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演进

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在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新的思想十分活跃。在当时的省会开封市,一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应运而生。该校经过发展,形成了河南省第一所高等工程教育学校的雏形。经过几十年的漫长过渡,这所学校在旧中国几经易名——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最后定名为国立河南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夕,河南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水利学院等,是一所文、理、工、农,医、财经等系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当时的规模却不大,在校学生只有804人,专任教师250余人。孙顺霖、刘长耿:《三十五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回顾》,《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河南高等工程教育的另一先驱是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戴国明:《我省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它是英帝国主义为掠夺中国资源而附设的。这是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河南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源地。首批招生20名,聘请了5位教授(英国4位、中国1位),主要为采矿、铁路和冶金领域培养专门人才。1931年设采矿冶金科、土木工程科。1935年将该两科改为两系,共8个班,在校学生158人。该校先后使用了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校名,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办学实力也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我们选择河南省22所以工科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包含两所综合性院校)作为考察重点(如表2-1所示)。

表2-1 河南省22所以工科为主体的本科院校

纵观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省本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1949~1965年)


这一时期可以称为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期。1949年,河南省只有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河南大学。1952年,省、部共建洛阳工学院,这是河南科技大学的前身,是一所以省管为主,以机电为特色,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等人才的多学科性理工科大学。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郑州大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9年,郑州粮食学院从北京迁至郑州(郑州工程学院的前身),后来与郑州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河南工业大学,这也是河南省较早创建的工科院校之一。到1965年,河南省实施本科教育的工科院校已经达到5所,全为部属,其中郑州市2所、开封市1所、洛阳市1所、焦作市1所,覆盖地矿、材料、机械、食品、电气信息及化工与制药等学科门类,设工科专业点89个。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河南高等工程教育(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期间有部分高校被“撤、并、迁、散”,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在很长一段时间各个行业人才奇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三)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的拨乱反正、改革和全面恢复发展(1980~1999年)


这段时期,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首先是恢复招生,纠正极“左”路线对高等教育事业造成的危害;其次是恢复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是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如积极促进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等,有效地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的稳步发展。到1999年,河南高等工程教育布局及专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此期间,中原工学院和河南科技学院在1987年开始实施本科教育,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于1990年迁入河南省郑州市,这使得河南省工科本科院校达到了9所,全为部属院校,其中郑州5所,开封、洛阳、焦作和新乡各1所。覆盖地矿、材料、食品科学、土木工程、机械、电气信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等13个科类,共有工科专业点301个,占专业总数的89%。


(四)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2000~2011年)


2000年,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晋升为本科高校。该校以工科为主体,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凭借着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个性化,为河南省高等工程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002年,河南省第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开始招生。这也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它更好更快地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对河南高等工程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04年到2011年,先后有南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商丘工学院等11所高校升为以工科为主的本科院校,使得河南省工科本科院校达到了22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独立学院2所。其地理位置分布情况为:郑州9所,洛阳、新乡和焦作各2所;开封、平顶山、安阳、南阳、许昌、驻马店和商丘各1所。其专业设置覆盖地矿、材料、机械制造、食品科学、交通运输等15个学科门类,共有工科专业点423个。这是河南省的高等工程教育进入到发展最快、最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河南省各个时期工科本科院校、科类及工科专业点数量如图2-1所示。

图2-1 河南各时期工科本科院校、科类及工科专业点数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