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教育丛书:中医穴位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穴位的分类

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穴位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位称“经外奇穴”,而以局部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

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任脉和督脉的穴位,总称“经穴”,均有具体的穴位名称和固定的位置,分布于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主治证,通常与归属经脉密切相关。穴位有单穴和双穴之分,督脉、任脉走行路线位于正中,是为一名一穴;十二经脉走行左右对称分布,是为一名双穴。十二经脉的循行也有一定顺序,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气的运行顺序就是十二经脉的顺序,与前后正中走行的督脉、任脉也相通,构成了“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顺序。具体如图1-3-1所示。

图1-3-1 十四经脉流注图

二、奇穴

经外奇穴泛指未归入十四经脉范畴,并有具体位置和穴名的经验效穴,简称“奇穴”。奇穴是在“阿是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奇穴的主治证比较单一,大多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四缝治疗小儿疳积、安眠治疗失眠。

奇穴的分布较为分散,部分位于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上;也有部分虽然不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有紧密联系;有的奇穴并非指一个穴位,而是多个穴位的组合,如十宣、华佗夹脊穴等。历代对奇穴记载不一,也有一些奇穴在发展过程中被归入经穴,如印堂于2006年9月1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中由经外奇穴归入督脉。

三、阿是穴

阿是穴既不是经穴,也不是经外奇穴,只是在按压痛点取穴,因此这类穴位没有具体名称和固定位置,而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治疗部位,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阿是穴大多位于病变附近,也可在距其较远处。

“阿是”之名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如奇穴中的阑尾、胆囊等。对于压痛取穴,凡符合经穴或奇穴位置者,称经穴或奇穴,均不符合者才可称“阿是穴”,用以补充经穴、奇穴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