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激流(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口述系列·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年轻的女厂长

从大学毕业直到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我的主要经历是一边担任工厂厂长,一边接受党组织的委托参与领导“工余联谊社”(即后来的“技协”)。

刚踏出大学校园的那会,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我先是在沪江大学附中教书。沪江大学是一所有着美国浸信会背景的教会大学,校长刘湛恩是有名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抗战时惨遭日伪特务暗杀。沪江大学附中就是今天的上海北郊中学,历史也很悠久,于1906年与沪江大学同时创立。在中学教书使我有了一份收入,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我真正的职业理想是能够学以致用,从事化学化工方面的工作。

一年后,机会终于来了。一位朋友推荐我去太乙味精厂担任厂长。味精最早是日本人发现并制造的,日本人叫“味之素”,上市后很快风靡中国。旧中国味精厂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太乙味精厂是宁波资本家朱旭昌投资建立的。为了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他想聘用懂行的人改进生产工艺。说实话,在受聘前我很犹豫,担心自己一个女孩子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后来朋友勉励我说,人生的机会只有一次,勇敢点,不必预计得失,且尝试着担起来吧!在朋友的鼓励下,我终于接受了这份工作。

原先工人们制作太乙味精凭的是经验,用舌头尝、用耳朵听,这样制造出的味精产量少、质地不纯。我任厂长后,改进了生产流程和工艺,使之更趋缜密,这样产品的鲜度提高了,废料的去除也恰如其分。开始时厂里的老师傅还有抵触情绪,后来也慢慢接受了。于是我尝试用浅显的语句把工艺知识告诉工人,使他们不仅知道怎样做,还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经过一番努力,太乙厂的“太乙麦精粉”和“味一”在调味粉行业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因为工作较有起色,两年后(那时抗战已经胜利了)朱旭昌投资的另一家厂大统被单厂也聘我兼任厂长。新中国成立前旧上海的毛巾厂、被单厂很多,虽以中小型居多,但各厂的产品自有特色,强手如林,此外加上当时美货、日货充斥市场,竞争可谓惨烈。能在民族工业重重危机下保持工厂平稳发展、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已属不易。我通常是上午在大统厂上班,下午赶回太乙厂去。

大统厂在新中国成立前有地下党组织存在,而且是三条线并存。一是以工人王筱宝为核心的厂工会;一是打入市巾被工会担任理事的王春诚;还有就是搞统战工作的我。当然我们三条线是互相独立的。大统厂一直是行业内的领头羊,到20世纪80年代其产品已远销4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