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院长手册(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满意度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一、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不同调查目的,满意度监测范围会有所不同。医院自己组织的患者和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涉及全院或部分科室。政府或社会第三方组织的满意度测量,往往能够涉及并涵盖更多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医院。
二、分发和回收问卷
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院内调查、出院后信函调查、出院后电话调查、出院后访谈、网上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调查病人满意度。
上述方式中比较正式的是出院后信函调查,它需同时附上调查相关说明。说明要印在调查表的第一页上,并将病人个人信息(姓名,邮政地址)用打孔线与填表说明隔开,以便病人在回寄调查表前将有个人信息的部分撕下。这种设计可以保证:①填表说明、背景信息和回寄地址不被丢失;②病人查询的联系方式不被丢失;③让病人沿打孔线撕下个人信息,给病人明确的 “匿名调查”的感觉;④明确调查表是寄给谁的,这一点往往对老年人非常重要。按照随机抽到的病人清单,给每个病人邮寄调查表格。每封寄出调查表均要记录邮寄日期。随调查表同时寄出的还有邮资已付的回寄信封(夹带邮资非常重要,直接关系问卷回收率)。
三、整理数据
对于现场发放并回收的纸质问卷,由组织方采集后录入电脑后按照数据要求进行转换处理。
对于网上问卷的,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直接提取,并利用专业软件处理分析。
对于需要邮寄的调查表,被访问者填好问卷后,使用回寄信封把调查表寄回。收到后应进行数据质量的初步检查和整理,如把明显 “轻率”回答的调查表,以及回答项目数量少于80%的调查表作为问题表筛出,并记录这类问卷的数量。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格式化涂码到纸上的结果,采用电子扫描方式录入数据,节省人工录入成本,并减少录入误差。采用电子数据扫描好处在于:①保证数据在录入阶段的高精准度;②避免键盘数据输入造成错误;③节省数据录入成本;④保证高效的录入。
所有开放式问题回答均进行文字输入,或后台数据库提取,整理后的数据应做到格式一致,以便为后期数据进一步处理打下基础。
四、满意度指标和指数计算
满意度监测指数和计算是比较简单的。以澳大利亚VPSM为例,其基本分析框架为可以为三个主要指标和六个指数。三个主要指标分别:总满意度、医院提供的帮助、对住院时间长短的认识。指数分析是通过计算总体服务指数OCI及其次级指数,发现各个服务阶段的质量与绩效问题。六个指数分别是可及性及入院指数(AAI)、一般病人信息指数(GPII)、治疗信息指数(TII)、投诉管理指数(CMI)、环境指数(PEI)、出院及随访指数(DFI),各指数需要采用问卷中特定数据:
指数的计算:
①把问卷中反映质量和绩效的问题答案转换成数值,比如好极了=5,非常好=4,好=3,还可以=2,不好=1。(注意,不是所有问题的取值范围都是1~5)。
②计算出质量和绩效问题答案最大值(根据具体问题的答案设计)。
③用累积的得分除以答案最大值。
④将结果乘以100,取整,即得到指数。所得结果是平均值。
对指数评价标准为:0~24为不好,25~49为一般,50~74为好,75~84为很好,85~100为非常好。
数据分析中,基准调整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所谓基准调整,就是去除服务质量之外的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让医院之间满意度差别能反映出服务质量的差别。
以往满意度研究经验表明,老年病人更容易满意。因此,收治老年病人较多的医院(或科室),总是要比收治年轻病人较多的医院(或科室)满意度高。换句话说,相同服务质量医院(科室)之间病人满意度,会因病人年龄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应该采用标准年龄结构(如所有医院住院病人年龄结构,或某一家或几家大型医院住院病人年龄结构)对医院(科室)满意度结果进行调整。
住院病人其他特征也可以影响病人满意度,如本地患者和外地患者,是否有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等。在报告满意度结果时,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标准化。
需指出的是,如果考虑因素过多,或变量特征过于详细(如年龄分组过细),基准调整就会非常复杂。另外,因小型医院住院病人较少,所以过多和过细的调整就会形成很多统计表格空项。因此建议仅设置6个调整变量,其中包括2个年龄项(病人65岁以下,病人65岁及以上),4个病人特征项(本地病人,外地病人,无医疗保险,有医疗保险)。
五、统计学检验
如果数据不经过统计学检验环节,就有可能错误地理解医院个体报告结果。在样本量少的中小型医院中,这个问题可能更明显。院间或者科室间比较时,应该将每项与同类医院比较,看其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是否小于0.05)。如具体统计检验可以包括对被调查医院与同类医院之间、本地患者与外地患者之间、手术病人与非手术病人之间、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之间、本考察期间与同期间的比较。显著性检验的可信性水平应不小于95%。
另外,当比较同类和同级医院时,满意度与服务指数可以作为一种 “基准”。因为已经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权重处理。不同类型院间比较时,不宜采用直接比较指数的方法,因为病人类型与满意度水平有直接关系。
在医院管理实践中,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宜采用过于复杂统计方法,以便信息处理结果可以让医院管理层、科室管理者、社区、政府机构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