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ESG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企业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和主要的社会组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界的具象投影,其内涵既包括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核心纲领,也包括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可借助的行动指南与工具。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近年来兴起的企业管理和金融投资的重要理念。该理念的核心观点为:企业活动不应仅追求经济指标,还应该同时考虑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成效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节将厘清ESG的定义、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让读者正确地理解ESG理念。
1.1.1 ESG的定义
ESG理念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SRI),SRI源于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人权平等的重要性,希望将其反映在投资活动中。ESG概念提出以后,衍生出不少强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重要性的观点。当前,国际社会上能体现ESG定义的代表性观点如下:第一,2006年由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牵头制定的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PRI是针对投资者制定的投资原则,它明确要求投资者把ESG因素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中,同时应寻求被投资实体合理披露ESG相关问题;第二,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SAI)认为,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外,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恪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益、保护自然环境、推进公益慈善和保护弱势群体;第三,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制定了一系列ESG政策、指南和工具,认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议题不仅关乎公司发展,与公司客户、当地社会、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也有切身利害关系(Camilleri,2015);第四,明晟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旧称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简称为MSCI公司)认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除了财务因素外,还要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第五,2019年8月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发布的《公司宗旨宣言书》认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不是公司的唯一宗旨,企业必须同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当地社会)的利益。
在我国,ESG作为新兴投资理念,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类文献大多沿用国际ESG理念的定义。但是,不同研究对ESG内涵的阐释存在差异:屠光绍(2019)认为ESG投资的本质是价值取向投资,核心是将社会责任纳入投资决策,以改善投资结构,优化风险控制,投资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获得长期收益。2019年《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对责任投资的定义则与联合国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表述相似,认为责任投资是在传统投资的基础上,加入对投资对象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情况的考量,即ESG是践行责任投资时的重要参考指标。进一步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全书简称“中国ESG研究院”)提出ESG从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服务于企业可持续投资实践、企业非财务绩效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和企业价值判断标准。
1.1.2 ESG的相关概念
企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者,其活动与环境相互影响,息息相关。企业对长期利益的追求与保护环境的需求是一致的。ESG中的环境维度包括公司所需的资源、使用的能源、排放的废物,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在多元化社会中运营的企业,必须遵守社会标准。ESG中的社会维度既包含公司与雇员的内部关系,也包含公司与其他机构、当地社区的外部关系。ESG中的治理维度是公司为了实现自我管理、有效决策、法律合规和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而建立的内部机制(Henisz等,2019)。
GRI、SASB、CDP、CDSB、IIRC、中国ESG研究院等国内外机构和科研平台都出台了ESG标准体系,且在ESG分类和具体指标设置上存在不同意见,但对ESG内涵的表述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均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非财务领域的表现,尤其是投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核心要素。基于对主流评价体系的归纳,ESG三个维度的常见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ESG三个维度的常见内容

资料来源:中国ESG研究院。
进一步地,ESG管理体系包括四大关键环节:ESG战略、ESG披露、ESG评价和ESG投资,如图1-1所示。企业做出ESG战略部署,并根据评价体系包含的内容对相应信息进行披露,评价机构对企业披露的ESG信息进行收集和量化评价,ESG投资者再根据评价情况控制风险,减少投资的波动,提高长期收益。

图1-1 ESG管理体系的四大关键环节
资料来源:中国ESG研究院。
1.ESG战略
ESG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为基础,以创造长期价值为战略导向,积极采取一系列策略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ESG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一方面,ESG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旨在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目标,而ESG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和路径。ESG战略框架可充分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容。另一方面,ESG战略细化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各国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通用框架。而ESG更加详细地提出衡量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框架,聚焦于企业这一关键市场主体。随着ESG理念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制定公司战略的过程中考虑ESG因素。有学者基于ESG的投资策略,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作为股票表现的非财务维度进行评估(Duuren等,2016)。Barnett和Salomon(2006)研究发现,某些ESG战略的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曲线状的,这意味着随着企业加大ESG战略的实施力度,财务绩效一开始会下降,然后趋于平稳,最终会改善。还有学者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ESG实践的“现实需求”和“期望需求”,将ESG战略细分为营销型ESG战略和发展型ESG战略(雒京华,赵博雅,2022)。自此,ESG理念被广泛认可并提高到公司战略层面。
2.ESG披露
ESG披露是指企业或投资者向公众、股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相关的信息的过程。ESG因素已成为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ESG披露已然成为公司报告领域一个积极而重要的趋势。目前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ESG信息披露仍然属于企业自愿规范,即相关信息是否公开,应当公开哪些信息,应以何种方式公开,都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意愿。但是机构投资者经常抱怨公司ESG披露的可用性和质量不足以使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EY,2018;Ilhan等,2021),为此一些国家已经启动了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规定。在我国,2014年公布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企业有义务如实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还要求资本市场“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
3.ESG评价
ESG评价衡量公司对行业内长期、重大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应变能力。有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将ESG评价纳入投资决策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控制能力,减少投资组合波动,并提高长期收益。在实践中,评价是一个将ESG相关信息分类、量化、整合的过程,主要涉及指标构建和打分这两个方面。目前,许多国际机构提出了自己的ESG评价体系,其中有代表性的体系包括KLD、MSCI、道·琼斯DJS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Refinitiv等。这些评价体系在指标设计和评分方法上各具特色。
如今,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的一些企业机构也在积极实践ESG评价。例如,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启动了“ESG绿色评级与绿色指数”项目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推出了针对中国企业的评价结果(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2017)。
4.ESG投资
ESG投资是指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以及财务因素。ESG投资通常与可持续投资同义,与影响力投资、目标驱动型投资、社会责任投资等概念高度相关(MSCI,2020)。截至2020年6月,已有超过3000家投资机构加入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承诺将ESG纳入投资决策。近些年来国际上ESG指数的收益情况也较为乐观。根据汤森路透主要地区ESG指数近年来的表现,其年化收益率多数超过基准指数年化收益(陈宇,孙飞,2019)。2012年11月,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NBIM)宣布更改投资组合,对有环境问题的公司进行了重点撤资。2017年,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GPIF)将ESG纳入投资决策,其首席投资官宣布GPIF的责任是使投资更具可持续性。自2016年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ESG投资作为改善资本市场质量、提升基金行业长期价值的着力点,通过举办中外研讨会、分享ESG投资经验等措施推进ESG研究和实践。
小案例
绿色金融助力广州新能源公交车置换
为响应“绿色发展、绿色出行”的号召,广州市政府提出市内所有公交企业要全部实现新能源公交车上路运营,政府在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新能源公交车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普通公交车相比,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具有“零污染、噪声小、易保养、能量应用率高”的特点,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升空气质量,助力试验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重大意义。
中国建设银行花都分行通过创新“绿色租融保”业务模式,为广州市公交集团申请授信额度,并引入租赁公司办理公开无追索权融资租赁保理业务。具体业务流程为融资租赁公司与公交集团开展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固定资产融资租赁业务,并将上述融资租赁应收租赁款以无追索权的方式转让给建设银行花都分行。通过三方合作,由建设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向融资租赁公司发放贷款,并由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受托支付给新能源公交车厂商。
最终,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创新了“绿色租融保”业务模式,充分利用建设银行海外机构融资优势,为广州市公交集团置换3138辆新能源公交车提供了约20亿元的融资解决方案。建设银行花都分行采用一次性买断租赁公司对公交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全口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开展跨境融资业务,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满足了广州市公交集团及时完成项目审批、不承担融资负债、成本不高于基准利率的三大要求。目前,该项目金额20亿元已获得批复,已投放金额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