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思维设计你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使用本书

世间之事大抵都有章可循

好像许多人都在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烦恼,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看似用尽全力在寻找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执着于“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呢?

也许是因为人们憧憬着“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也不胡思乱想,保持专注终其一生”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近几年,我很少听到有人说“想发财”或者“想开豪车、戴名表,受人追捧”之类的话,相反,人们“为梦想而努力生活”的欲求更加强烈。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也时常收到网友们的私信。很多人向我咨询“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类问题,我总会建议他们:“在尝试游泳之前,你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游泳呢?所以对于那些你可能会感兴趣的事,不妨先试一试。”

我的建议与成功励志书中常见的“先行动起来再说”的建议如出一辙。很多人听到这个建议后,先是恍然大悟,进而瞬间充满斗志,然而没多久,他们又会陷入“因感到不安而无法付诸行动”的困境。

那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了解这种“不安”情绪,我认为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别人会不会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如果试过之后发现自己不感兴趣而立即放弃,会不会遭人取笑”“如果进展不顺利,会不会很丢脸”,即“在意他人目光”型。

第二种是“如果以此为生,连饭都吃不上该怎么办”“万一将来赚不到钱而变得穷困潦倒该怎么办”,即“焦虑未来”型。

第三种是“害怕改变”,即“想要维持现状”型。

换个角度说,只要战胜这些不安,付诸行动,便能解决问题。因此我撰写本书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解决该问题的答案。

大部分成功励志书并不好用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书是专为“想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类人而创作的,其中有许多书旨在鼓励人们“去找自己喜欢的事”“一心一意做好这件事”“别惧怕风险,赶紧行动起来”。很多人在阅读这类书时会瞬时心潮澎湃,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然而没过几日又复旧如初,令人泄气。

这类成功励志书和指导书往往只能使人短暂兴奋,虽然可以被当作“功能性饮料”一饮而尽,但是并不适合长期阅读。

本书的目标受众主要是那些“想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和“想行动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开始”的人。

这是一本专为面对上述问题束手无策之人而写的“秘籍”。本书会倾囊相授,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方法”,基本上也不会出现类似唯心主义的“鸡汤”。

本书只是“我个人的建议”,纯粹像是一本平铺直叙的百科全书而已,完全不具备“功能性饮料”式的功效,因此不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或获得任何救赎。阅读本书的感受就像是在阅读说明书一般,你可能会内心恬淡宁静。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找到梦想或坚定行动的人而言,本书可能帮助不大。

我以前也不会去行动

讲了这么多却忘了自报家门,我是古川健介,目前经营着一家名为“ARU”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

要说为什么我要为“找不到想做的事”或“无法行动起来”的人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自小学起,我便一无所长,是个学习差、运动差、美术音乐也很差的“三差”学生。所以,我曾经也是一个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弱并对未来很焦虑的人。

上高中以后,连我自己都怀疑如果我继续这样,人生道路会不会出问题,所以就懵懵懂懂地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大的目标——努力成为正式员工。当时的我没有什么远大理想,认为“只要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就会有出路”。

我当时学习很差,所以就去上了补习班,而在补习班的学习经历对我影响甚大。

学校的老师们总是滔滔不绝地教导我们“什么是学问”,或者教育我们“学习很重要,对将来有好处”,所以我也一直以为学习就是这么一回事。

而补习班的老师却说:“面对考试,只要拿到及格的分数就行,其他都不重要。所以,我会教你们如何顺利拿到及格的分数。”

在此之前,我对“学习就是要了解学问的真谛或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言论深信不疑。然而,补习班的老师直白地告诉我:“想考上大学,只要想方设法拿到及格的分数就行。”这让我感到无比轻松。

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那原本很差的成绩“肉眼可见”地提高了。这多亏了在补习班学到的以拿到及格分数为目标的“必杀技”,例如,在古文考试中“出现这个助词时,主语就会变”,在英语考试中“主语和补语必须一致,所以只要找到相似结构,知道如何改写句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自那时起,我发现“世间之事大抵都有章可循,我们照章行事即可”。

不过,我最终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选择复读一年,但是那时的我认为:“只要能收集到如何考上理想大学的信息,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就没有急着备考,而是先建立了一个社交网站。鉴于当时很多人在网上几乎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备考信息,所以我就开放了网站的用户发帖权限,让他们交流有关备考的信息和心得。

也许因为大家对备考信息有着很大的需求,所以我建立的网站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个每日发帖量超过5000的社交服务网站。得益于网站上的信息,我成功地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私立大学中一所最难考的学校。

步入社会以后,我依然广泛阅读各种有关窍门的书,因此工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我极度热爱快速解决各种困难的实用窍门,于是在2009年创立了以“提供窍门信息”为概念的公司。

