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全面医疗质量新概念概述
一、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特点
(一)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以医院为整体,通过由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参加,以数理统计与经济科学方法为基本手段,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质量,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各因素均实施质量控制的系统性管理,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特点
1.全面 即 “三全”。包括:全员(部门)、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以及全部工作的质量控制。
2.以质量为中心 医疗质量,是最根本的考量标准,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现代化管理体系。要在管理的过程中,主动了解病人的需要,实现最终满足病人的需要,甚至努力超越病人的期望值。
3.体现可持续改进 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是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灵魂和核心。关注系统与过程,制订一项详细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对计划进行修改。如此反复,实现PDCA循环螺旋式上升。
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管理理论
(一)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Shewhart提出CQI概念。20世纪50年代始正式运用于工业,20世纪80年代初被应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CQI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以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为动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以提高质量。同时,它强调医生、管理者、患者及家属、社会均应共同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二)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不受行业或经济部门限制的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有利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有利于各个部门、各位员工明确职责;有利于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有利于各环节质量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
(三)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 “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中国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引入循证医学思想,强调医师应认真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个患者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
(四)发展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由医院各种有背景的专家,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订一种大家同意认可的治疗格式,让病人由入院到出院根据此格式来接受治疗,并依据治疗结果来分析评估及总结每个病人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个病人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失误。发展临床路径,可以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五)6σ(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σ在统计学中代表总体的标准差,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如1σ表示百万分之缺陷率(defects permillion opportunities,DPMO)为690000次,正品率为30.9%,6σ则表示DPMO为3.4次,正品率为99.9997%。6σ是一套基于统计学,通过消除错误、减少浪费及简化流程从而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综合性管理方法。它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五步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国外医院在管理中应用6σ法日益广泛,其意义可归纳为:缩短检查时间,增加处理患者人数,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优化各种检验或检查流程,减少设备停机故障,合理利用办公空间,减少返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若无数据则不能量度质量及质量改进的成果,所以说医疗质量的改善也需有效使用有意义的统计数据。