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应了英年早逝的预言?
朱标若有所思:“此子熟知历史,治国之道信手拈来,言语之间富有谋略,还精通阴阳术数,确是栋梁之才。”
身为监国者,京师所发生的大事,他自然知晓。
此说书场建造之初,便引起他的好奇和关注。
开业之日,他换上便服,悄然而至。
说书场独特的设计,新颖的表演形式,令他眼前一亮。
而听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的故事后,他便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此前他亦听过诸多“桃园结义”版本,却都不及陆澜说得精彩。
尤其是说书人剖析东汉局势,分析各方势力治理地盘的优劣之处,那精辟入理的论述,新颖别致的观点,让他如醍醐灌顶,收获良多。
此后两个多月,他每晚必听,如痴如醉。
每晚故事,皆能启迪其思维,使他对治国理政有更深领悟。
久而久之,听书成了他的习惯,亦是他每日最期待之事。
李景隆知其心意,劝道:“太子如此赏识,为何不让陆澜恩荫入仕,常伴左右?”
明朝的勋贵子弟,不必经过科举,以恩荫方式,可成为将官。
陆澜是定远侯嫡孙,一纸任命即可。
朱标脸色稍显凝重,道:“此人贵为定远侯嫡孙,又是韩国公孙女婿,却在大婚之夜逃婚,令人费解。
他身份尊贵,却自降身份,从事说书人如此低贱之职业,目的不明。
召他为官之事,需从长计议。”
明朝的户籍,是以职业划分,有农户、军户、匠户、灶户等,为“良民”阶层。
除此之外,还有“贱民”阶层,包括乐户(乐工、娼优)、丐户、疍户等。
这些“贱民”,社会地位极低,甚至不能与普通百姓通婚。
说书人属于民间艺人,通常被归类为“倡优”或“百戏”之列,是“贱民”阶层。
朱公子点头赞同:“故而,太子今晚坐于最卑微的南位,是不想让此人知晓身份?”
此人名唤朱同,乃开国谋臣、翰林学士朱升之子,时任东宫左庶子。
朱元璋称帝后,极为重视太子的教育,沿袭前朝,设置了东宫行政机构。
主要为核心管理机构詹事府和辅教机构左右春坊。
左庶子为左春坊主官,正五品,主管太子德行教育。
朱标颔首:“孤身为储君,天下间不知多少人挖空心思,意图接近,还是小心为妙,故以母后之姓,对外称马公子。”
常公子一脸不屑,道:“太子派人将其召入东宫,严刑拷问,便能知其用心。”
此人名唤常升,乃开平忠武王常遇春次子,自幼为太子伴读。
朱标面色一沉,瞥了一眼常升:“孤与你,深受先生(宋濂)教诲,凡事以仁义为本,岂能动辄滥用私刑?
此子并无触犯律令,虽从事低贱职业,却非贱民。他是定远侯嫡孙,又是韩国公孙女婿,身份特殊,若强行带走及用刑,必会引致朝野震动。”
常升满脸羞愧,垂下头,太子从来没这般严厉责备他。
他心中不禁暗暗怨恨陆澜。
李景隆笑道:“太子每日前来听书,既舒缓心情,又学得治国策略,对陆澜早已心中折服。
今晚故意隐瞒身份,以便日后深入了解,若其别无所图,便可召至身边效命。”
朱标微笑点头。
李景隆随即疑惑道:“今晚陆澜讲述曹操北征,又讲述霍去病封狼居胥,究竟是何寓意?”
朱同道:“正是,方才我曾询问,陆澜却笑而不语。我细细寻思,发现一个细节,令人起疑。”
朱标等人惊讶看向朱同。
朱同道:“依说书次序,今晚这一回书,本应昨晚讲,可陆澜昨晚却说了一个三国人物趣事合集,似是故意将此章节留到今晚。”
众人细思,确实如此。
李景隆惊道:“莫非,今晚所说的曹操北征,以及封狼居胥,预示着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必与蓝玉北征有关。
朱同迟疑道:“曹操及霍去病皆得胜,预示蓝大将军胜利,不难猜测。但是,霍去病英年早逝,所指为何?”
众人闻言,脸色皆变。
朱标沉吟良久,沉声道:“不必妄加猜测,明日便知结果。”
......
翌日。
朝堂之上,朱元璋正与群臣商议国事。
突然,侍卫来报,刚收到加急军报。
朱元璋心中惊疑,却面不改色,命人传召。
一甲兵进殿,跪地叩首,双手呈上信函,道:“奉蓝大将军之命,呈上捷报!”
众人听闻,皆面露喜色。
朱元璋掩饰着内心的激动,接过太监递来的捷报。
蓝玉奏报:
他命军队穴地而居,不生烟火,乘夜赶往捕鱼儿海。
距敌营北八十里时,命王弼率骑兵突袭敌营。
敌人对明军的行动,毫无察觉。
王弼率军突然冲向敌营,元军仓促迎战,大败。
太尉蛮子等人被杀,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
蓝玉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
后乘胜出击,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朱元璋大喜,起身高呼:“蓝玉真乃吾朝卫青、李靖也!”
这是朱元璋一生中,对部下将领的最高评价。
哪怕强如徐达、常遇春,亦未得此殊荣。
随即,他令太监重赏报信的士兵,并将捷报让众人传阅。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静看满朝文武欢庆,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却悄悄让太监呈上一份奏折。
朱元璋拆开一看,顿时面色铁青。
此时,太子朱标上奏:“父皇,蓝大将军深入北元腹地,大破敌军,功绩堪比霍去病封狼居胥!儿臣提议,封蓝大将军为梁国公。”
众人纷纷附和。
封狼居胥?
朱元璋突然想起昨晚听书之事,心中的猜测,此刻得以证实。
果不其然,与曹操、霍去病一样,取得北征大捷。
但是......
他霍地起身,恨声道:“封赐梁国公?言之过早!”
言罢,将手中的奏折,狠狠掷向朱标。
“啪!”的一声,奏折落地
瞬间,朝堂一片寂静。
众人不知所措,噤若寒蝉。
刚得大捷喜讯,皇上为何突然变脸?
朱标也是一头雾水。
他惊慌捡起地上奏折,打开一看,顿时冷汗如雨。
竟然是一封弹劾蓝玉的奏折!
这份奏折,来自蓝玉军中的锦衣卫。
蓝玉率军出征时,朱元璋已安排锦衣卫耳目,秘密监视蓝玉言行。
奏折弹劾蓝玉三宗罪:
其一,僭越礼制,私占北元皇室妃嫔,导致北元主妃自杀,北元俘虏愤懑。
其二,掠夺珍宝,隐匿战利品。
其三,焚毁北元宫殿。
朱标阅后,又惊又怒。
出征前,父皇三令五申要善待北元俘虏,尤其是皇室成员,还颁布军令,要求妥善保护北元宫殿、严格管理战利品。
蓝玉竟然胆大包天,犯下如此大罪?
朱标突然想起,昨晚陆澜讲述霍去病英年早逝之事,顿时手足冰凉。
莫非,蓝玉因这三宗罪被杀,应了英年早逝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