在公司的巅峰时期,我们网站的每月用户访问量高达2500万人次。

只要照章行事,谁都可能成功

我之所以如此热爱实用窍门,是因为“只要照章行事,谁都可能成功”。就好比一个不会做菜的门外汉想要做一道汉堡肉饼时,买一本合适的烹饪书参考着做,总是不会错的。

有一些人一味地为“不知道怎么做汉堡肉饼”而苦恼,却不看烹饪书;还有一些人翻车一次后就灰心丧气了,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做菜的天赋”。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选择烹饪书时,也是讲究诀窍的。其实,那类深谈“烹饪最重要的,是让品尝菜肴的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即谈论经验的书,还有高谈阔论“不能完全照着食谱做菜,要学会自己创新”,即创新应用型的书,对初学者都毫无参考价值。

虽然这两点在未来的学习中也很重要,但对于阅读参考书的门外汉来说,当务之急是有效地解决现有问题,改变现状。

成功的秘诀在于,“在起步阶段不必自己思考”。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市面上早已经有各种可参考的“实用手册”了,所以在起步阶段我们只需借助工具书按部就班即可。除非到了万不得已要自己思考的境地,不然就尽可能地借助工具书,以求快速达成目标。

以烹饪汉堡肉饼为例,首先要熟记制作它的食谱,等到厨艺见长时,再去发掘制作它的关键技巧或者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意。既然到了某个阶段必定需要自己独立思考,那么在此之前最好借助他人的智慧尽快达成目标。人类就是这样不断进化而来的。

我也想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付诸行动”的人们提供类似的“食谱”,所以我撰写了本书。

本书具体面向以下几类人群:

“明明知道‘需要行动起来’,却偏偏行动不起来”的人;

“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就算有也缺乏自信”的人;

“想要人生更有激情、更充实,却不知道做什么好”的人。

本书将按照以下5个步骤进行讲解:

① 打开限制自身的枷锁;

② 给自己塑造理想的角色;

③ 让角色实际行动起来;

④ 构建角色生活的环境;

⑤ 借助角色“推动人生故事发展”。

既然我撰写了本书,当然也满心期待很多人能践行书里的建议,希望他们能单纯地享受思考的过程。

幸福与成功不同

我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自己的幸福”,想必很少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

不过,有很多人将幸福和成功画上了等号。

在词典里,“成功”被解释为“获得预期的结果”,比如“变成富翁”“担任大企业的董事长”。

虽说这也是美事一桩,不过它是否能和“幸福”画上等号,就另当别论了。毕竟这只是意味着“目标达成了”,仅此而已。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假设有人将“出人头地,升任企业董事长”作为奋斗目标,他每天忙于工作,牺牲了个人时间,甚至遭受了同事的孤立……不过,他在职场上一路高升,最终打败了许多竞争对手,成功升任了董事长。如果将这样的结果归结为“幸福”,我不敢苟同。

人们常常误以为“正因为历尽艰辛,越过艰难险阻,成功来之不易,所以这才是一种幸福”,于是大家在脑海中描绘了一幅画,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可是,有的人虽然努力考上了“好大学”,但精神上饱受备考的折磨,在大学期间一直闷闷不乐;有的人虽然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一辈子不用工作,却因为每天百无聊赖而痛苦不已。

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实现目标确实意味着成功,但这并不代表也收获了幸福。

幸福意味着活在当下,活得充实

要实现某个目标,当然需要付出努力。

由于我经营的公司是提供技术服务的,其中七至八成的业务是让人进退维谷或者令人郁闷苦恼的麻烦事。面对这些麻烦事,我并不是秉持着“终会苦尽甘来”的态度,而是以“生活就是有喜有忧,有苦有甜”的观点坦然接受。

就像制造产品一样,生产者每天都会碰到困难,面临痛苦,但在看到产品畅销或者深受顾客喜爱的那一瞬间,他们的内心又会收获十足的喜悦。

在我看来,喜忧参半的生活才最让人感到充实、幸福。

生活不是非此即彼的切换,“一年之中,先只和烦恼打交道,等达成目标后,剩下的全是幸福”是不可能的。

换言之,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能感受到“活在当下,活得充实”,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状态。

我希望更多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掌握“故事思维”,也希望他们比起注重是否可以达成目标,更在意“当下是否快乐,是否活得充实”。

我撰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快乐,因为阅读有趣的作品、玩游戏、品尝美食、买到心仪的商品……也能为人们带来快乐。可是,这些快乐都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但是“顾客愿意花5000日元购买我的作品”带给我的快乐千金难买。此外,这部作品还是我与同伴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所以我会获得加倍的快乐。

正因为我“活在当下”,所以才能感受到幸福吧!

相比助你成功,本书更愿你幸福

本书既不属于“成功励志书”,也与“自我启发类的书”稍有不同。

本书着重的不是如何促进自身成长,而是稍微转变一下思维方式,人生道路也许就会走得更顺,可能最终会通往幸福

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很难,但获取幸福相对容易,因为这只需要改变一下自身的状态便能实现。让感觉自己不幸福的人突然拥有100%的幸福很难,但如果能将100%的不幸福减少至80%,进而减少至50%,这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综上所述,本书将:

•帮助更多的人活在当下,活得充实,变得幸福;

•介绍如何变得充实、幸福;

•引导读者转变思维方式,找到让人生道路走得更顺的诀窍;

•提供具体的方法论。

在你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之时,或者正为不懂该如何行动起来而感到烦恼之际,倘若本书能帮你一点儿小忙,我将备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