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教育丛书:中医穴位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穴位按摩养生

第一节 按摩的操作方法

按摩方法的种类很多,常用易学的有指揉法、摩法、推法等。不同的按摩方法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其治疗作用亦不同。

一、指揉法

1.中指揉

操作时中指略伸直,腕关节放松微屈,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在穴位上,以肘关节作为支点,前臂做主动屈伸,带动腕关节做有节律的较大幅度摆动式回旋,吸定于穴位处的中指则做轻柔的小幅度回旋或上下、左右单向或往返摆动。如压力不够,可将示指端叠加在中指指甲上,增加下压力度。(图2-1-1A)

2.拇指揉

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按于穴位,腕关节放松,而后做拇指的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旋动。(图2-1-1B)

图2-1-1 指揉法

揉法的特点是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指揉法可用示、中二指或示、中、环三指操作,频率在120~160次/min,具有宁心安神、疏经通络之效,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失眠、口眼斜、胸闷胁痛、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软组织损伤、筋肉痉挛及萎缩等病证。

常用操作包括中指揉印堂,二指揉上睛明、迎香,三指揉腹部等。

指揉前额部、头面部:

具有安神明目、开窍镇静之效,用于治疗失眠、近视、头晕、头痛、面瘫等。

指揉肋间:

具有宽胸理气功效,常用于治疗胸闷、气喘等。

指揉掌心:

具有活血行气、舒筋通络功效,常用于治疗手掌麻木酸痛等。

二、摩法

摩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方法。运用手指指腹着力的摩法,称指摩法;以手掌面着力的摩法,称掌摩法。

摩法轻柔缓和,刺激量较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多用于胸腹、胁肋及颜面),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疏肝解郁、活血消肿和散瘀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食积胀满、腹泻、便秘、胃肠功能紊乱、肝郁气滞、软组织损伤等。

1.指摩法

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微屈,手指自然伸直、并拢,以中指,或示、中二指,或示、中、环三指的螺纹面与体表接触,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轻度屈伸,带动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动,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在120°~150°(图2-1-2)。频率在120次/min左右,常用操作包括中指摩法、二指摩法、三指摩法。

2.掌摩法

操作时,腕关节放松稍背伸,自然伸直手掌,将掌心置于体表,以肩、肘关节的运动带动手掌做环形摩动,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在120°~150°(图2-1-2)。频率在100次/min左右。如直接接触皮肤,可在体表涂以介质(润肤油、冬青膏等),起润滑作用。

图2-1-2 指摩法与掌摩法

摩法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如摩腹、指摩面部、掌摩胸胁、掌摩腰背四肢、膏摩等。

摩腹:

可用掌摩或三指摩法,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功效。摩小腹具有温宫调经、补肾益气之效。

指摩面部:

可用中指摩法或二指摩法,有美容润肤的功效。常用手法有指摩印堂、二指摩前额。

掌摩胸胁:

具有宣肺化痰、宽胸理气的功效。

掌摩腰背、四肢:

具有活血化瘀、散瘀行气的功效。

膏摩:

摩法配合中药外用软膏,其功效取决于所使用的中药功效。

三、推法

在体表做单向直线推动的手法,称推法。推法的操作需注意全程应贴实皮肤,均匀用力。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推法分为指推法、掌推法等。

推法平稳着实,是小儿推拿八法和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舒筋缓急、调和营卫、宽胸理气和健运脾胃的作用,多用于外感头痛、发热、项强、肌肉痉挛、肢节肿痛、风寒湿痹痛、脘腹胀满、胸胁胀痛、痛经、闭经及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的治疗。

1.指推法

操作时,五指握持肢体,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做直线推动;或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拇指向中指方向做对掌运动式直线推动,这种手法称拇指指腹推法(图2-1-3);以拇指内侧缘着力,向示指指尖方向做对掌运动式直线推动,称拇指侧推法,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均可;以示指、中指并拢伸直呈“剑指”状,以二指螺纹面接触体表,其余手指屈曲,以轻度的伸肘动作带动示、中指,做轻快的直线推动,这种手法称剑指推法(图2-1-3)。其中,拇指指腹推法和拇指侧推法的速度快慢均可,剑指推法的频率在200~240次/min左右。指推法适用于肩背部、胸腹部、四肢部、腰臀部和头面部,具有活血止痛、温经通络、健脾和胃、调和气血之效。

图2-1-3 指推法

2.掌推法

以手掌或掌根着力于体表,以伸肘的力量为主做直线推动。仅以掌根着力者,称掌根推法(图2-1-4);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以手掌近虎口部位(第1、2掌骨部位)着力者,称虎口推法。掌推法可双手同时操作。背部的掌推法应与脊柱相平行。需要注意的是,四肢掌推法的方法既可以是向心性,也可以是离心性,两者作用有所不同。向心性掌推法具有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的作用;离心性掌推法有促进动脉血向四肢运行的功效。掌推法适用于腰背部、胸腹部和大腿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常用手法有掌推腰背部膀胱经、掌推四肢等,用于治疗肌肉痉挛、酸痛等经筋病证。

图2-1-4 掌根推法

3.分推法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或双手鱼际处为着力部位,从体表部位中点向两边对称分开推动(如)。常用手法有分推肩井(斜方肌上部)、分推腹部等,用于缓解局部肌肉紧张、胃痛等。

