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教育丛书:中医穴位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穴位的作用

一、穴位的诊断作用

穴位可以反映病证和协助诊断。穴位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可以利用穴位的功能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在疾病发生时,相应穴位往往可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等各种反应。正如张介宾《类经》所云:“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例如,有胃肠疾病者在足三里、地机等穴位有压痛、酸楚,患肺脏疾病者常常可以在肺俞、中府等穴位有压痛、皮下结节。因此,应用指压穴位的方法,仔细观察穴位的压痛、过敏、皮下结节、硬结、冷热等情况,并结合局部穴位皮肤的瘀点、色泽、凹陷、肌肉隆起等等表现,可协助诊断。

二、穴位的治疗作用

穴位有接受刺激和防治疾患的作用。腧穴不仅是气血流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同时又是防治疾患的刺激点。通过按摩、艾灸、刮痧、拔罐、贴敷等治疗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刺激穴位不仅对局部脏腑、器官病证有效,而且对相应经脉循行路线上与该穴相距较远的脏腑、器官病证也有效,可对整个机体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穴位的治疗作用主要包含三部分—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整体调节作用。

近治作用是指穴位能够治疗其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如胃部的中脘、建里能治疗胃部疾病,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瞳子髎等能治疗眼疾,膝关节周围的膝阳关、膝眼等能治疗膝关节疼痛,阿是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疼痛。

远治作用主要针对穴位中的经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所在经络循行所过远隔部位的病证,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足三里除治疗下肢病证外,也能治疗胃肠病证;外关能治疗手部疾病,还能治疗本经所过的耳部和头面部病证。

整体调节作用指手法刺激某些穴位可以起到整体调理的功效,包括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如内关可双向调节心率;天枢既可以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泄泻;足三里可根据胃肠不同状态使胃运动加强或减弱。特异治疗作用如大椎可退热、胆囊穴治疗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