的方法。他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了启发。清代《画林新咏》载:“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清代《保定府志》载:“名女……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刘立宏老师想,现在虽不可能在长袖中剪花草,但却可以用手彩形式,唤起学员的兴趣及好奇心,于是运用于培训教学的手彩魔术剪纸应运而生。

要达到手彩的目的,剪纸造型就必须简洁,而且易于剪制。刘立宏老师在研读先辈徐威老师为孩子们创作的剪纸作品中得到启发:造型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要有创新;剪制方法要便于初学者练习和掌握,因此大多数作品应用了“开口剪”的设计,避免了难以掌握的“挖剪”。

这四本剪纸书中的内容,不仅抓住了中国民间剪纸的精髓——祈福,将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生肖、节庆、祝福各列一册,给予了剪纸充分的表现空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在现代文化冲击下的一股清流。刘立宏老师还颇具匠心地将中国诗词单列一册,其创作的手彩魔术诗词剪纸,完全突破了以往直接采用文字剪制的方法,而改为用剪纸纹样将诗词中有画面感的诗句表现出来,同时特别注意了能用对折方式的就用对折方式,当然也尽量设计成“开口剪”,体现了简洁、易剪的特点,大大方便了初学者及自学者。

愿这套剪纸书的出版能进一步推动民间剪纸的普及工作,给广大剪纸爱好者带来新的体验。

感谢刘立宏老师的辛勤付出!

国家图书馆艺术培训剪纸班创始人 马博华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