四、擦法

擦法是在体表做单向直线来回摩擦的手法。来回都要用力,往返距离可以适当拉长,以加快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速度,进而增加产热量。用力大小以热量能渗透而皮肤不起褶皱为度,用力过大易擦破局部皮肤,过小则热量不易渗透深层组织。根据着力部位不同,擦法分为小鱼际擦法、大鱼际擦法、掌擦法和指擦法等。操作时,伸直腕关节并保持一定紧张度,着力于体表,稍用力下压,以肩关节和肘关节的联合屈伸动作,带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均匀的直线往返摩擦运动。可隔着一层单衣操作,如直接接触皮肤,可先在体表涂上润肤油、冬青膏等介质润滑,既可防止皮肤破损,也有助于热量渗透。操作时注意自然呼吸,切忌屏气。

以小鱼际为着力点的擦法,称小鱼际擦法(图2-1-5),频率在100次/min左右,适用于脊柱两侧、肩胛上部及肋间部;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大鱼际擦法(图2-1-6),频率在100次/min左右,用于上肢部为多;用全掌着力摩擦,称掌擦法,频率在80次/min左右,用于肩背部、胁肋部及胸腹部等面积较大且平坦的部位;用拇指、中指或示、中、环指螺纹面着力摩擦,称指擦法,频率在120次/min左右,适用于四肢小关节、胸骨部等部位。

图2-1-5 小鱼际擦法

擦法是一种温热柔和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温中散寒、宽胸理气和温肾壮阳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痉挛、肌肉萎缩、关节屈伸不利,以及脾肾阳虚所致慢性腹泻、遗尿、阳痿、带下等。

图2-1-6 大鱼际擦法

擦胸背部:

具有温肺化痰功效,适用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擦上腹部、左侧下背部:

具有健脾温中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擦胁肋部:

具有疏肝理气、消食导滞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腹胀、胁痛。

擦腰骶部:

具有温补肾阳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气虚下陷等。

擦脊柱两侧膀胱经、颈项部及鼻翼:

具有散寒通窍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等。

五、按法

以指腹、手掌等垂直按压体表、按而留之的手法,称按法。根据施力部位不同,按法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

按法的刺激量较强,常作为重点治疗手法用于全身各部位。按法具有活血止痛、疏通经络、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解痉散结及矫正畸形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痹、头痛、痛经、肢体酸痛麻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功能性脊柱侧弯及后突畸形等。

1.指按法

是指用手指螺纹面或屈指后的指间关节着力于穴位,由轻而重地垂直向下按压,其余四指张开支撑或握拳以助力(图2-1-7),当穴位局部有酸、麻、重、胀等感觉时持续数秒,然后缓慢减压放松,不可冲击式快速加压,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可单指或多指操作,也可双手或双手叠指操作。单指按法(拇指、中指)适用于各部穴位;多指按法(拇、示指或示、中、环指)适用于腹部或太阳穴等;叠指按法适用于穴位、脊柱两侧膀胱经、臀部等。指按法具有活血行气、缓急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疗痛证。

2.掌按法

包括单掌按法和叠掌按法。单掌按法操作时手腕背伸,以掌根或全掌着力于体表,上臂发力带动手掌由轻而重地垂直向下用力,再缓慢减压。叠掌按法操作时,一手的手掌叠于另一手手背上,躯干发力,力沿上肢纵轴传导至受力体表,垂直向下逐渐用力,再缓慢减压(图2-1-7)。掌按法接触面积较大,压力大而刺激较柔和,适用于面积大而较平坦的腰背部、腹部、下肢等;具有温中散寒、疏经活络的作用,常用于缓解肌肉酸痛等。

图2-1-7 指按法与掌按法

六、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拿法操作时需腕关节放松,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夹住肌肉并将其垂直提起,并逐渐放松(图2-1-8),捏拿和回送的动作要由重到轻,切忌突然用力或突然放松,避开骨突部位,反复操作数次。拇指与示指、中指协同用力,称三指拿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协同用力,称五指拿法。单手或双手操作均可。

拿法常用于颈肩部、肩背部、四肢部等肌肉丰厚处,应用范围较广,具有疏经活络、活血止痛、解表发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筋肉挛急等病证。

图2-1-8 拿法

七、拍法

用手掌或手指拍打体表的手法,称拍法。拍打时动作应平稳,指面和手掌同时接触体表,腕关节放松。根据着力部位不同,拍法可分为掌拍法和指拍法。掌拍法操作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内收成虚掌,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伸发力,力传导至手掌,平稳拍打体表(图2-1-9)。指拍法操作时手指伸直并拢,前臂发力,以中间三指的指腹轻柔、有节奏地拍打体表。

拍法接触面积较大,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具有活血行气、宣肺化痰、舒筋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肌肉痉挛、急性扭伤、慢性劳损、皮肤麻木等病证。掌拍背部和三指拍胸骨部有利于排痰,需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地运用手法。

图2-1-9 掌拍法

八、按揉法

垂直按压与水平环旋揉动复合运用,并带动皮下组织环转揉动的手法,称按揉法,常用的有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指按揉法操作时以拇指、示指或中指末节指腹着力于穴位处,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揉动。掌按揉法以全掌、掌根或鱼际(图2-1-10)着力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揉动。按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图2-1-10 按揉法

附:按揉耳穴

按揉耳穴的治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和民间被广泛应用。比较常用的是用压丸固定在耳穴上进行按揉。一般先在耳部选定穴位,挑选饱满圆润、规格统一的油菜籽、王不留行或其他压丸,置于所选耳穴上,再覆盖0.6cm×0.6cm左右大小的胶布固定,每日按1~5次,使之产生酸、痛、胀感,每次1~5分钟,2~3日换压丸1次。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耳穴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确立耳穴疗法为治疗多种病证的有效方法。治疗方法简单是耳穴疗法的特点。针对亚健康状态采用耳穴贴压法,根据身体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耳穴将压丸贴在其上,在餐前或餐后、睡前、工作之余可随时进行按压,从而达到调节睡眠、饮食、血压、情绪等的目的。每周只需贴压2~3次,左右耳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