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几星霜:战后中日关系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遏制中国的铁门上撬开一道缝

纵观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1952年是个重要年份,因为它是“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起始年。

这一年的5月15日,北京西郊机场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日本客人。他们是高良富女士,参议员(绿风会);帆足计,众议员(日本社会党);宫腰喜助,众议员(改进党)。由于当时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日本政府不允许日本国民访问“共产党中国”,他们是持前往欧洲国家的护照,取道巴黎、哥本哈根,到莫斯科出席国际经济会议,然后访问中国的。换言之,日本这三位国会议员是冲破日本政府不准国民访问“赤色中国”的禁令,来到新中国首都北京的。他们是战后日本人访问新中国的开路先锋,是首先推开中日民间交往大门的日方人士。

那时,我在家乡的大连日侨学校任教,还没有来北京工作,因而无从了解这三位日本客人的情况。后来我调到北京,认识了当时参与接待这批日本客人的孙平化、萧向前等人,才陆续地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和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